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郑耀先为何不策反兄弟们,他自己给出了答案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4 04:53 1

摘要:很多人问,郑耀先为何不策反兄弟们?就凭他们对他的忠心和情义,要是策反了,他们就不用死得那么可怜了,而且他们个个都是情报专家,兄弟们又能豪情万丈,并肩作战了。

很多人问,郑耀先为何不策反兄弟们?就凭他们对他的忠心和情义,要是策反了,他们就不用死得那么可怜了,而且他们个个都是情报专家,兄弟们又能豪情万丈,并肩作战了。

这个问题,宫庶死后,郑耀先给出了答案。

宫庶被枪决后,郑耀先终于从一直以来的隐忍中爆发了。他病倒了,痛苦的流泪,说出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病倒在床上,哭着对陈局长说,他们都是我潜伏18年,与我朝夕相处的人。他泣不成声,“我后悔,没能多做一些……若我引导他们,能够重新选择人生信仰……”。

他也多次说过,当年组织交给我潜伏任务时,让我记住“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正是这16个字支撑他忍辱负重熬过18年潜伏岁月。他的一生都以“完成任务”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答案。

1 潜伏危险,无法做更多

郑耀先和兄弟们的深厚感情,是基于长期的相处,完成共同的目标,彼此照应支持。抗日战争期间,最大的敌人是都是日本人,他和兄弟们是一致的。国民党喜欢说自己信仰三民主义,正好这也是他能说出口的,这样又正好掩盖了他和兄弟们的分歧。

国民党不仅对人员审查严格,而且内部争斗严重,加上郑耀先身边不止是信任他尊敬他的人,还有很多盯着他,想害他的人。

一个人深入虎穴,自身安危自顾不暇,还要躲过无数眼睛获取情报,哪里有胆量和闲暇让行为有一丝异常?

2 阵营不同,思想难转变

他18年潜伏,结交的那些过命的好兄弟,都是国民党精英,经受了多少年的洗脑驯化。他们也都和他一样,当初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做出了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

谁都很难做到,把自己走过的路全盘否定。郑耀先也不敢确定策反的后果。

后来在劳改农场,陈局长说宫庶在香港杀了两批营救导弹专家的行动小组。

郑耀先说,从延安逃离时,江心已经中枪倒下,宫庶又补了两枪。可见他对敌人的恨是多么强烈,绝不会手下留情。真不敢想如果他知道我的身份,会是什么情况。

3 社会关系,层层叠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兄弟们除了他,还有各自其它人脉交往,同学战友,亲戚朋友。

他不敢表现出一点儿不轨之心。就算兄弟们全都都知道他的秘密身份,就算全都兄弟情深,全都死也不暴露他,也难保不会在家人面前流露感情,被无意泄露。

比如孝安接到命令去台湾,他说是因为他父亲生前好友的周旋。此前他花费全部家产买了机票,哭着把母亲送上飞机。

可见兄弟们可能是和国民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随便能切割的。

4 做过的事,无法抹去

抗日战争胜利后那几年,军统他们在忙什么,这部剧没有演。

但宫庶还没离开大陆时说,无论他多么拼命,党国还是走向没落。他那时已经升职少将了。他肯定没少做伤害共产党的事立功。解放后他们躲藏被村民举报,他还命令杀了很多人震慑。

而简之,性格粗放,当年因为游击队暗杀六哥,抓了很多共产党站一排枪杀泄愤。

简之是好兄弟,,看不得四哥叛变,一头撞死在监狱的墙上,郑耀先没有直接面对,也就回避了这份难过。

虽说孝安信佛不愿杀生,但那也只是尽可能不杀生。军统吃的那碗饭,就必须做那些事。

抓捕孝安时,他敏锐的发现有埋伏,掏出双枪连续击毙好几个公安同志,手里的人命没办法洗清。

他们都没有回头路可以选了。就算郑耀先策反,他们谁都没有回头路可以选了。

5 人生,每走一步都算数

这句话常常用来鼓励人过去的努力不会白费。但对郑耀先的兄弟们来说,这句话却很悲哀伤感。

郑耀先虽然知道自己与他们是两个敌对阵营,但感情是真的,兄弟们对他的信任和衷心天地可鉴。

所以他愿意写信匿名揭发潜伏特务的名单和交通站,也希望公安局早点抓完特务,但他并不愿意直接面对,不想亲自动手伤害他们。

兄弟们命运难改,一个个离去,他悲痛伤感。想起多年情义,互相扶持。若不是有他们,自己早死了。如今天地相隔,再也不复往昔同兄弟同心,意气风发。

这就是地下工作者的痛苦,为了完成任务,可能家破人亡,不仅敌人恨,亲人也恨,永远需要保密,眼看着兄弟们的命运,却无法改变。

四哥的结局很好,其实有点儿不太理解。虽说抗战后,他被排挤去管渣滓洞。解放后因郑耀先匿名举报而被抓投诚,算立功赎罪。

但他管理的渣滓洞难道没伤害过共产党?最后他还做了政协委员,比郑耀还先过得好。只能理解成他只是奉命执行,不是主动意愿。

来源:小甜速影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