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推都没用?正在热播的三部烂剧,都没看过的可以开香槟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4 11:25 1

摘要:不管是谍战、都市还是乡村题材,只要打上“央视首播”的标签,总能让人多添几分期待。

在很多观众心里,央视就是国产剧的品质保障。

不管是谍战、都市还是乡村题材,只要打上“央视首播”的标签,总能让人多添几分期待。

毕竟当年《潜伏》《山海情》《人世间》这些爆款,都是从央视走出的经典。

可最近这段时间,央视的三部热播剧却集体“翻车”,央八的谍战剧甚至因为狗血被观众要求下架。

为什么“没看过这三部的能开香槟”,因为省下来的时间,看部老剧都比这强。

按理说,能上央视的剧,制作班底、演员阵容都不会差,可为什么会让观众失望透顶?

是观众的审美越来越挑剔,还是现在的影视创作真的陷入了“重热度、轻质量”的怪圈?

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三部剧,看看它们到底烂在哪儿。

谍战剧本来是国产剧的“王牌赛道”。

从《潜伏》里余则成的步步为营,到《风筝》里郑耀先的隐忍坚守,再到《叛逆者》里林楠笙的成长蜕变......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让人念念不忘,核心就是“真实”二字。

可央八刚播的《隐锋》,却把谍战剧拍成了“过家家式爽剧”,开播一晚就被观众要求下架。

完全对不起“筹备五年、改编自真实历史IP”的宣传口号。

李亨和战友老周接头,结果遭遇军统和中统的双重埋伏,按说这种生死关头,地下党该做的是迅速撤离、隐藏身份。

可剧中的老周,打倒几个特务后,提着枪就往外冲,活脱脱一副“我就是地下党,快来抓我”的架势,被抓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

更离谱的是主角李亨,被特务包围后不想着突围,反而对着特务头子来了个“窝心脚”,把人踢得倒地不起。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位特务头子被踢得“几乎站不起来”,居然就这么忍气吞声地带着人走了,既没封锁现场,也没全城搜捕。

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前后的成都,白色恐怖笼罩,军统、中统对地下党恨不得赶尽杀绝。

别说遇到公然袭警的可疑人员,就算是看到形迹可疑的路人,都可能盘查半天。

《隐锋》里这种“踢了特务就跑,特务不追”的情节,比抗日神剧里的“手撕鬼子”还离谱。

完全是把历史当儿戏,把观众当傻子。

审讯室的戏更是暴露了编剧对地下工作的无知。

李亨被带到审讯室,看到还没受刑的老周,居然当场红了眼眶。

要知道,地下党潜伏的第一准则就是“隐藏情感、保守秘密”,就算面对至亲挚友,在敌营里也得强装镇定。

怎么可能刚进审讯室就暴露关系?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敌人“我们是一伙的”吗?

不仅如此,《隐锋》里的演员,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在集体“掉线”,让本来就悬浮的剧情雪上加霜。

杜淳演的李亨,设定是“深藏不露、信念坚定”的地下党,可他全程只靠一个表情撑戏。

眉头紧锁、面无表情,仿佛“高冷”就是角色的全部。

台词也是生硬地念出来,完全感受不到角色对信仰的执着,更别说展现地下党内心的挣扎与坚定了。

涂松岩饰演的特务头子贾云武,本来应该是多疑、狠辣的反派,结果涂松岩演得满脸“喜剧感”。

挤眉弄眼、语气阴阳怪气,完全没有特务头子的阴鸷和压迫感。

除了这些,剧中的穿帮镜头和敷衍特效,简直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审讯戏,贾云武举起刑具准备刺向老周的脖子,结果刑具还没碰到皮肤,老周的脖子上就已经流了一圈血。

这种“未刺先流血”的特效,比网剧的制作还敷衍,稍微用点心做个过渡镜头也不至于这么离谱。

还有李亨踢陈默的那场戏,脚还没碰到人,陈默就已经仰面倒地,痛呼不止。

这种“隔空伤人”的操作,让人怀疑剧组是不是连基本的动作指导都没有。

剧中的服装干干净净,看不出在白色恐怖下的狼狈,地下党开会地点光明正大,没有隐蔽性。

甚至有网友发现,剧中的道具枪居然是现代模型,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完全不符。

《隐锋》把残酷的历史变成悬浮的爽文,不仅是对原著的不尊重,更是对革命先烈的亵渎。

二、央八《四喜》

如果说《隐锋》是“一手好牌不会打”,那央八的另一部剧《四喜》就是“拿着王炸牌,却非要打烂”。

这部剧集齐了童瑶、蒋欣两位收视女王,还有许娣、岳红等一众国家一级演员。

导演是擅长拍都市剧的沈严,编剧是写过《小欢喜2》的蓝小汐,开播当晚收视率就冲到3.3%,可依旧差评如潮。

《四喜》的问题首先在于剧情。

女主角沈明珠,简直是“倒霉蛋本蛋”,刚和男友领证怀孕,丈夫就意外去世。

之后亲生父母找上门认亲,养父母怕她被抢走,婆家一心想要她肚子里的孩子,三方家庭围着她的肚子吵得不可开交。

这些冲突单看就够狗血了,编硬是把它们凑到一起,让女主经历“丧夫、认亲、被催生”多重打击。

编剧蓝小汐似乎对“强冲突”有着执念。

她之前写《小欢喜2》时,就用“高考前父亲车祸去世”制造爆点。

到了《四喜》,更是把“突然死亡、身世之谜、巨额债务、婆媳矛盾”等元素挨个用了一遍。

可她忘了,真正能击中观众的,是有逻辑、有铺垫的冲突,而不是这种生搬硬套的“狗血大杂烩”。

并且这剧演员的演技严重断层。

蒋欣的表现依旧在线,她饰演的姐姐许知夏,被网友夸“一个眼神里全是戏”。

童瑶饰演的沈明珠虽然演技尚可,但角色设定太过单薄,让人同情不起来。

而最让人失望的,是国家一级演员许娣。

她在剧中饰演女主的亲生母亲喻静香,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都只会用“瞪眼睛、大声嚷嚷、拍大腿”的方式表达情绪。

