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剧的主创们——制片人蔡雨潮、导演兼编剧、剪辑贺羽端(AKA鹤唳云端),都曾站在舆论的中心,历经了那场网暴。彼时曾经饰演剧中少年赵左右的演员李明德在组内时开撕主演马天宇刷大牌,事发突然、预算吃紧,留给他们回应亦或所谓平息的时间只要半天,也只有三天时间寻找替补
作者 / 朱婷、米奇
运营 / 狮子座
年初搅动内娱的“明德事变”喧嚣渐渐远去,时间来到年末,这场风暴的核心剧集《三人行》,迎来了交卷时刻。
这部剧的主创们——制片人蔡雨潮、导演兼编剧、剪辑贺羽端(AKA鹤唳云端),都曾站在舆论的中心,历经了那场网暴。彼时曾经饰演剧中少年赵左右的演员李明德在组内时开撕主演马天宇刷大牌,事发突然、预算吃紧,留给他们回应亦或所谓平息的时间只要半天,也只有三天时间寻找替补演员,抢回被耽搁的时间,以保障剧集按时完成。其它的,只能交给时间来解答。
如今早已没人关心真相,他们也无暇过度沉浸,因为再次进入被“三”数字支配的新节点——只有短短三周左右播出的时间,带24集的《三人行》在腾讯视频分账剧赛道接受市场检验。
2024年,这个打造出年度黑马剧《古相思曲》的团队被大部分人关注、喜欢,前作的模式验证可行,他们决定再尝试一次。从原创出发,《三人行》汇集穿越、奇幻、青春群像等元素,故事设定于三个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互相博弈。设定是41岁的男主角赵左右试图穿越回2008年改变人生轨迹,不料在这里遇到了66岁老年版的自己,试图抢改另一个自己的命运选择权,一切好似运筹帷幄,却也麻烦重重。讲时间,也讲人生。
眼下《三人行》开播近两周,涌现出大量自来水式剧迷:有观众热烈探讨剧情、拆解隐喻、猜测人物命运走向,还给这部剧起了个时髦的定义,称之是“渐变式剧情”。但另一边,站内站外的数据却不尽如人意。
这熟悉的开局不免让人想到了《古相思曲》的开局,口碑向好但播出数据低迷,“扑街”定论如影随形。就像剧中东北茫茫白雪中的反爽文故事,现实也冰冷又莫测:拍摄时渴望大雪却遇上暖冬,播出时希望成功却是命运难料。
不过相比较收拾焦虑,蔡雨潮和贺羽端在和kk的对话中更多是对原创内容坚持的热血,当然,我们都希望这部剧能和《古相思曲》一样后来居上,成为小众剧集里的黑马口碑之作。至于结果,《三人行》台前幕后仍在自发努力安利,大家都成了剧里的赵左右们,谁也说不清还能“左右”多少结果,但都没放弃。
处处暗藏的伏笔、不断变奏的剧情,都在倒计时里等待揭晓答案。嘀嗒,嘀嗒,时间只剩一周。
01、一扇校园围栏引发的人生感悟
《古相思曲》之后,蔡雨潮偶尔站在了一所校园外,他和里面的学生遥遥对望,一时颇多感慨:原来一扇栏杆,可以隔开社会和校园两个世界。
人到中年,少年气成了不可再生之物,蔡雨潮开始怀念十几岁的自己,校园里那些青年们更单纯、无知,但眼里闪烁的梦想之光,对中年人有些治愈疗效。
这成了《三人行》第一集里的开篇画面,中年荀未来隔着校园栏杆遇到16岁赵左右,一个时空,两个自己,万千思绪。
蔡雨潮把这个设定从0变成了1,贺羽端则负责来将这一个想法从1落地成无限。他们马上打起电话聊了一路,最终迎来贺羽端兜头一盆冷水:这比《古相思曲》还难写。
《三人行》的故事走向确实复杂。16岁、41岁、66岁三个赵左右同处在一个时空,怀着不同的目的,展开“我与我与我”的周旋,青春期渴望被周围人关注、中年追求功成名就、老年重拾起对爱的珍惜,前路未知,最强的对手是自己,并且是两个。
