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事其实挺简单,2025年11月,一个叫古二的人在网上说,他参与了《繁花》剧本的创作工作,写了二十多集内容,包括男主角炒股、李李复仇、汪小姐创业这些主线情节,但最后只挂了个“前期责任编辑”的名号,没进编剧名单,他觉得这样不公平,自己干的活是编剧的活儿,却连个
王家卫署名独占,编剧暗战浮出水面,谁在吃掉创作的功劳
这件事其实挺简单,2025年11月,一个叫古二的人在网上说,他参与了《繁花》剧本的创作工作,写了二十多集内容,包括男主角炒股、李李复仇、汪小姐创业这些主线情节,但最后只挂了个“前期责任编辑”的名号,没进编剧名单,他觉得这样不公平,自己干的活是编剧的活儿,却连个名字都没留下。
剧组方面随即做出回应,表示从未承诺给予古二编剧署名权,也未强迫他担任助理工作,他们指出古二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收集资料和整理素材,属于团队协作中的一环而非独立创作,同时强调送餐等事务是古二个人行为与本职工作无关,这些说法听起来似乎合乎逻辑,但核心问题在于创作与辅助之间的界限始终未能明确界定。
古二放出一段录音,想证明自己参与了核心工作,剧组却说录音被剪辑过,内容不完整,拒绝公开原始文件,双方来回争论,但都没拿出合同、邮件或审稿记录这类实在的证据,这就有点尴尬了,因为没有白纸黑字的凭据,光靠嘴上说来说去,谁也信不过对方,其实这种事本来该提前留个底,哪怕只是微信聊天记录也好。
这部剧的编剧名单上只有王家卫一个名字,这让人琢磨不透,因为影视行业通常都是多人合作完成剧本的,比如《隐秘的角落》就有小编剧打赢了官司,结果反而被行业边缘化了,这说明影视圈对集体创作中的个人贡献一直没有明确说法,大家习惯性地认为导演说了算,其他人只是配角。
剧组提到古二的身体状况,说他先隐瞒自己有肯尼迪病,后来又说患上渐冻症,前后说法不一致,公众其实不太在意他是不是富二代,大家更关心如果他真的写了那么多内容,有没有拿到足够的工资,剧组一直回避月薪问题,没人敢说具体数字,这件事本来是关于劳动报酬的,结果却变成了人设争议。
古二目前人在国外,剧组表示要打官司他就回来,但问题在于即使他回来了,也很难拿到证据,合同没有留下,日志没有记录,连审稿批注都找不到,双方都在互相推脱说“我没说过”“你拿不出证据”,事情就这样一直拖着,媒体也不关注剧本作者的问题,反而开始讨论谁更可怜、谁更虚伪,说实话这种转向挺没意思的,真正应该谈的是劳动价值怎么认定。
在影视行业里,编剧前期的工作其实很关键,比如搭建人物关系图、推演支线情节、查找历史资料,这些工作看着普通,但没有它们,剧本根本写不出来,可现在的版权登记和署名方式,还是只认最后完成的剧本,过程中的劳动没人关注,也没法维护权益,这不是编剧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是以后每部剧都只写导演的名字,那些写剧本的人、改台词的人、找资料的人就得不到认可,他们的工作也是创作的一部分,这件事需要有人出来说清楚,不然编剧们可能就不愿意好好写本子了,毕竟写了也留不下名字,拿了报酬还可能被说成是装可怜,这个行业真是越来越难做了。
来源:Ao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