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统计,她出场时弹幕密度骤降30%,观众用遥控器投票,比豆瓣打分诚实多了。
“收视破4.5,豆瓣5.8,这剧到底谁在追?
”
刚刷完第30集,满屏弹幕都在骂童瑶,转头又夸蒋欣。
同一个镜头,有人哭成狗,有人骂编剧。
这落差,比许知夏发现老公出轨那晚还刺激。
先说童瑶。
采访里一句“导演组想突出独立女性”,直接把锅甩给创作团队。
可观众不买账:从顾佳到沈明珠,她连皱眉角度都没换过。
最尴尬的是,收视曲线和她的表演一样——高开,然后一路平。
有人统计,她出场时弹幕密度骤降30%,观众用遥控器投票,比豆瓣打分诚实多了。
许娣更绝。
戏里把婆婆演成菜市场砍价王者,戏外却拿了华鼎提名。
评委夸“入木三分”,观众吐槽“入木过头”。
这反差让我想起去年某颁奖礼,最佳男主和热搜骂战同时出现,活脱脱行业黑色幽默。
老戏骨的奖杯和网友的口水,中间隔着的可能是三代人的婆媳观。
唯一没翻车的是蒋欣。
那场发现出轨的戏,她没嚎啕大哭,先是愣了三秒,然后笑了一下,笑比哭还难看。
就这三秒,抖音剪出5000万播放。
有人弹幕刷“华妃回来了”,其实她早就不靠华妃吃饭了。
从樊胜美到许知夏,她演的是同一种疼,但每次疼法不一样。
最魔幻的是收视和口碑的错位。
我妈那辈人每天守着央视,边骂边追;年轻人边吐槽边二倍速。
同一个客厅,两代人看同一部剧,像平行时空。
后来想通了——对长辈来说,这是生活预告片;对年轻人,这是恐婚教育片。
现在剧情过半,听说后面童瑶要“黑化”。
如果还是换个发型就算突破,那这4.5的收视,就当是给国产剧的一记温柔耳光。
毕竟观众可以忍受套路,但受不了把套路当创新。
来源:林间攀树的嬉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