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色中,江德福把手伸进布袋摸出几颗深褐色的咖啡豆来,他用小磨子碾着,磨出来的香味在小小的屋子里面蔓延开来。那天岛上当然不会有高级的咖啡馆,刀叉很少见,但骨瓷杯却是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细节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被困境完全淹没掉,在物资匮乏的时候,那些属于生活的仪式
夜色中,江德福把手伸进布袋摸出几颗深褐色的咖啡豆来,他用小磨子碾着,磨出来的香味在小小的屋子里面蔓延开来。那天岛上当然不会有高级的咖啡馆,刀叉很少见,但骨瓷杯却是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细节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被困境完全淹没掉,在物资匮乏的时候,那些属于生活的仪式感还是会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
安杰的故事很多人追剧的时候就看个皮毛,屏幕上的故事被砍掉很多东西,在原著中还有很多的背景没有搬上荧幕,她从哪里来原生家庭是什么样子等等在书中交代得更为细致,读者看得更清楚那些看似偶然的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家族和时代烙印。
安杰是做买卖的人家出身,以前家里头的产业挺大的。有公开的门面,纺织厂、洋车行、洗染铺、药铺还有几间小饭馆,在原著中说她家的钱早就是上十亿了,放到今天也不算少,这钱赚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亲戚当中有些分散在海外城市里头,像美国香港之类的,那时候算是个双刃剑:一方面会被看作不光彩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也有潜在资源和出路。
到了安杰爸爸这辈儿,家业就开始走样了。他对弄这些事儿没兴趣,就把一些产业卖出去,带着小老婆和小老婆生的小孩跑国外去了,剩下安杰妈还有她的两个兄弟姐妹。家道由盛转衰,在剧中、书里都能看出来。大哥安泰从酒席上常见那种阔少,到最后变成筒子楼里的普通职员。姐姐安欣更是因为老公被划成“右派”,全家被发配到黑山岛,政治标签改变了一家人命运。
很多人物的结局都跟政治关系有关,安家能在后来还能恢复一些地位,是因为他有了和体制之间的联系,在原著当中对这些方面有更多描写,电视剧把重点放在家庭生活以及情感上,许多权力网络方面的细节都被删掉了。观众看到的是人物和情节本身的内容,而读原作就会发现家族经济与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选择。
安杰的个人状态可以单拎出来讲,家族衰败了但自己还保持着明显不同于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这种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从小浸润的家庭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她衣柜里放着一堆高级衣服,结婚时陪嫁箱子多得惊人,像丝绸旗袍、进口化妆品、西式家具这些在当时不仅是个东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刚上岛的时候拿了出来晾晒,邻居看见都愣住了,屋里的杯具种类繁杂,有泡茶用的杯子,有喝咖啡的杯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酒杯,这样的细节放在身边人看来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让她成了别人眼中“成分高”的代名词。
外人看她也是又酸又嫉妒,有的人当面贬低她的身世,有的人在背后羡慕她的打扮和气质。张桂英看着她就会说“可真俊”,觉得她就像没有出嫁的小姑娘似的,基本上看不出生过两个孩子,人家的气质就是高雅,在这世上不只是体现在外表上,更多地是从生活习惯、衣着搭配还有言谈举止这些小细节中透露出来的稳定性。喝咖啡这件事尤其明显,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有这种精致的生活习惯。江德福每次出差只要有机会就带回来咖啡豆。他们俩把喝咖啡当作维持生活水准的一种方式,用骨瓷杯,讲究刀叉怎么摆,要保持一种与众不同。
江德福对安杰的感情来得快也来得真,他第一眼就对她一见钟情了,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就跑去学校找负责老师托关系想把两个人撮合在一起。知道她家的情况之后也没退缩反而想到怎么承担责任婚后回乡种地也好放弃原来的方便也好这些都不是问题,在剧里是男人的担当也是常青的执着成了他们婚姻中的一个支点。
婚姻对于安家来说不仅仅是情感的选择,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婚姻保住了比兄姐更好的生活条件,她后来的家庭能够“上岸”也与亲人的去向、与体制的关系有关,书里写得更详细,在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跟外界的关系很密切,安杰能维持自己的精致生活也是因为她所嫁的人愿意承担和守护这样的生活方式。
剧里其他的人都因为安杰的存在受到了影响。葛美玲见到她以后,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学着穿旗袍,学着喝咖啡,去模仿这些细节的东西,但她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放松和自由,因为她没有江德福那样可以保护自己。学习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条件作为支撑,光是表面的学习并不能获得同样的安全感。
安家的后代走向也能反映时代和人际网络,安泰、安欣他们孩子的后来大多去了部队,这既跟家里人后来与体制建立的关系有关,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资源分配情况,书里交代得更清楚些,电视剧只留了一些线索。观众能看到人物命运的表面变化,但不容易察觉到背后那些制度性力量。
说到观众反应,电视剧一播出就在国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在很多国家都被播放过,大家都觉得它是一部很重的作品。过了这么多年还有不少人记得台词和细节,有人连电视都不用打开就能把剧情复述一遍,这大概就是电视剧能打动人的地方吧,因为这部剧把复杂的时代背景跟普通人每天的生活放在一起,让人看到小家庭里面那些既生活又带点历史重量的选择。
原著跟电视剧的差别也值得注意,改编工作没法保留所有线索,镜头时间有限,得凸显关键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在书里可以看见安杰家族产业规模多大,海外亲属都有谁以及家族内部经济变动的情况如何,这些信息让人明白为什么看上去光鲜的人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在剧里保存下来的片段是打动人心的部分,而书籍则补充了那些看不清摸不着的结构原因。
把一堆事实并列起来就会清楚些,安家的企业门类很杂,纺织、饮食、洗染还有药铺都有涉及,这体现了传统商人家庭的经营广泛,家族成员遍布全球,这是以前财富累积的结果,也是后来被打上政治标签的凭证。父亲离开之后家里就没了核心力量,兄姐的命运反映出社会风向,婚姻是安杰的一条出路,她的日常习惯则是保留旧日生活的证据,个人性格,家庭根基和时代变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她的人生轨迹。
很多细节在电视上让观众记住人物的性格,安杰把好衣服拿出来晾晒的画面、江德福夜里给她的咖啡这些生活里的小镜头让人物更立体。那些琐碎但是有味道的动作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生活方式可以传递信息,在困境里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并且也是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观众们对这些画面着迷,不只是因为美好,还在于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能够看到人与时代的联系。
来安杰的故事是一人生活史,也是一家人的家族史。她的形象和举止是家庭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她自己的婚姻以及子女的去向,则显示了时代力量如何渗透到私人生活中。电视剧与原著各有侧重,前者用镜头定格动人瞬间,后者把背后结构性因素讲得更清楚。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理解一个时代普通人做出的选择和遭遇的命运。
来源:自由的蜻蜓NcIF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