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七点四十,镜头刚切到杜淳蹲在巷口掏火柴,弹幕已经刷满“换台”。
0.8%,央视黄金档开播即腰斩。
昨晚七点四十,镜头刚切到杜淳蹲在巷口掏火柴,弹幕已经刷满“换台”。
十分钟里,特务头子被一脚踹飞,拍拍屁股走人,枪还留在原地。
观众没等到悬念,先等到笑场,实时收视率从1.2%跌到0.8,曲线像滑梯。
有人以为只是开头慢热,坚持到第二集,血包提前渗红衬衫。
镜头一转,演员还没中弹,胸前已经湿了一大片。
道具老师忘了时间顺序,观众却记得清清楚楚,满屏刷“穿越血”。
谍战最讲究“信”,细节一假,全剧塌方。
以前观众会忍,现在手机在手,一秒截图,一秒发博。
丑照出圈比剧情更快,豆瓣短评区半天攒下三千条,分数锁在3.9。
涂松岩演的侦缉队长出场就瞪眼,田昊演的反派只会嘿嘿。
两人一吵,像小品甩包袱,紧张感被撕得稀碎。
杜淳想靠皱眉演深沉,结果全程一张脸,网友做成表情包:左边写着“我装的”,右边写着“我装的”。
导演张永新中午发博:虚心接受,后续调整。
评论区前排高赞:只剩三十集,你准备怎么回炉。
话很软,心很硬,市场不给第二次首映。
央视上一轮医疗剧《问心》首播1.5,本轮直接砍半。
广告部最头疼,冠名商签的是对赌,收视跌破1.0要赔差价。
0.8意味着金子时段卖出白菜价,品牌方连夜剪新物料,把片尾logo撤下。
谍战剧曾是收视王,《潜伏》《悬崖》一播,全家守着不换台。
后来《麻雀》加流量,口碑下滑还有播放量兜底。
再到《隐锋》,流量失灵,老派叙事也失灵,两头不靠。
问题在根上。
编剧把接头当段子,一句暗号抖三次,生怕观众听不出。
动作指导把枪战当舞蹈,距离三米扫射,人自己躺倒。
美术把旧上海当滤镜,套个昏黄就完事,墙面广告还是2022年的字体。
观众进阶,制作原地。
以前看谍战,求的是智商对决,现在先被血包逗笑,谁还陪你解谜。
会员可以三倍速,弃剧只需要一秒。
平台也慌。
央视八套排播表已出,原定三轮重播,现在临时插进纪录片。
视频网站把推荐位撤下,首页大图换成古偶。
算法比人诚实,点击曲线一掉,后台自动降权。
更慌的是类型本身。
近三年,立项的谍战项目超四十部,真能开的不到一半。
资方怕再踩雷,要求加甜宠,加喜剧,加年轻流量。
一加,更跑味。
有人把责任推给审查,说限制多,巧妇难为。
《隐秘而伟大》同样过审,评分7.9。
审查是尺子,不是锅,拍得好的人照样能绕开线。
核心只有一条:把观众当傻子,观众就把你当笑话。
你糊弄血包,观众就给你血崩的收视。
你糊弄逻辑,观众就给你逻辑之外的嘲笑。
想救场,只剩一条路:后面三十集把漏洞全填上,让男主真正会疼,让反派真正会算。
但剧本早杀青,补拍意味着再烧钱,广告商不会二次买单。
大概率边播边剪,剪不动就躺平,最后落个“烂尾”标签。
对写作者、拍片人,这场翻车就是现场教材。
再不做细节,你会损失整块市场。
不懂尊重观众,下一个被三倍速的就是你。
对观众,换台只是动动手指。
遥控器在手,好剧永远不缺接盘侠。
来源: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