而闯入他们生命里的罗爱文、陈明、徐图图、王一漫,甚至是中年时期的父母,都影响着他们搅动命运的变量,大家一起发生着新的关于友情、爱情、亲戚的故事,为三个赵左右带来意想不到的人生感触和选择。
三个自己的共处,无数群像人物的描绘,都为《三人行》开启了无数的剧情反转。看过《古相思曲》的观众都知道这个团队的气质,两部剧虽然风格迥异,但一定有着相同的灵魂。到了《三人行》,剧也得写的落地,要以人为本,故事更不能晦涩,得通俗易懂、引人共鸣。
所以难点就在无数考量的细节里,故事要轻盈却不虚,就得有实际的抓手。2033年的赵左右,就业环境围绕互联网、AI等即时热门的元素和趋势,2008年的赵左右面临的则是文理分科这样直观的对立选择,剧中整体反爽剧逻辑的设定,也要让观众看到一些更接地气的共情点。
除了难写,这部剧的闯关之路,也比《古相思曲》难。
在外人看来,前有《古相思曲》,后有《三人行》,主创团队几乎是无缝衔接,实际上首作《古相思曲》的成功并没有让后续的创作变得简单,后续做什么题材、能否拉到投资,都曾是他们开机前的拦路虎,贺羽端在开机时感慨道:“《古相思曲》成功之后我以为会有一个岸,但后面的冬天告诉我们,其实根本没有岸,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岛。”
开机时也有观众饱含期待,《三人行》在官宣时就有人带着对前作的信任垂直入坑,并在蔡雨潮的评论区直呼《三人行》“搞快点”,而“明德事变”掀动的舆论之高,让这部剧最渴望的高光时刻,在千夫所指的境遇下到来,对于这部剧,多数人已提前宣泄了情绪。
至今提及《三人行》,很多人只知道那场开年就让内娱“热闹”起来的八卦风波,真相如何、后续怎样,最重要的是——《三人行》品质几分?看客散了不少,要吸引更多合口味的观众,主创们不免要卖力自救。
开个玩笑,中年颓废男的改命故事,要在剧里剧外同时上演了。
02、三人行,到底行不行?
主创们调侃目前这部剧的两种结果是:一看了说好,二是没看。
客观来说,每集留下的钩子成功吸引kk追平了这部剧,前期三个赵左右在第三集就全员碰面,节奏够快;陈明的结局如何、舒图后续发生了什么,令人好奇;新角色余博士的出场,把气氛变得悬疑起来……
包括“恋与麻辣烫”的剧作花名,也在互联网留下了一串口水,很多沉浸追剧的观众,被剧中主角吃的麻辣烫馋到,忍不住也点上一碗,一同怀念那个隔着栏杆取外卖的学生时代。
这部剧正如这一碗麻辣烫,个中鲜香麻辣,许多好这口儿的观众知道,并验证认为是“好”。
于是也就有了kk和两位主创的直播对谈。kk发现,直播弹幕中出现了不少剧迷现身,隔空询问剧情走向。主创更在此透露了至关重要的剧情:陈明的故事未完待续,赵左右的“疤”更是还有两处反转。
24集剧情要素过多,片头便多加巧思进行暗示,从第9集起,片头由白昼主题变成了夕阳色,而从第17集开始,又进入了黑夜。这一变化对应的也是剧中白昼篇、黄昏篇、黑夜篇的单元节点,主创透露道,前两个篇章主打三人的两两对抗与结盟,从黑夜篇开始,会越来越多走向共同对抗。
无数的变奏,是主创设计的吸引观众追剧的重要钩子,但《三人行》的好品,大概是中年颓废男在改命过程中,用反爽文逻辑对于常见的穿越题材进行新颖的表达,尤其是小登、中登、老登版赵左右的自我对抗,呈现出一种对“登味儿”的消解:
对友情麻木的中年赵左右,会被16岁为朋友挺身而出的赵左右戳中痛处;66岁功成名就的老登,手握金钱和权利面前也无法只手遮天,反而最渴望的是一份存活在记忆深处的爱。
“登登相杀”,中间还有徐图图和王一漫之间girls help girls的女性角色悄然立体,《三人行》去作者化的其中一步,可能是去除了男性创作者为主导的“登味儿”。
