摘要:2亿热度、3.8亿话题、217%备案暴涨——这些数字不是PPT概念,是过去90天里真实发生的流量迁徙。
“短剧”两个字,已经从“下饭神器”升级为“印钞机”。
1.2亿热度、3.8亿话题、217%备案暴涨——这些数字不是PPT概念,是过去90天里真实发生的流量迁徙。
观众用17分钟刷完一集,再用0.3秒决定要不要追下一部,胜负只在一次划屏。
把镜头拉近,先看《千金谋》。
这部古装权谋短剧把“爽点”拆成12秒一个包袱:女主前一秒跪地求饶,下一秒反手把毒酒灌进反派嘴里。
抖音主话题播放量1.2亿,相当于每10个中国网民就有1个刷到过。
平台趁热打铁,官宣春节上线12集番外,一句话剧透——“全员黑化,连龙套都带刀”。
主演曾辉、韩雨彤直接拿到“金花瓣奖”年度最佳CP提名,红毯还没走,商务报价已翻3倍。
业内私下算过账:番外还没拍,广告口播+品牌植入已收回70%成本,真正“未播先盈”。
另一边,现代甜宠《初次尝鲜》把“分期付款谈恋爱”玩成社交货币。
男主一句“亲一次付三百,包月九千九”,让豆瓣小组三天盖楼两万层,微博话题阅读3.8亿。
别笑它土,现实里真有奶茶店推出“恋爱分期券”,单日售罄。
翟一莹凭“社畜女主”一角拿下“年度突破女演员”,颁奖词只有一句——“她把社恐演成了刚需”。
现在,原班人马已进组网大,拍摄周期18天,平台却给了A级宣传预算,理由简单粗暴:IP验证完,只剩放大。
如果把短剧比作股市,上面两部是涨停龙头,真正让散户蜂拥入场的是政策杠杆。
广电总局Q3备案数同比跳涨217%,相当于一天有47部新剧拿到“出生证”。
门槛越低,泡沫越大,平台先动手:红果启动“短剧出海”,首批5部直投东南亚,翻译字幕只干一件事——把“霸总”换成“王子”,把“离婚”改成“休夫”,流量密码原封不动。
当地数据反馈,泰国用户凌晨两点还在追《锦衣夜行》,弹幕清一色“男主像古早混血明星”,文化折扣几乎为零。
说到《锦衣夜行》,就不得不提“落日雨辉”组合——曾辉+韩雨彤二次搭档,古装悬疑路线。
制片人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沙漠夜景,配文“42天实景,演员自己打,短剧第一次拍成电影体量”。
别小看这42天,同品类平均周期7天,多出来的35天足够让成本翻两倍,但也换来一张戛纳电视剧节入场券。
消息一出,广告商连夜加价,品牌方赌的是“国际奖项”四个字的溢价——哪怕最后只进展映单元,回国也能剪成“戛纳认证”宣传片。
观众端的数据更直白:78%的人同时追2-3部,63%开倍速,平均17分钟干掉一集。
一句话,观众越来越像投资人,用时间投票,用倍速筛掉“水分”。
核心人群25-35岁女性占比58%,她们白天在职场杀伐决断,晚上用17分钟把情感需求外包给屏幕里的“他”。
谁抓住她们的“爽点+痛点”,谁就拿到下一轮融资。
热闹背后,也有冷思考。
备案数涨217%,不代表都能上线;热度破亿,也不等于回本。
一位制片人私下透露:现在平台分成比例从原来7:3压到6:4,还要先冲热度榜,榜尾直接沉海,连浪花都没有。
“7天拍完”不再是卖点,而是生死线——拍得快不一定活得久,拍得准才能二次翻身。
把视线拉回2024春节档,12集番外上线那天,观众依旧会划屏、倍速、吐槽。
但记住,当《千金谋》女主再次举杯,她灌下的不只是毒酒,还有整个短剧行业对“更快、更爽、更值钱”的无尽渴望。
下一部1.2亿在哪?
答案不在机房的热搜算法,而在你划走之前,那0.3秒的犹豫。
来源:热闹葡萄ReeVu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