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秋,没人再讨论“配角上桌”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31 11:00 1

摘要:2023年,《狂飙》中的高启强(张颂文 饰)、《我的人间烟火》里的孟宴臣(魏大勋 饰)、《长月烬明》中的叶冰裳(陈都灵 饰)等配角相继出圈,使得“配角上桌”成为年度热词,这一年也被网友戏称为“配角上桌元年”。

你有多久没听到“配角上桌”这个词了?

2023年,《狂飙》中的高启强(张颂文 饰)、《我的人间烟火》里的孟宴臣(魏大勋 饰)、《长月烬明》中的叶冰裳(陈都灵 饰)等配角相继出圈,使得“配角上桌”成为年度热词,这一年也被网友戏称为“配角上桌元年”。

2024年,这股风潮持续升温,还从“上桌”进一步衍生出了“掀桌”的说法。对流量高度敏感的饭圈,则热衷于依据原著人设、演员妆造适配度、路透同框对比图等因素,提前“审判”谁将成为下一个“掀桌咖”。

图源“梗科普”

然而进入2025年,围绕“配角上桌”或“掀桌”的讨论却悄然降温——尽管仍有配角角色走红,也有演员凭借此类角色赢得关注与喜爱。

只是,不同于过去那种剑拔弩张的追剧氛围,这一次,观众更倾向于平等欣赏,不再执着于“谁压过谁”的较量。

从话题狂欢到行业常态,“配角上桌”受到不同舆论待遇的背后,内娱的影视生态悄然发生着什么变化?我们一一道来。

“密码”正确,“流量”降级

“配角上桌”这个词出现得少了,并不表示这类现象不存在。

回顾今年已播出的影视剧,仍有不少新生代演员是通过配角被观众记住的。而从观众端的反馈来看,观众对出彩配角的审美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比如,“恶”与“疯”依然是流量密码。

《许我耀眼》中的方蕾(钟雅婷 饰),为拆散男女主不择手段,是典型的“恶毒女配”设定。

但与近年来观众对“恶女”角色的追捧一脉相承,道德全瑕的方蕾并没有遭到观众的全盘否定,网友对她的评价更多是“比起你的坏,我先看到你的美。”

剧中方蕾的一场醉酒戏,还一度掀起了仿妆热潮。

《一笑随歌》中的“君无戏炎”CP则因“疯”而别具魅力。

身为锦绣国圣帝的夏静炎(秦天宇 饰)表面荒淫暴虐,实则是太后手中的提线木偶,疯狂之下是破碎与挣扎;凤戏阳(夏梦 饰)则是夙砂国公主,在爱而不得与家国巨变后彻底“黑化”。

二人的关系不仅踩中了“背德感”“纯恨”等热点,更因极致的爱恨与悲剧结局而让网友意难平。夏静炎下线后,不少观众呼吁剧方为这对CP单独开发短剧。

近期热播的《暗河传》中,常华森饰演的苏昌河也具备类似特质。相较于苏暮雨(龚俊 饰),他是一个没有道德负担的“恶人”,行事不讲章法、随心所欲,正契合当下观众追求的“绝不内耗”等精神状态。

这些角色因其鲜明特质而不同程度地获得关注,但相比曾经的孟宴臣、叶冰裳,他们的出圈程度与话题续航力仍显不足。

也就是说,“密码”正确,但“流量”却降级了——这背后,既是剧集大盘热度收缩的直接体现,也反映出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演员难以轻易复制过去的爆红路径。

以曾让陈都灵实现流量跃升的《长月烬明》为例,这部剧在云合的集均V30有效播放达6134万,位列2023年年榜第三。而在今年已播出的剧集中,这一数据的最高值来自年初上线的《漂白》,成绩为5490万。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爆人”的前提是“爆剧”。反过来也成立,长剧整体水位的下降,表现之一便是造星能力的减弱。在剧集市场整体热度走低的背景下,剧集对演员的赋能也自然减弱。