03、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对节奏的严密掌握,让《三人行》呈现出了《古相思曲》那样“没有一句废台词、没有一个废镜头、没有一个角色多余”的韵味儿。
这是少有的带全剧本进组的作品,关于这场恋与麻辣烫变奏曲,只有前期聊透彻了,磨合到位了,到了现场,只需置好机器,喊一声开机,每场戏最多复拍2遍,也就成了。
贺羽端和蔡雨潮当然也有自己的私心。
《三人行》每集结尾卡点要让观众有期待,所以前三集的结尾,必须有大卡点,意在开篇要留住观众。这种经验借鉴自短剧,高频的反转、大的矛盾冲突,更容易让观众驻足。
但后续的问题是,如果只注重前期的节奏,获得高留存量的观众,后期改变节奏,或质量下滑,观众仍然会跑。针对赵了的出场,究竟要放在第一集还是更后面,贺羽端和蔡雨潮产生过争论,最终还是选择保留铺垫。
关于重要人物、剧情的取舍,他们和团队之间都很有默契。
譬如,友情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会花费更多笔墨来呈现,但《三人行》在通过友情向塑造人物时,更注重张弛有度。
大部分时候,大家看到的陈明和罗爱文更符合刻板印象的男生好友,陈明是埋头苦写的痴学霸,罗爱文是一生兄弟大于天的小跟班,前期看不到太多关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主线索。而陈明为赵左右澄清而选择说出自己偷偷在办公室打游戏的真相,惯会将真情深藏,关键时刻为朋友挺身而出的做派,更令人动容。这种设计,就在于对人物的“舍”,贺羽端表示,很多时候要把演员快速地工具掉,他们的高光时刻才会更立体。
这部剧很考验演员的一点是,人物留白处的深意,以及导演想要的那种微妙的感觉,都要敏锐捕捉。提到选角,贺羽端和蔡雨潮话语中露出满意。
最早定荀未来这个角色时,要求有两点:不仅要演出中年颓废男形象,也要坐在校园里不显得突兀。单个需求还好说,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人选就少了许多。
选角团队给到了马天宇的推荐后,贺、蔡二人与他坐在咖啡厅里聊了一次,发现马天宇对荀未来这样的角色很感兴趣,还颇有自己的想法,双方就一拍即合,最终呈现出了这个颓废、功利、迷茫的荀未来。精心设计的片头,有一个马天宇犀利的眼神为亮点,现场赶在十五分钟就完成了拍摄,默契程度可见一斑。
徐梦洁饰演徐图图令人眼前一亮,让很多观众忘记了她是“爱豆”出身,很多戏中她加入肢体语言细节,比如初遇老年赵了与之对话时,点头后摇头,再点头的细节,让这个坚韧的小女生变得更灵动起来。
临危受命的谢兴阳,就是在年初风波后的“极速半天”内找到的,他本不在赵左右人选名单上,选角团队给出的一打照片里,贺羽端注意到了这个陌生面孔,才发现他是饰演过《我有一个朋友》的那个演员,便凌晨联系、进组定妆。开拍后,导演喊完卡,谢兴阳仍在角落里念念有词,因为戏份重台词多,他需要强迫自己多花时间来背。
整个剧组都秉承着这种观念,让很多留白只是点到为止,一切只为全剧服务。所以群像呈现出来的效果,才是这样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04、90后创作者的热血
按时完成拍摄后,《三人行》拿给很多业内朋友看,反响不俗,这让贺羽端颇为感动,但他最被触动的是一次质检收工时,一位后期操作师还没有看到后面的内容,就忍不住拦住他,问了一句:陈明后来怎么样了?
