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2号晚上八点,遥控器按到冒烟,九部新剧同时蹦出来,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把库存一次倒光,像菜市场收摊前的大甩卖,谁抢到谁赚。屏幕里凤冠霞帔、西装外卖、急诊室、御书房一起挤,观众眼睛成万花筒,三分钟没定住神,平台后台的实时数据已经跌涨分明:有人开局就掉线,有
11月12号晚上八点,遥控器按到冒烟,九部新剧同时蹦出来,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把库存一次倒光,像菜市场收摊前的大甩卖,谁抢到谁赚。屏幕里凤冠霞帔、西装外卖、急诊室、御书房一起挤,观众眼睛成万花筒,三分钟没定住神,平台后台的实时数据已经跌涨分明:有人开局就掉线,有人刚播十分钟弹幕叠成墙。这不是排片,是赌桌,九张牌一起翻,看谁先被观众撕掉底牌。
去年同一天最多五部,今年直接翻一倍,因为年报截止12月31号,播放量、会员拉新、广告回流都要写进财报,晚一天播就少算三十天数据,平台等不起。古装《凤凰台上》成本3.8亿,单集烧掉一千二百万,绣一件女主嫁衣就花38万,钱砸在看得见的地方,是为了让广告商先安心,再让观众掏会员。现实题材五部,全是短剧节奏,12集、16集、18集,集数短,回款快,拍一部播一部,现金流立刻回血,年底账面上能多出一条“新增内容投入”好看数字。
演员名单里没流量,不是平台不想用,是流量贵且悬,一部剧如果因为一个人塌房被下架,全年利润直接清零。实力派片酬稳,保险便宜,过审快,播出安全,平台把“不爆雷”写进KPI,宁可少点热搜,也不想半夜被喊停。宣传费一共就那么多,九部剧抢一个热搜榜,谁预算厚谁占前排,可观众滑手机的速度是按秒算,点进去三秒没梗就划走,营销号只能把最狗血镜头剪成15秒短视频往死里推,推完就算完成任务,评分掉不掉是三个月后的事,先把眼前数据冲上去。
观众习惯被短视频养刁,前两集没钩子直接弃,平台把精华全塞前三集,第四集开始注水就能多卖两集广告,这是算过账的:前三集拉新,第四到第八集插广告,后面靠超前点播再割一波,节奏崩了也不怕,只要前三集数据漂亮,招商PPT就能写“爆款开局”。去年一部S+古装就死在第四集,收视率从1.8跌到0.6,平台立刻把资源转给同档小成本甜宠,结果甜宠靠剪辑短视频回春,赚回半个成本,证明观众不是不看剧,是不肯被慢待。
现实题材最怕“假大空”,编剧想教育人,观众只想照镜子。去年那部医患剧把医生写得天天演讲,弹幕骂到下架,今年学乖,把镜头对准夜班外卖员、被裁员的程序员、想退二胎房的年轻夫妻,台词一句比一句狠,却一句口号都没有,因为平台请不起医疗顾问,却请得起真实素人采访,把采访直接改台词,过审还快,观众看完只说“像我家”,口碑就稳了。
古装《凤凰台上》预告里男主雨夜拔剑,一滴水顺着睫毛往下掉,镜头慢放到0.5倍,弹幕刷屏“帅”,可正片如果还是这张脸配AI配音,观众立刻出戏,平台早就准备好两套方案:A版原声,B版配音,看首播数据决定上线哪条音轨,连男主自己都不知道最后播的是哪一版,合同里写清楚“配合后期技术调整”,说白就是留后路。
九部同播,电视台也怕,黄金档就两个小时,把两部剧剪成上下段拼一起播,收视率算双份,广告却按一部收费,台里领导算盘打得精:先保整体收视曲线,再拿网络版权二次售卖,电视台要的是“没翻车”,平台要的是“有爆款”,两边目标不同,却得在同一张节目表上签字,于是出现古装配现实、一集剪成两段的怪象,观众以为遥控器坏了,其实是电视台在跑马拉松,先让大家都上场,再慢慢淘汰。
观众真要想看黑马,别盯热搜,盯更新日历:哪部剧在播到第六集突然加更,说明后台数据爆了,平台赶紧放库存抢钱;哪部剧原本一周六集突然改成一周四集,那是被广告商临时抽单,平台先拖时间剪新预告。数据不会骗人,加更和减更是裸泳信号,看见这条就能提前下注。
遥控器在你手里,九部剧一起喊“选我”,其实真正决定生死的是第四集结束时的“是否自动播放下一集”按钮,平台把按钮做大0.5毫米,点击率就能涨3%,别小看这3%,一部剧能不能撑到年底分红就靠它。观众以为自己在挑剧,平台在挑观众,谁先看广告、谁买会员、谁关弹幕,数据标签早贴好,下一部同类型片头曲还没响,手机推送已经到,循环收割开始。
九部剧,时间只有一份,今晚你点进哪部,就把自己的注意力卖了出去,平台立刻把这条数据写进下一部剧的招商PPT。年底冲业绩的炮声已经打响,遥控器就是投票器,你的一票想让谁活?
来源:顶级旭日575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