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祭天要有庙,京都有庆庙,大东山也有,但大东山有正在疗伤的五竹叔,而五竹是不会为了他去京都的。
庆帝自从发现长公主和太子的私情之后,便动了祭天废储的心思。
但他需要有正当的理由,光明正大地废,不能予人半点口舌。
祭天要有庙,京都有庆庙,大东山也有,但大东山有正在疗伤的五竹叔,而五竹是不会为了他去京都的。
所以,庆帝在澹州与范闲重修父子情,他展现出对叶轻眉的无限深情。
成功的演技,让范闲心甘情愿开口求五竹,请叔叔在大东山保陛下一条命。
于是,在庆帝的导演下,大东山祭天拉开序幕,他用自己做饵,引诱苦荷、四顾剑、叶流云围剿自己。
这将是这片陆地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震荡,此战之后,北齐、南庆、东夷三大势力重洗牌局。
如此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大场面,《庆余年3》能拍出来吗?
原著中,大东山的地理位置是在庆国的东部,接近澹州,与东夷城相隔不远,还有一条密道相连。
它一面环海,岩壁光滑垂直,三面陆地,但山口只有一个台阶通道,通往山顶的庆庙。
这样的大东山,是无法用大军来攻的,行刺庆帝,首先要有登上千米天梯的本事。
庆帝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各方势力也有自己的打算,长公主、北齐、东夷纷纷出人出力。
白天,庆帝带着洪四痒、范闲、王启年,还有若干太监和礼官等,从山下登上2000多米的大东山。
高达带领的虎卫,宫廷禁卫、追随范闲的王十三郎,还有一小部分监察院人员,守在山脚下。
山顶还有“观礼”的五竹叔。
之前,他和庆庙使者大战后受重伤,大东山是核爆起源地,适合养伤,所以五竹一直就在大东山。
天黑之后,山下就传来了消息。
燕小乙的征北大营5000士兵围住了山口,这个消息马上坐实了长公主、太子谋反的意图。
此时,各家人马都主动封闭大东山的消息。
庆帝也借机假死,范闲被诬陷成庆帝亡的凶手,这样南庆必然陷入内乱,魑魅魍魉纷纷登场,太子也一定会趁势登基。
庆帝即刻手书一信,连带行玺一起交给了范闲,范闲必须逃离大东山返京,开启京都保卫战。
拿着庆帝谕旨的范闲,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从后山的悬崖一跃而下。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秦家指使泉州水师舰队的3艘船,正在悬崖下的海面上等着他。
燕小乙也把北大营5000士兵交给北齐上杉虎指挥,在后山守株待兔,他是9品中范闲最怕的人。
在山后的船上等到了范闲的燕小乙,连射6箭,却都没有射中跳动中的范闲。
此时,一叶扁舟而来的叶流云,又劈开了范闲躲在后面的一个巨石,范闲只能跳入海中,靠运气登上了一艘船。
而这艘船的船长许茂才,曾经是他母亲叶轻眉的旧人,这才为已经力竭的范闲争取到了一些休息的时间。
上岸之后,范闲逃入草甸,再一次遇到了不休不止的燕小乙。
在追击中,范闲动用了母亲留给自己的宝贝重狙,击燕小乙中之后,才终于入京。
无边落木萧萧下从山脚开始登山的叶流云,重伤王十三郎后,是第一个到达山顶的大宗师。
王十三郎的举动,让云之澜非常费解,小师弟为何要打自己人?
这个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炽热少年,为范闲拼尽全力,“行一事便忠一事”,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师尊,最欣赏他的地方。
四顾剑则一剑清洗了虎卫,飞起来的高达,目睹了人间惨剧之后,逃离了现场。
等到姗姗来迟的苦荷出现,四大宗师山顶相见之时,王启年也悄悄退场。
他们在范闲多年的影响下,都产生了珍爱生命的想法!
既然洪四痒一直是庆帝演饰自己的幌子,那么他站在庆帝的身前,先散发了王道真气。
苦荷与四顾剑前后夹击,用出了80%的实力对付洪四痒,就在他烟消云散之时,庆帝一指渡半湖,把海量的真气送入了苦荷体内,筋脉具爆。
天一道心法虽能帮范闲疗伤,却救不了苦荷的筋脉全毁。
此时的叶流云来到了庆帝的身前,世间没有人有资格阻止他,完成刺君的最后一击。
但,大东山上宗师围杀庆帝之局,在这一刻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叶流云出手,指向的是那把剑,而不是庆帝!
只是一刹那,庆帝在他们二人之间,暴然出手。
他此生从未如此强大,这王道一拳,让四顾剑失去了半个胳膊和腹部。
被他称为“世叔”的叶流云,虽被长公主的君山会供奉,但他依旧是庆国人,他的反水才是庆帝的胜算。
这个过程中,五竹叔并未出手,因为“大宗师庆帝”已然自保。
不尽长江滚滚来此战之后,庆帝也处于他人生中相对虚弱的时候,如果北齐的上杉虎和东夷的13剑徒,最后来补刀,结果会怎样呢?
也许正是因为他战胜了两位大宗师,这种强大的威慑力和畏惧感,让他们不敢去挑战。
王十三郎从废墟中背起四顾剑,收拾起他的残肢,上杉虎也快速的带着自家的大宗师逃跑。
苦荷的殒落,让北齐小皇帝深感惶恐,生出再寻神庙的想法。
虎卫除了高达全军覆没,王启年从此不能以真实身份存在。
燕小乙被范闲狙杀于草甸,猎户出身的他被分尸旷野。
庆帝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后的大宗师,回到京都后,等待他的是丧母、妻亡、子散,陈萍萍相伴一整夜,他才缓了过来。
大东山之战不仅结局惨淡,后续的影响也很漫长。
庆帝为了自己开疆扩土、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长公主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四顾剑为了东夷成百姓;苦荷为了北齐;叶流云为了家族荣耀,国土安宁;洪四痒为了自己的主子和庆国;王十三郎为了自己的世尊和当初的承诺。
有幸或是不幸在大东山上的人,在这一天,都联想到了范闲在京都抄的第一首诗《登高》。
因为宗师们的可怕实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冲天而起的剑气,石阶下方的山林里的肆虐,林木开始无故落叶,风卷云起,一场暴雨,从东山起,直到京都城,
两千米东山,三艘水师舰,四名大宗师,五千征北兵,一百名虎卫,覆灭在潮起潮落的那两个夜晚。
所有背叛的人,都以为庆帝是陷井中的猛虎,却没有想到,其实一直站在陷井边的、看着猎人们纷纷失足的,才是这只猛虎。
那么庆帝在大东山之战中,到底想要得到什么?是真的得到了?还是自以为得到了?下一篇详细解析。
来源:易汐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