网友翻出许娣之前的作品,发现她演什么长辈都是这套“咋咋呼呼”的套路。

《我的后半生》里是这样,《四喜》里还是这样,完全没有根据角色调整表演方式。

有人毫不客气地批评她“吃老本,不琢磨角色,演什么都一个样,就是个戏混子”。

更让人无语的是,黄明昊演的沈明辉全程用力过猛,挤眉弄眼、大喊大叫,把“熊孩子”演成了“精神病”。

一部剧的演技断层,就像一碗好汤里掉了颗老鼠屎。

就算有蒋欣这样的实力派撑场,也救不回整体的口碑。

观众不是傻子,自然会对这种“狗血剧”失去兴趣。

央八的两部剧靠狗血和悬浮翻车,央一的乡村振兴剧《乌蒙深处》则栽在了“妆造”上。

这部剧聚焦贵州苗绣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剧组在贵州实景拍摄,乌蒙山的云海、苗寨的吊脚楼,每一帧都美得像纪录片。

苗绣工坊的丝线颜色由非遗传承人亲自调配,光蓝色就有八种色阶,制作诚意满满。

可就是这样一部“硬件”过关的剧,却因为女主角毛晓彤的妆造争议,刚播就被观众吐槽“出戏”。

评论区一半以上的差评都在说毛晓彤的妆容,有人直言“看到她的厚粉底和锥子脸,直接弃剧”。

乡村剧的魂是“真实感”,可毛晓彤的精致妆容,却把这份真实感打得稀碎。

毛晓彤在剧中饰演苗绣传承人衮月亮,可剧中的她,完全没有山村姑娘的质朴感,反而像个“来村里体验生活的明星”。

她的脸上涂着厚厚的粉底,白得发光,和剧中的男演员、群演形成鲜明对比。

就算在太阳下暴晒、在雨里淋雨,她的妆容也丝毫不花,眉毛画得精致有型,大红唇始终在线,活脱脱一个“行走的美妆博主”。

更尴尬的是,毛晓彤之前在《问心》里演医生,素颜出镜被夸“真实接地气”。

说明她不是没有演朴素角色的能力,而是这次陷入了“偶像包袱”。

就算戴着20斤重的苗绣头饰,她也坚持要保持精致妆容,结果就是站在一群黝黑的群演里,白得像P上去的。

让人完全无法代入“苗绣传承人”的角色。

乡村剧的妆造从来不是“比美”,而是“求真”。

《山海情》里热依扎演的李水花,两颊带着高原红,嘴唇干裂,头发枯得像干草。

赵丽颖在《幸福到万家》里主动晒黑三个色号,脸上的晒斑都是特效化妆一点点点上去的。

这些演员之所以能让观众共情,是因为她们放下了偶像包袱,让自己“变成”了角色本身。

而毛晓彤的精致妆容,恰恰违背了乡村剧的核心,真实感。

如果说妆造是“外在硬伤”,那毛晓彤的演技就是“内在硬伤”。

她的表演始终“端着”,完全没有山村姑娘的爽朗与坚韧,总是给人一种“装高冷、装文艺”的感觉。

乡村剧的角色不需要多么夸张的演技,但需要“接地气”。

《山海情》里的演员,说话带着方言,动作自然随意,就连群演脸上的表情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而毛晓彤的表演,始终带着一种“偶像包袱”,说话字正腔圆,生怕破坏自己的精致形象。

她的锥子脸本来就辨识度高,加上这种“端着”的表演,让观众很难相信她是一个从小在山里长大、靠苗绣谋生的姑娘。

虽然剧组的实景拍摄很用心,乌蒙山的美景、精美的苗绣都很有看点,但这些“硬件优势”终究救不了空洞的内核。

观众看乡村剧,想看的是泥土里长出的生命力,是普通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奋斗,而不是顶着厚粉底的偶像在美景里谈情说爱。

如果一部乡村剧只剩下美景和精致的演员,那它和旅游宣传片又有什么区别?

结语

这三部央视热播剧的集体翻车,不是偶然,而是当下影视创作乱象的缩影。

谍战剧不尊重历史,靠“主角开挂、反派降智”吸引眼球。

现实剧不关注现实,靠堆砌狗血冲突追求收视率。

乡村剧不扎根泥土,靠美景和偶像撑场面。

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本应承担起引导影视创作风向的责任,可这三部剧却忽视了作品的质量与内涵,实在让人失望。

观众之所以对这三部剧吐槽不断,不是要求太高,而是我们见过太多好作品。

我们知道谍战剧可以像《潜伏》那样严谨,现实剧可以像《人世间》那样深刻,乡村剧可以像《山海情》那样真实。

我们期待的不是“央视力推”的标签,而是真正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观众的好作品。

对于这三部剧,没看过的观众确实可以“开香槟庆祝”,毕竟省下来的时间,足以重温一部经典。

最后想问大家:这三部剧你看了吗?你觉得它们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是什么?

是《隐锋》的悬浮剧情,《四喜》的狗血冲突,还是《乌蒙深处》的精致妆造?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隐锋》《四喜》《乌蒙深处》

来源:水生烟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