不完美主角

2023至2024年间,“配角上桌”现象的一个重要成因,还源于观众对“完美主角”的审美疲劳,反而是那些带有瑕疵、更具人性真实感的角色更能引发共情。

当某个配角角色成功出圈后,除了饰演者本人收获关注,网友们往往还会“倒反天罡”,通过二创剪辑、细节解读等方式,以配角为核心构建出一套自洽的叙事逻辑。

在这套重构的世界观中,主角行为中的不合理之处被放大,最终完成从“主角中心”到“配角视角”的转换。

去年屡次登上热搜的《如懿传》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网友对魏嬿婉(李纯 饰)的共情,在持续的讨论与解读中逐渐演变为对如懿及其扮演者周迅的质疑,进而形成了一场舆论风暴。

而近年来的创作趋势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不完美主角的增多。

在人物塑造上,创作者更加注重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转向。“绿茶”“病娇”“疯魔”等原本常用于配角塑造的人物特质,如今被更多地赋予主角。

同样是智谋超群的大男主复仇剧,《藏海传》中的藏海(肖战 饰)就比《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胡歌 饰)多了几分“绿茶”属性。几次关键危机中,藏海都是通过向平津侯假意示弱、卖惨求生来化解。

这种反差设定被观众敏锐捕捉,再经由切片视频与二次创作进一步放大传播,反哺剧集热度。

小红书网友相关讨论

《一笑随歌》中的夏静炎凭借“疯感”收获关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剧“全员疯批”的群像塑造,每个主要角色都具备强烈的性格张力。

比如男主角凤随歌(陈哲远 饰),作为夙砂国不受宠的大皇子,他并未选择隐忍求生,反而行事高调、爱恨分明,为阻止妹妹和亲不惜对父亲以死相逼。这样浓墨重彩的男主角同样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更有趣的是,在一些作品中,甚至出现了主角与配角人设功能“倒置”的情况。

《许我耀眼》中,善良天真、受尽父母呵护的姐姐乔琳(万鹏 饰),更接近古早偶像剧中典型的“小白花”女主;而从小缺爱、长大后更懂得为自己争取甚至不计手段的许妍(赵露思 饰),反而更像传统设定中的女二。

通过人设的错位与重构,《许我耀眼》在叙事层面实现了有效创新。

小红书网友相关讨论

总而言之,“不完美主角”的增多,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真实、立体角色的审美需求,也使得主角本身的吸引力增强,从而削弱了观众围绕“配角上桌”的讨论必要。

从争相上桌到抱团取暖

当我们讨论主角与配角时,还有一个词常被提及:番位。

这个源自日本演艺界的舶来概念,在与内娱饭圈文化融合后,逐渐成为衡量艺人地位与商业价值的重要标尺,演员本人重视,粉丝群体也更加上心。

日剧《重启人生》

在剧集创作中,番位对应着一套完整的权力逻辑:一番演员的粉丝通常理所当然地认为其所饰演的角色应该享有最佳人设、最多的高光时刻,以及最高的讨论热度。

然而物极必反。番位高低并不等同于演技水平,更不直接决定角色的完成度与观众缘。

部分艺人及粉丝群体中存在的“番位癌”,与路人观众的表达欲、逆反心理形成碰撞。因此,当配角以出人意料的角色魅力“上桌”之后,往往还会触发饭圈互撕,客观上进一步推高了相关话题的热度。

“主角中心制”与“番位中心制”的本质,其实是“流量中心制”与“明星中心制”。但当前的剧集行业生态,正面临内外两重变化:

外部来看,微短剧来势汹汹,不仅在不断分走观众的注意力,其行业内部也通过多次搭档、互相客串等方式,逐渐建立起自有的演员生态,形成一种“群像叙事”,对新人演员和进场观众都非常友好。

短剧《盛夏芬德拉》大结局的网友评论

内部来看,伴随行业生态演变与“广电21条”的引导,影视行业正加快从“明星中心制”向“剧本中心制”转型。过去常见的“撕番”等乱象明显减少,创作重心回归内容本身。

在此背景下,不同角色、不同番位的演员之间“抱团取暖”,既是长剧集应对外部竞争的生存策略,也是行业内部自我革新的必然走向。

编剧高璇在2025广电精品创作大会上演讲

当观众开始用平视的眼光看待每个角色,当创作不再受制于流量与番位的桎梏,“配角上桌”自然也失去了其话题性。

或许它的悄然退场,恰恰标志着行业的理性进化。

【文/王盼】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