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的尽头是价值共鸣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5 02:11 1

摘要:最近,南京江北新区企业推出的短剧《苏超球王》收获近3000万播放热度。这部以草根足球为主线的作品,没有依赖强冲突的“抓马”剧情,而是用“荣誉可毁,信仰不灭”的体育精神打动观众,印证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短剧的尽头不是流量技巧,而是价值共鸣。

转自:团结报

□王志高

据媒体报道,最近,南京江北新区企业推出的短剧《苏超球王》收获近3000万播放热度。这部以草根足球为主线的作品,没有依赖强冲突的“抓马”剧情,而是用“荣誉可毁,信仰不灭”的体育精神打动观众,印证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短剧的尽头不是流量技巧,而是价值共鸣。

从早期拼节奏、强冲突的剧情模式,到如今《苏超球王》追求内涵的精品化转向,微短剧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见。这部作品将足球梦想与江苏文旅元素巧妙融合,在有限篇幅里构建起一个关于坚守与热爱的情感世界。它成功的核心不在于制作技术的升级,而在于触及了当代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对纯粹理想的守望,对不屈精神的致敬。当罗朝父子在质疑中捍卫足球的纯粹时,屏幕前每个为生活拼搏的普通人,何尝不是在守护自己内心的“纯粹足球”?

南京微短剧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为这种价值共鸣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百川短剧坚守“文化产业是慢活”的理念,一年产出近200部作品;炫佳科技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提升制作效率;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打通从创作到发行的全产业链。这种“抱团取暖”的生态,恰恰印证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当技术、渠道与创作智慧在扬子江畔交汇,它们共同服务的核心,始终是那个永恒命题——如何讲出打动人心的故事。

《苏超球王》探索的主旋律商业化路径尤其值得深思。它既响应“微短剧+文旅”的融合趋势,又通过“坚守纯粹足球精神”的剧情内核传递正能量,这种尝试打破了主旋律作品与市场回报的对立迷思。真正的文化产品,从来不需要在价值与市场间做选择题——能够触动人心灵的作品,自然能触动市场的神经。

短剧出海的成功实践同样佐证了这一规律。百川短剧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京智影直接瞄准海外市场,它们之所以能跨越文化鸿沟,正是因为抓住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观众心中,对梦想的渴望、对坚守的敬意、对纯粹的热爱,从来都是相通的。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愈发珍贵,但他们的心灵从未对真诚的共鸣关闭。《苏超球王》的热度,是一次集体情感的价值确认。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形式如何创新,内容产业的竞争终将回归本质——谁能够创造出与时代脉搏同频、与人心渴求共振的精神产品。

短剧的浪潮方兴未艾,但浮躁的泡沫终将消散。当最后一波流量红利耗尽,最终留在岸上的,一定是那些拥有精神内核、能够引发深度共鸣的作品。金陵城下的这次成功实践,不仅为短剧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所有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启示:技巧或许能赢得一时关注,但唯有价值才能赢得长久回响。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