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部剧压了两年,评论区还在骂,范世琦的待播剧到底还能不能见天日?”——这问题,其实问的是整个娱乐圈“风险库存”的生死线。
“三部剧压了两年,评论区还在骂,范世琦的待播剧到底还能不能见天日?”——这问题,其实问的是整个娱乐圈“风险库存”的生死线。
先把话挑明:剧不是拍完了就能播,平台现在比观众还胆小。
芒果TV的2023财报里有一句黑体加粗——“优化内容库存”,翻译成人话就是:有雷的往后捎,没雷的往前冲。
范世琦的三部戏恰好卡在“有雷”那一栏,于是2023年Q4没排上,2024年Q1也没名字,招商海报直接撤下,连张剧照都找不到,像从没存在过。
最尴尬的是《云襄传之将进酒》。
IP续作,原本指着前作口碑趁热打铁,现在却被业内当成“换脸教学案例”。
《影视独舌》1月爆料:片方真去问了AI换脸报价,一听七位数起步,瞬间沉默。
不是没钱,是换了也不一定能播——换了脸,观众照样记得原主,弹幕一刷屏,平台还是头皮发麻。
于是剧就躺在硬盘里,像冰箱里那块过期牛排,扔了吧舍不得,吃吧怕拉肚子。
另一边,《有喜的日子》更离谱。
去年招商会还放在“年度情感大剧”板块,PPT里哭得梨花带雨,今年官网连海报都404。
备案系统里状态倒还是“已备案”,但业内都懂,备案只是出生证,上不上得了户口得看心情。
芒果TV现在把档期优先给了《大宋少年志2》这种“安全牌”,古偶轻喜剧,零负面,播完还能剪二创,平台睡得着觉。
相比之下,《有喜》这种现代生活剧,一旦主演出事,连架空都没法架空,只能整盘端走。
三部里风险最小的竟是《抱住锦鲤的相公》。
古装轻喜,架空设定,真不行还能把男主剪成“背景板驸马”,让女主独美。
内部排片表流出来的小道说,这部剧被拿去“试水”的概率最高——体量小,成本低,真炸了也不算血亏。
观众对范世琦的怒火,在甜宠滤镜下可能打个七折;只要男女主CP能磕,骂声就能降分贝。
平台的小算盘噼啪响:先放这部探口风,弹幕如果飘过“渣男别来”,再决定另外两部是埋是烧。
有人把宋伊人、许魏洲拿出来对比,说“你看,人家剧也播了”。
可两件事内核完全不同。
宋伊人那部是制作方直接暴雷,钱链断了,剧被永久封存,属于“天灾”;
许魏洲的《流光之城》是“人祸”后冷处理,平台硬着头皮带伤上线,收视滑到2字头,广告商跑了一半,血条掉光才换回一句“播了也算胜利”。
范世琦的情况夹在中间:平台没破产,艺人没被封杀,但舆情温度计就是下不来。
于是出现了罕见的“半雪藏”——不官宣、不预热、不否认、不取消,让时间硬啃掉观众的记忆。
时间真有那么神?未必。
饭圈记忆力堪比高考班,两年前的事能做成时间线PPT,一帧一帧复盘。
平台敢赌的是“路人不记得”,毕竟真正充会员的,是下班后只想躺平吃外卖的广大路人。
只要这部分人没意见,弹幕里骂得再凶,也只能算“粉黑自嗨”。
所以范世琦最近干脆隐身,微博停更,活动全推,连狗仔都蹲不到一张图——降温降得比冰箱还勤快。
业内朋友打趣:他这不是停工,是在“服社会役”,刑期由网友情绪决定。
说到底,这是娱乐圈第一次大规模“舆情库存”危机的缩影。
过去拍戏=存钱,现在拍戏=炒股,涨停跌停全看风向。
对演员本人,演技、颜值、流量都抵不过一句“网友不喜欢”;
对平台,买剧像买盲盒,封面再漂亮,也可能开出隐藏雷;
对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怎么老剧重播又一轮,新剧永远明年见”。
范世琦这三部剧,不过是库存冰山浮上来的尖,水底下还沉着几十部“待定、待剪、待换脸”。
下次再看到“即将上线”四个字,不妨先想想:是不是又有一群人,正躲在机房抠帧、改字幕、P海报,努力把一个人从画面里抹掉,却又不留下痕迹。
剧能不能播,没人敢给准话。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抱住锦鲤的相公》真空降了,弹幕里飘过“这人谁啊”而不是“他怎么还在”,那就是平台赌赢了。
如果第一条热搜是“范世琦 古装丑男”,另外两部就可以安心睡硬盘。
至于观众,只需记住一个冷知识:在当下的影视圈,杀青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播出只是意外,压箱才是常态。
所以下次再被“即将上线”遛粉,别急着真情实感——先让子弹飞半年,再决定要不要为它充会员。
来源:影视大哼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