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八《隐锋》仅播1晚就被要求下架?给的理由:胡编乱造漏洞百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5 17:44 1

摘要:从《潜伏》到《伪装者》,再到《风筝》,一部部好看得不得了,老观众对这个题材一直都抱着满满的期待。

得说,谍战剧一直都是国产剧里的“金字招牌”。

从《潜伏》到《伪装者》,再到《风筝》,一部部好看得不得了,老观众对这个题材一直都抱着满满的期待。

平日里,央视一直是品质的保证,播出的剧集基本都能轻松吸引不少眼球,但这回怎么竟然出事了呢?

就昨天那天,号称“筹备五年、改编自真实历史IP”的谍战剧《隐锋》终于在央八亮相了。

在播出之前,各大平台都在宣传,这部剧是“年度力作”,还称之为“隐蔽战线的传奇”。再加上杜淳、涂松岩这些“实力派”演员,很多观众都抱着满满的期待。

谁能料到,这部剧刚播出一个晚上,就已经是一片骂声啦,“挂羊头卖狗肉”的评价在评论区刷屏,甚至还有不少人提出要马上把它下架。

到底是观众的要求太严,还是这部剧真把大家的期待给打了水漂?这部让央八“掉链子”的谍战剧,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一、挂羊头卖狗肉

说《隐锋》这部剧,期待越高,失望也越大,一点都不过分。

本以为会像《潜伏》那样一开局就炸裂,哪知道最后让人挺失望的。

谍战剧的精髓到底在哪儿?其实就是隐藏在暗处的斗争,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翼翼,是敌我双方脑筋都绷得紧紧的较量,最后还得在生死边缘上拼命。

在《隐锋》里面,这些关键元素全都没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一些让人搞不懂的“神操作”,完全把谍战变成了“过家家”。

第一集的主要内容就是李亨和老周两人秘密会面,却被军统和中统联手埋伏,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按理说,地下党接头讲究的就是藏得深、动得稳,一旦露了馅,就得赶紧撤退或者反击。

要说剧里那老周倒挺名副其实,打倒几个特务后,他倒无所顾忌,拿着枪一跃而出,似乎一点都不担心被认出来。这不是明显在告诉敌人:“我就是地下党”嘛?

被抓这个事,也算没啥惊喜,早都在预料之中了。

更扯的是李亨这个主角,他正被敌人团团包围,竟然不想着怎么突围,也不着急脱身,反倒一脚“窝心脚”狠狠踢向那特务头子,把人踢得再也爬不起来。

要说关键,那特务头子被踢得差点儿不能自理,他居然就这么忍着气,一脸委屈地溜走了。

只要动动脑子就能知道,这事儿多不靠谱。

解放前夕的成都,白色恐怖弥漫,军统、中统对地下党恨得咬牙切齿,遇到那些可疑的接头人员,怎么可能会因为被踢一脚就放过?

就算抓不到主角,场面也得封了,整个城市得搜查一番吧?可片里的特务就这么一走了之,好像刚才的伏击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好像那一切都是误会似的。

这种完全偏离历史和现实的剧情,不光让谍战剧少了点紧凑劲儿,还让观众觉得被当成了傻瓜似的。

再说那审讯室的场面,看得我真是一头雾水,觉得它简直没啥意思。

李亨被推进那审讯室,看到还没挨过折磨的老周,竟然忍不住眼眶一红。

地下党潜伏的首条铁律得记牢:自己得保护好,秘密不能泄露。在敌人审问的时候,咱们也得装着镇定自若吧?

哪有一进审讯室就露出情绪的?那不是很明显地告诉敌人“我和他是一伙的,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嘛。

这种幼稚得离谱的剧情,别说对地下党的工作逻辑有半点符合,就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和经典谍战剧《潜伏》里的情节一比,余则成在军统总部潜伏时,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随时都得提防隔墙有耳。

面对危机,余则成依靠的还是机智与应变,不像《隐锋》里那样靠“武力爆发”和“敌人智商掉线”。

《隐锋》的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牵强扯淡,主要是因为它完全不顾谍战工作的专业严肃和危险程度,把那么残酷的历史背景变成了一个浮夸的“爽文”套路。

既没忠实还原原著中那段真实严峻的历史,也有点儿亵渎那些为了革命付出生命的地下工作者们。

更让人觉得难受的是,剧里的角色行为全都没啥理由,完全没有动机可讲。

李亨明明是假装喝醉混进去的,看到车外的贾云英后,立马又变得清醒过来,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这哪里像啥潜伏的特工嘛?分明就是个春心萌动的小毛孩儿。

要明白,在那种刀光剑影、步步为营的环境里,特工们得紧盯每一件事,怎么可能因为看到个女人就走神呢?

