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默的荣耀》最痛一幕:朱枫窗外凝视熟睡女儿,为何不逃反而留下?
《沉默的荣耀》中朱枫已经在感觉到女儿女婿开始担心她,怀疑她的时候,她不是没想过走,她只是不能走而已。
出于对养女、女婿家的安全考虑,以及不让自己的养女、女婿卷入到自己身份暴露的问题上,她内心有过顾虑。
作为一个母亲,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女婿因为自己被牵连,她迫切地想要抽身出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朱枫也是人,是人都是有感情的,没有哪个母亲会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女婿身处险境的,其他母亲是这样,朱枫更是这样。
阿菊在6岁时,就由朱枫照顾了。朱枫不仅养育了阿菊,还让阿菊上学,甚至变卖家产来资助自己这个养女来学习无线电技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朱枫把阿菊当作自己亲生女儿在对待。
朱枫对阿菊、女婿王昌诚、外孙都是有深厚的感情的,比如剧中为阿菊织毛衣、教外孙识字等,都是对他们之间亲情的展示,这是来自一位母亲的爱,也是来自一位外婆的爱。
朱枫还负责阿菊家的生活费,也教女婿王昌诚怎么做生意,就算最后要走的时候,也给阿菊留了一大笔钱,如此等等,都是来自一位母亲的爱。
从《沉默的荣耀》中阿菊与朱枫喝酒时,朱枫伤心、难过流泪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看出,朱枫作为一个母亲,心中难过、苦闷,满是对女儿、女婿的愧疚。
就算阿菊供出自己,导致自己被捕,她也并没有怪阿菊,而是在狱中反复强调“阿菊不是我的孩子”,用撇清与阿菊一家的关系,来保护阿菊一家,这就是来自一位母亲无私的爱。
做母亲的,不管自己的孩子做错了啥事,都是会包容她的。
但作为一个潜伏者,一个久经战场的革命同志,她又没得选,这是革命的信仰。
她作为交通员,她的首要职责是做好情报的传递工作。剧中,她明明可以名正言顺地回到上海,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她在看到即将派过去的交通员德英因暴露跳海牺牲后,她毅然决然的主动请命,来做自己并不太熟悉的交通员。
并不是因为她不懂得惜命,而是她知道组织上已经很难再派新人来了,她内心的信仰驱使着她这么做。
当她主动请命时,万景山就告诫过她“很难全身而退”,但她没有退却,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她已经将完成情报传递任务置于个人安危之上了。
再者,她在剧中也强调过,“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可能最终她选择离开阿菊家,去执行任务,就是她的选择吧。
只是当养女、女婿开始怀疑她时,她还不能离开,因为有关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图、舟山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还没拿到,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
就算女儿、女婿担心自己、怀疑自己,那也得顶住,“没有大家,何来小家”的信念驱使着她,让顶住了压力。
如果她因为个人情感,没顶住亲情的羁绊,那情报传递必然中断不说,吴石还有可能提前暴露。
毕竟朱枫是以“王碧奎好友”的身份在执行任务,与段退之的妻子也交流较甚,朱枫的突然撤离,必然会引起段退之的注意,段退之的怀疑就着实了。
她深知自己太需要阿菊养母这个身份,也更需要探亲证这张合法通行证,来保证自己待在台湾的合法性,进而为传递情报创造条件。
任务未完成,还不到离开的时候,她只能顶住压力坚持留下,舍小家,顾全大家。
有些人死了,但她永远活着!正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给朋友的写信中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朱枫等人的死无疑是重于泰山。
朱枫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以及作为地下工作者的忠诚与担当,她的英雄事迹必将激励后人,永垂不朽!
她同样也是一个好妈妈,对得起她的养女阿菊一家。
来源:影视热评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