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重负,而是屈辱!所以古二掀桌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1-13 12:49 1

摘要:“三年写24集,一句‘电脑坏了’就全没了?”古二在录音里吼得嗓子发哑,对面只回:“那就再抄一遍呗。”——这轻飘飘的八个字,把编剧按在地上摩擦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三年写24集,一句‘电脑坏了’就全没了?”古二在录音里吼得嗓子发哑,对面只回:“那就再抄一遍呗。”——这轻飘飘的八个字,把编剧按在地上摩擦的遮羞布一把扯掉。

别光骂王家卫团队,更该看看整个食物链。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套餐”:先哄你签“委托创作”——版权归甲方;再塞个“随时调整”条款——改到第几版都算“增值服务”;最后打款分三次,杀青才付尾款,真走到那一步,剧本早被改得亲妈都认不出。古二不是第一个被吃的,只是第一个把录音放出来的人。

偷眼看下数据:编剧协会去年调研,七成编剧被白嫖过,三成连水印剧本都被直接盗打印。最离谱的是“编剧黑榜”Excel,流传在制片群里,列着谁爱维权、谁好说话,活脱脱人力版大众点评。想接活?先学会闭嘴。

有人支招:备案、云存档、区块链时间戳。听着高级,可小编剧连请助理都肉疼,谁替 TA 付年费?再说,真打官司,对面养着一个律师团,你一个人单排王者,胜率堪比中彩票。2021 年某平台剧,原告编剧胜诉才赔 8 万,还不够付鉴定费。赢了也破产,谁还敢吭声?

破局其实有现成作业可抄。韩国 07 年闹出“编剧总罢工”,三大台连夜跪谈:以后项目立项必须先把编剧费打 50% 到共管账户,尾款跟播出进度绑定;署名顺序写进播出片头,谁乱动谁挨罚。人家现在一年输出 200 部原创,我们还在“翻拍+买 IP”,真当编剧是耗材。

说穿了,行业不缺技术,缺的是“疼”——疼到投资人怕项目流产,疼到平台怕广告商撤档,才会把尊重两个字写进预算表。古二这段录音,如果能像“227”一样掀掉一波金主,下次合同里自然会出现“备份义务方甲方承担,丢失按每集 30% 总稿酬赔偿”。市场永远听得懂钱说话,听不懂眼泪。

所以,下次再看到“剧本丢失”这种事,别只转录音吃瓜,顺手@平台@金主,问一句:贵司项目给编剧买保险了吗?不回答就弹幕刷到热搜。让制作方知道,轻视编剧不是八卦,是金融风险。也许只有这样,下一部《繁花》才不会开在沙地上。

来源:月亮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