这一句话,让贺羽端觉得对方相信了这个世界、关注着人物的命运。
《三人行》面料诸多挑战,整个团队都处于冒险的境地。一个人物角色意外地出彩,显然会给创作者更多信心。
蔡雨潮和贺羽端在2020年共同创业,创办了《三人行》的制作公司“朝也”,贺羽端曾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而新人创作者要获得机会,他们走的原创之路,更为崎岖。做了两部剧,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创作方法论,他们擅长在同品类题材上不走传统路线,同时用短剧的逻辑融入,打磨一个既抓眼,又能令人慢慢回味的好故事。
而《三人行》选择了分账剧模式,也就是说,成与败,风险需要自己承担。
分账其实是无奈之举,也是更佳选择。
为赶原创故事的时效性,譬如《三人行》要拍摄冬天下雪,播出自然也是赶先在今年冬天最好不过,定制剧和版权剧的评审流程更复杂,难以让他们实现加速。
同时,贺羽端自带KOL经验,剪辑、拍摄技能一手抓,深谙蔡雨潮想要的快节奏,但新人导演挑大梁拍《三人行》,则需要行业背书,团队并不想一个题材做到底,而是想百花齐放,给新人创作者找机会。
《古相思曲》后,贺羽端其实没有兴趣做第二部,他的创作逻辑与国产古偶剧并不相同,但这部剧之后,找来的机会多数是让他写大古偶剧本。采用分账剧模式做原创,更适合他们这样新人团队去探寻更多创作的口子。
剧集市场上,流量至上形成的二八效应更明显,长剧赛道如今仍是老牌“白马”们在追逐,许多小公司干脆转做起短剧求生,朝也却愿意在长剧的赛道上坚持着,大有一番孤注一掷的意味。
别的公司同时打造多个剧本,朝也只有固定的4个人携手奋斗,他们的精力只足够一次把希望投入在一个项目里。
也就是这样的配置,整个团队零片酬迎着压力打造《三人行》,即便遇上年初的“致命打击”,过程也无法舍弃,招商的努力、全剧本的打磨、对结果的期许,让蔡、贺两人不得不埋头苦做“战火里的厨子”,二人连回家都需要拼车AA制。
说起来还挺热血的。
05、这场仗,能打赢吗?
《三人行》的结果成与败,对朝也来说很重要。
单一部《古相思曲》的成功,不足以这个团队的实力,只有两部剧的接连破圈,才带来更多底气。贺羽端在微博上谈道:“如果我们对长剧市场的判断失准一次,是两三年都不一定能缓得过来、重整旗鼓的。这个行业对成败的判断逻辑,也更为粗暴直接。如果一切,都像技术参数那样纯粹就好了。”
《三人行》上不去的播放量,倒逼出贺羽端的一套自我宣发逻辑。
从开播起,贺羽端就十分关注网友的讨论,只要冲浪网速够快,就能跟得上网友的所有玩梗、人物剖析、剧情猜测。他的宣发方式更多在图文形式,一方面把剧集相关的设计巧思及时预告,透露给观众;另一方面将创作的心得与感悟随着剧播节奏分享给观众。每次都不得不长篇大论。
至于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宣发,由于贺羽端从KOL转型长剧导演,剪多了长视频正片,他坦言如今擅长的剪辑确实缺乏互联网思维,一时捡起来还有些手生,他打算用自己的B站账号,录一个创作故事的视频版,但要先写出图文版,再琢磨怎么剪才有网感。
距离收官还有一周时间,他们仍在努力。12日凌晨4点,他在豆瓣发表长文,后又在微博发布,讨论剧集的“变奏”,也就是观众感受到的“渐变式剧情”。看似游刃有余,实际上年初风波的回应博引发的网暴,令他至今都不怎么点开私信和评论。
这场仗,还在艰难地打着。
朝也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尝试走出一条路,蔡雨潮在剧集被定论“扑街”时,悲壮地表示“原创不死”。而热血的另一面,又是他们这个年纪少有的冷静与理性。
他们自有的商业逻辑,秉持着一种“能行最好,不行我们就掉头”的洒脱感(当然,也可能是真的没招儿了),《三人行》的结果实在没成,他们也能接受去做下沉市场。贺羽端表示,自己有技术在手,可以去接甲方的需求,要什么给什么。好一个上道的完美乙方。
说来也有些特立独行,对于作品,这个团队一向是“兵来将挡”,就像在如此全剧本、零片酬投入的背景下,他们对《三人行》的期许,却并不执着在呈现出一个符合想象的作品,因为以这样的成本制作时,大家就必须跟着作品走,有什么便用什么,在现场 “炒出一盘好吃的菜”,就是他们要挑战的事了。
好像什么都可以,他们却也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还剩一周时间,大家都还想为《三人行》搏一搏。如果问原因,大概就是“原创不死”吧。
来源:DoNew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