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黄金档新剧播到第六集,豆瓣三天怒跌1.6分,观众集体弃剧理由只有两个字:假、尬。
央视黄金档新剧播到第六集,豆瓣三天怒跌1.6分,观众集体弃剧理由只有两个字:假、尬。
昨晚打开电视,满屏弹幕刷“女主脸怎么不会动”,顺手点开评分,5.2,红色向下箭头扎眼。
再往前翻,开播当天6.8,酷云实时曲线像滑梯,一泻到底。
黄金档的招牌,第一次被反噬得这么难看。
故事开局确实唬人:投行女高管空降旧厂,三句话并购,五分钟手撕对手,节奏快到喘不过气。
观众以为终于等来国产版《半泽直树》,结果第六集突然让女主回村认亲,商战变婆媳,节奏瞬间像踩了急刹。
弹幕齐刷“换编剧了?”一查,真换人了。
原编剧团队去年散伙,主笔去写电影,留下两个从没独立写过长剧的新人。
前五集是老大纲,第六集开始自由发挥,逻辑直接断层。
更致命的是演员状态。
童瑶凭顾佳滤镜吸的粉,这次全赔进去。
同样演纠结,以前眉梢一挑就能读出百转千回,现在眉尾抬到一半卡住,剩下半截情绪全靠配音硬撑。
镜头推到特写,苹果肌像被隐形线拉住,做大幅度表情时只能嘴角动,观众出戏到热搜。
医美不医美没人实锤,但屏幕最欺瞒不了动态,脸一旦僵,角色先死一半。
许娣更冤。
她演得了《我的前半生》里精明市侩的薛甄珠,也撑得起《警察荣誉》里刀子嘴豆腐心的老警察,这次却被导演要求每场戏必须哭,嚎啕大哭。
情绪没层次,只剩分贝,观众耳朵疼,口碑分直接掉。
老戏骨被套路绑架,比新人挨骂还憋屈。
服化道精致到浪费。
女主一人二十多套大衣,配色、剪裁、品牌功课做足,镜头扫过像看秋冬秀场。
可观众现在学精了,布景再贵,故事站不住,全是白搭。
钱砸在肉眼可见的地方,剧本漏洞却没人补,就像装修花百万做背景墙,回头发现地基是空的。
有人拿《人世间》对比。
那边雷佳音一碗酱油拌饭能吃出三代人的心酸,没有砸碗、没有嘶吼,照样把观众看哭。
差别就在真实。
好剧让观众看到自己,烂剧把观众当傻子。
前者靠细节堆情感,后者靠套路堆冲突,一个走心,一个走肾,肾走多了,人会虚。
再看数据。
酷云显示,《四喜》第四集之后,35城收视率从1.8掉到1.1,流失近四成观众。
豆瓣短评区,五星变一星只用三天,最赞评论只有八个字:诈骗式开局,弃剧式收尾。
平台算法很诚实,点击曲线掉头向下,连推荐位都救不回来。
业内把这种情况叫“高开猝死”。
前期营销砸得猛,预告剪得天花乱坠,观众抱着高预期冲进来,发现货不对板,反弹会更狠。
口碑时代,烂剧没有缓冲带,两集就能定生死。
黄金档不再是免死金牌,反而是放大镜,播得好,全民造梗;播得烂,全民吐槽,连广告商都跟着掉价。
有人怪演员,有人怪导演,根子其实在剧本。
编剧室拆伙看似小事,对长剧却是地震。
美剧有showrunner制度,核心写手全程跟到底,人物走向、情绪节奏不会断档。
国产剧常把剧本当外包,A组写完前八集收钱走人,B组接盘后八集,人物设定说改就改,逻辑说扔就扔,观众当然感受得到。
投资越大,摔得越惨。
观众流失的速度,也在教育平台。
以前电视台垄断遥控器,再烂也能硬塞,现在网络端随时弃剧,遥控器掌握在用户手里。
数据每掉0.1,广告位就缩一次水,真金白银比任何影评都管用。
市场正在淘汰把观众当韭菜的人,谁糊弄,谁出局。
想翻身,只剩一条路:承认问题,回炉重改。
把后面伦理戏砍半,商战线补细节,人物动机重新对齐,或许能挽回一点颜面。
否则等全集播完,评分跌破5,童瑶的存货、平台的面子、央视的档期,全得一起陪葬。
对普通观众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追剧最怕错付。
与其被烂剧情折磨,不如掉头去找老剧补票。
《父母爱情》《山海情》《人世间》,哪部都能刷三遍,剧情稳,演技在线,看完不堵心。
市场冷静了,好作品才冒头。
让数据继续掉吧,掉得越狠,制作方越记得疼,下一部剧才可能长记性。
来源:Cyber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