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2》拍成广告女王,巨亏30亿的TVB想多来几个“佘诗曼”

西瓜影视 港台剧 2025-11-14 09:52 1

摘要:打开手机,先蹦出来的不是剧情,是广告——电动车、信用卡、护肤品,像连珠炮一样塞进第5集开头的90秒里。

“TVB没死,它只是换了个活法。

打开手机,先蹦出来的不是剧情,是广告——电动车、信用卡、护肤品,像连珠炮一样塞进第5集开头的90秒里。

弹幕瞬间爆炸:“这不是新闻直播,是购物直播。

”可就在观众骂声最响的同一周,《新闻女王2》在优酷热度飙到10000,创下2024港剧最快破万纪录;香港本地收视28.3点,把TVB过去三年的“天花板”一把捅穿。

骂归骂,身体很诚实——这就是今天港剧最魔幻的现实:一边被嫌“铜臭味重”,一边被疯狂续命。

先把话挑明:这不是一部剧的成败,而是一次“老电视台跳崖式自救”的现场直播。

跳得好,TVB从此上岸;跳不好,连底裤都留在谷底。

第一波跳:把“广告”穿成防弹衣

过去港剧也塞广告,但更像小摊贩偷偷塞小卡片。

这次TVB直接升级成“广告航母”——每集8到9次露出,连主播的口播稿都替品牌写好了。

观众为什么没跑?

秘诀在于“拆弹逻辑”:先把炸弹绑自己胸口,再手把手教观众怎么拆。

豆瓣上有人开专楼统计“广告时刻表”,楼越盖越高,剧越播越热——吐槽本身就是流量。

数据出来:新增3个品牌追着投,说明金主爸爸们算过账,眼球就是比洁癖值钱。

第二波跳:把“合拍”做成合资

5000万港币的“港剧复兴基金”不是口号,是户口本。

TVB与优酷领证结婚,钱、平台、算法、仓库一次性打包。

《新闻女王》被点名当“头胎”,预算直接翻倍,连航拍无人机都用的是拍《流浪地球2》的同款。

更狠的是合约:内地平台先审、先剪、先上热搜,香港再做粤语版二次收割。

同一盘菜,先卖人多钱多的大堂,再卖嘴刁的老食客,毛利率瞬间抬升30%。

第三波跳:把“艺人”变成双币卡

佘诗曼这次不只是一张脸,而是一支“香港+内地”双币基金。

剧播完,她个人报价上涨40%,4个新代言横跨珠宝、汽车、母婴、家电——全是家庭决策高客单价品类。

背后是她的“佘氏制作”拿到腾讯注资,从“打工人”升级“股东”。

同理,高海宁抖音半月涨粉200万,炎明熹唱的主题曲在短视频跑岀5亿播放。

TVB一改“一人奶全台”的老路,批量生产“北上先锋”,把原来单向的“出口老戏骨”变成了双向的“艺人ETF”。

第四波跳:把“题材”做成期货

市场最怕什么?

怕跟风赶不上热乎的。

《新闻女王2》播出第10天,内地平台火速立项7部“职场大女主”,其中3部直接点名要“港剧班底”——摄影、灯光、飞页编剧,一条龙打包。

TVB多年没盼来的“标准输出”,如今靠一个题材就实现。

道理也简单:港剧拍职场有三件传家宝——节奏快、台词密、服化真。

内地剧学去一半,就能在注水严重的市场里冒出尖。

TVB因此意外掌握“题材期货”定价权:我先炒热,你再提货,版权费、顾问费、人员租赁费,一分不少。

风险也藏在跳崖的半空

广告太多,口碑会像高空抛下的鸡蛋,落地就碎。

TVB上半年财报里,传统广告收入仍下滑12%,说明“老金主”在退场。

内地业务占比冲至45%,可直播带货GMV同比增长300%,同质化竞争马上杀到。

观众今天能为热度忍广告,明天就会在会员站里点“一键去广”。

平衡木上,左边是钱,右边是魂,步子稍偏,就会摔成旧媒体标本。

终点又回到起点

《新闻女王2》大结局那天,剧里女主播在直播间留最后一句话:“新闻会结束,但追寻真相的脚步不会。

”TVB把这句话贴在官方海报,算是回答所有质疑:我知道你们嫌我俗,可先得活下来,才有力气谈理想。

广告也好,合拍也罢,都是输血袋。

真正的心脏起搏器,永远是好故事。

只要下一集还能让屏幕前的你“哇”出声,再铜臭的硬币也能被汗水擦得锃亮。

于是,这场跳崖实验写下最朴素的注脚:先学会在商业断崖边起飞,才有资格谈艺术落地。

观众收获的,除了满屏狗血,还有一张“老电视台如何靠骂声续命”的实操流程图。

下次再听到“港剧已死”,你可以笑着回一句——别急着盖棺,兴许人家正悬在半空,准备下一次后空翻。

来源:随性自由的生活家y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