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外传之《宫羽传》:梅长苏战死那日,宫羽弹了整夜的琴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4 23:07 1

摘要:永嘉七年的秦淮河,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六朝金粉凝在晚风里,揉碎在画舫灯影中随波荡漾。十二岁的宫羽抱着桐木琴穿过回廊时,听见母亲在月下轻唱《相思引》,声音像浸了霜雪的芦花,在夜风中微微发颤。

《琅琊榜》外传之《金陵月落·宫羽传》

文/鼎客儿

永嘉七年的秦淮河,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六朝金粉凝在晚风里,揉碎在画舫灯影中随波荡漾。十二岁的宫羽抱着桐木琴穿过回廊时,听见母亲在月下轻唱《相思引》,声音像浸了霜雪的芦花,在夜风中微微发颤。

“羽儿,来。”母亲苍白的手腕从素纱袖中探出,指尖点着石凳上的青绸包袱,“这是你父亲留下的《离鹤鸣》琴谱。”

小宫羽跪坐在青石板上展开琴谱,见扉页题着“江湖夜雨十年灯”七个瘦金小字。母亲忽然剧烈咳嗽起来,袖口染上暗红:“你父亲……本是江左最年轻的琴剑双绝……”

那年深秋,宫羽在母亲坟前弹完《离鹤鸣》最后一章时,十三根琴弦断了七根。鲜血顺着琴木纹路渗进“听松”二字铭文中,像早春的红梅落雪。

三年后的上元灯节,妙音坊的朱漆门廊悬起三十六盏琉璃灯。宫羽抱着新斫的焦尾琴走过九曲回廊,发间荆钗在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当《玉楼春》的最后一个音符在指间消散,满座悄然。纪王手中的越窑盏停在半空,茶水渐湿了蟒纹袍袖。

“此曲只应天上有。”屏风后转出琅琊阁主,白玉扇骨轻叩掌心,“姑娘可愿入琅琊阁修习?”

宫羽垂眸望着琴轸上悬挂的相思子,想起母亲临终时攥着的半块玉佩。窗外飘进的梅瓣落在雁柱间,被她用染着丹蔻的指尖轻轻拂去。

江左盟的马车停在妙音坊外时,正值建安十九年的第一场雪。宫羽在暖阁里调试着新制的七弦琴,忽闻竹帘响动。抬头见来人裹着玄狐大氅,眉间凝着化不开的霜雪,却有一双映着星河的眼睛。

“可是宫羽姑娘?”他声音似浸过陈年梅酒,“在下梅长苏。”

那夜她弹了整宿的《梅花三弄》。炭火盆里爆开的火星落在他的袖口,烫出细小的洞。他始终凝神听着,直到晨光染白窗纸时才轻声说:“姑娘琴音里有故人之韵。”

宫羽低头掩饰微红的眼眶,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父亲那半块玉佩的纹路。

元祐六年的九安山飘着杏花雨。宫羽解开青丝,对着铜镜贴上人皮面具。易容膏的凉意渗进肌肤时,她听见帐外传来梅长苏的咳嗽声。

“让我去吧。”她系紧夜行衣的束带,“夏冬姐姐的夫君……该团圆了。”

囚牢里的霉味混着血腥气。她扶着虚弱不堪的夏冬走过积水的地面,忽然听见身后狱卒的惊呼。反手掷出的三枚银针带着琴弦破空之声,在火把映照下化作点点寒星。

黎明时分,她拖着染血的裙裾回到营帐。梅长苏站在晨曦里,将温好的姜茶递到她颤抖的手中:“辛苦了。”

❺【余韵长存】

梅长苏的棺椁顺江而下那日,宫羽在燕子矶弹了整夜的《长河吟》。江水在月光下泛着银鳞,恍若那年雪夜他大氅上的流光。最后一声琴韵散入晨雾时,七弦俱断。

很多年后,金陵城南的“听雪琴塾”桃李满天下。每逢清明,总有白衣女子在秦淮河畔投放莲花灯。有人说看见灯盏里装着焦黑的琴木碎片,也有人说听见风中飘着《玉楼春》的残韵。

某个春深时节,宫羽在整理旧物时发现《离鹤鸣》琴谱的夹页。泛黄的宣纸上,梅长苏清瘦的字迹与父亲的字并列:

“江湖夜雨十年灯,犹有琴音慰平生。”

窗外忽起箫声,恍若故人踏月而来。她抚着斑白的鬓发轻笑,将残谱投入煮茶的红泥小炉。青烟升起时,漫天柳絮正似那年落在他肩头的雪花。

【全文完】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