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生父母下跪那一刻,沈明珠怀孕六个月,丈夫刚火化,银行卡余额只剩三千七。
亲生父母下跪那一刻,沈明珠怀孕六个月,丈夫刚火化,银行卡余额只剩三千七。
她盯着两个陌生人,一个哭到跪地,一个当场晕厥,却连眉毛都没动。
镜头扫过,观众先炸了:这姑娘太冷血?
换你,你敢认?
剧情交代得清楚。
许家当年弄丢女儿,报警记录写着走失,可邻居爆料是母亲赶集回头买便宜橘子,五分钟功夫孩子没了。
二十四年,他们没搬家,没换号,却一次也没往更远的地方找。
如今听说闺女在城里开了美甲店,拆迁款到账,立刻带着土特产和摄像机赶来。
沈明珠的养父是个修鞋老头,瘸腿,靠把角铁塞进鞋底赚一块两块。
他供完闺女读完职高,又借钱让她去上海学光疗甲。
去年老头查出肺癌,沈明珠把店盘出去,凑了二十万做手术,人还是走了。
丧事办完,她发现自己怀孕,丈夫却在送货路上被渣土车卷进后轮。
赔偿金还没到账,婆婆天天堵门,说孙子必须生下来做亲子鉴定,不然别想拿一分钱。
许家就是这时候出现的。
他们拎着超市买的牛奶和苹果,站在出租屋门口,说血浓于水,说跟妹妹配型成功,说家里房子四层楼,缺个长女撑门面。
沈明珠让他们进屋,倒了白开水,只说了一句:我从小到大喝的是凉井水,没喝过热水,胃受不了。
有人统计,过去五年公开报道的认亲案例里,七成发生在孩子经济独立之后。
时间点上,一半以上集中在拆迁、继承、大病筹款前后。
数字冷冰冰,却道破一个事实:亲情有时也看价码。
剧里最高潮是许家父亲跪在美甲店门口,额头抵着水泥地,边哭边扇自己耳光。
围观者举起手机,直播弹幕刷得飞起:认吧,毕竟给你生命。
另一边评论更直接:早干嘛去了?
现在闺女值钱了来摘桃子。
屏幕外的我们看得热血沸腾,可没人问沈明珠那天午饭吃了什么。
她只吃了半个苹果,另一半被婆婆拍掉,说孕妇不能吃甜的,孩子太大难生。
最难受的是大姐。
许家还有个大女儿,当年弄丢妹妹后,父母把全部希望压在她身上。
她拼命读书,贷款上大学,刚工作那几年,每月工资一半拿去贴补家里,一半帮父母登报寻亲。
如今亲妹妹回来了,父母却把所有注意力转走,连她急性阑尾炎手术都没人来签字。
大姐夜里在病房刷到父亲下跪的视频,笑着笑着就吐了,护士以为麻药过敏,其实是胃痉挛。
医生后来解释,情绪剧烈波动时,胃酸会瞬间增加,比吃十斤山楂还刺激。
大姐的胃就是这样烂的。
出院那天,她自己去交费,窗口退回两千多,因为医院减免了部分手术费。
她把退款塞进红包,托人转给沈明珠,附了张字条:别认他们,你自由了。
字条没落款,只画了一颗歪歪扭扭的星星,像小时候妹妹走失那夜,她举着手电在田埂上照到的那颗。
剧外,类似故事从没停。
去年湖南一位博士姑娘被亲生父母找到,对方直接开价:给弟弟买房差六十万,你一年工资不止这点。
姑娘把亲子鉴定报告复印两份,一份寄回老家,一份贴在实验室门口,从此再没回过那条街。
有人骂她绝情,她只说:我六岁那年冬天,穿着单鞋在街上卖报纸,他们就在隔壁饭店吃羊肉火锅,热气把玻璃蒙得雪白,我隔着雾气看见妈妈把最后一块肉夹给弟弟,那一刻我就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团圆。
回到剧情,沈明珠最终没认。
她把许家带来的牛奶转送给楼下保洁,苹果削了皮,煮成糖水给婆婆端去。
婆婆愣了半天,第一次没挑刺。
第二天,她收拾行李回乡下,走前把丈夫赔偿金银行卡压在餐桌玻璃板下,密码写在背面:孩子出生后再用。
镜头最后定格在沈明珠的肚子,孩子踢了一下,像在说同意。
剧终时,弹幕出奇安静。
有人留言:如果是我,可能也撑不住。
更多人刷:别道德绑架,先问问当年为什么丢。
屏幕黑掉,出现一行小字: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观众这才发现,故事比想象更锋利。
现实里,那个原型女孩后来搬去别的城市,孩子出生那天,她给养父遗像发了条短信:爸,我当妈妈了,姓还是随你。
短信当然不会有回复,可她知道,有些牵挂不需要回声。
来源:小学生也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