这样的安排,纯粹就是为了硬生生地添上感情线,把人物的身份背景和所在的环境给忽略掉了。

一部剧要想成功与否,演员的表现可是关键,特别是谍战剧,对演技的考验更是严苛得很。

在《隐锋》这部戏里,无论是主要角色还是配角,搞得观众都忍不住一秒钟出戏啊。

先讲讲男主角杜淳饰演的李亨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本来应该是个“深藏不露、心里坚挺”的地下党,一方面得在敌人面前假装平静,另一方面又要在危险时刻显出机智和胆识。

杜淳的演技呢,基本就一个调调——全程都在装酷、显得很高冷。

不管是被敌人围住,还是在审讯室里面对战友,抑或是和女主偶遇,他总是皱着眉头,毫无表情,好像“高冷”就是他这个角色的全部写照。

剧里多次用台词强调李亨“有信仰”、喜欢孤独自处,但这些特质完全靠嘴说,没有真正用演技表现出来。

可杜淳只是硬邦邦地念着台词,脸上没一点情感变化,根本让人感受不到他对信仰的那份坚持。

和《叛逆者》里的朱一龙比起来,杜淳演的李亨始终保持着一种“面瘫”表情,没有一点起伏,完全没啥变化。

这样的演出啊,不说能感动观众,连让大家记住这个角色都挺难的。

再看看涂松岩演的贾云武那个角色。

按理说,这个人物应该是李亨的死敌,个性多疑又狠毒,是个特务头头,但涂松岩演起来,反倒带着不少喜剧元素。

挤眉弄眼,语气带点阴阳怪气的味道,完全没有那种特务头子应有的狠厉和压迫感。

涂松岩之前在《以家人之名》里的演得挺自然的,怎么一到《隐锋》就感觉“用力过头”呢?

是不是对特务这个角色有点误会啊?

让人觉得别扭的,还是田昊扮演的军统头子陈默这个角色。

他一出现,五官就扭成一团,脸上的表情特夸张,狰狞得让人直觉得他就是个“坏人”。

在谍战剧里,那些反派角色表面看起来和蔼可亲,可实际上心机深沉、算计老到,让人觉得特别怕。

陈默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一副“标志性”的反派样子,一出场就像在脸上写着“我是反派”,没啥吓人的感觉,反倒有点搞笑。

谍战剧讲究的是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细腻演绎,而不是那些简单贴标签的表演方式。

三,粗糙制作

《隐锋》在细节处理上的粗糙程度,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根本看不出那“筹备五年”的用心,反倒像是一部赶工出来的“粗制滥造”。

最明显的呀,就是那些“穿帮镜头”以及特效上的漏洞。

第一集里面,贾云武用刑具刺老周脖子,刑具刚一举起,老周脖子上已经冒出一圈血了。

这特效也太草率了吧?哪怕加个过渡,让刑具碰到皮肤再开始流血,也好多了。

这“未刺先流血”的操作,简直是把观众的智商当橡皮泥一样揉扁了。

李亨和陈默那场戏,完全是李亨还没踢到人,陈默就自己倒地了,挺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

这种“隔空伤人”的特效,比起抗日神剧里那“手撕鬼子”的戏码,还要更加离谱一些。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恰恰是决定一部剧到底好坏的关键因素。

要是一部剧连那些细枝末节都不愿意琢磨,怎么可能变成“年度佳作”呢?又怎能真正触动到观众的心?

结语

说起谍战剧,可别以为它就是那种让人一看就爽到飞起的“爽剧”啊。

谍战剧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传递着红色基因。每一部作品都应怀着对历史、对原著、对观众的敬畏之情。

观众期待的不是那种“开挂”般的剧情,或者单一化的角色演绎,而是真正贴近生活、丰富立体、充满温情的作品。

只有真正尊重历史、关注观众感受、用心打磨作品,才能创作出真正值得称道的佳作,也才能让谍战剧这个“王牌战场”持续闪耀光彩、热闹非凡。

谈到《隐锋》会不会最终被下架,似乎已经不太关键了,关键是它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部剧大家都看了吗?感觉怎么样呢?有空在评论区里聊聊天吧。

这部《隐锋》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一部作品,大家都在关注呢。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评论里也别忘了发表你的看法。

来源:叶子电影院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