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美人心计》的原因,我对窦漪房有一点滤镜。林心如饰演的窦漪房,又美又聪慧。
1
终于写到窦漪房了。
因为《美人心计》的原因,我对窦漪房有一点滤镜。林心如饰演的窦漪房,又美又聪慧。
但看完历史发现,真的要对任何人祛魅。
窦漪房以家人子身份入宫时,吕雉和刘盈都健在。
解释一下家人子,我每次看到这三个字都会想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特意去搜了。
简单理解就是嫔妃的候补人员,类似于宫女。
一个王朝建立初朝,阶级没有那么固化,平民也是有机会飞黄腾达的。到后期,一般能进宫的,都是贵族家女子了,平民连宫女都当不了。
窦漪房在汉宫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后来吕雉打算放一匹宫人出宫,把他们赏赐给各个王。窦漪房也在其中。
她家离赵国比较近,于是请负责遣送的宦官把自己的名字放到赵国队伍里,但宦官忘了,也可能打点不到位,人家不上心,最后把她的名字放到了代国队伍里。
那时代国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又远,又没存在感。
就是这个错误,改写了窦漪房的命运。
有时候不得不感慨,命运这东西真的很神奇,有时候你以为是好事,最后可能是坏事,以为是坏事的,却最终有可能是好事。
看清这些,就能坦然接受生命里发生的任何事情了。
到代国后,窦漪房很快获得了代王刘恒的爱,先后生下长女刘嫖,次子刘启,和三子刘武。
与此同时,刘恒的王后也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但都没有活下来,连王后也莫名其妙早逝。
至此,窦漪房成为代王后宫最有权势的人。
如果王后和四个孩子的死和窦漪房无关,那只能说,一个人走好运的时候,谁都拦不住。
这位王后让我想到了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同样是几个孩子先后夭折,她自己也早逝。
这里面,或许没有具体的某个人谋害,但后位的责任和压力,以及身边虎视眈眈要取而代之的人,真的很容易让一个人无法平心静气,无法安神。
而一个人终日不能安神,也很难长寿。
2
吕雉死后,大臣们杀了吕家人,发现刘邦的儿子们也快死完了,仅存的几个里,刘恒最适合当皇帝。
于是刘恒成了新一任皇帝。
西汉很有意思,会先封太子,再封皇后。继承人永远比皇后重要。
刘启是长子,又纯厚仁慈,于是被立为太子。
然后要立皇后,薄太后建议立太子的生母为后,应该这个提议正合皇帝心意,于是窦漪房被封为皇后。
窦漪房当皇后以后,在外面做奴仆的弟弟来找姐姐,两个人见面痛哭流涕。这时,刘恒做了一件很暖心的事。
他给了和窦氏同祖的兄弟们赏赐,并让他们迁居长安。
大臣们又开始害怕了,提议挑品行端正者和窦氏兄弟相处,免得他们这些外戚为非作歹仗势欺人。
刘恒也都照做了,所以窦家人后来没有惹出什么祸事。
难怪刘恒能开启“文景之治”,他不仅有情,也有分寸,懂得怎样用更柔和的方式约束人。
他和母亲薄太后一样,都很懂得运用道家智慧。
但窦漪房和刘恒情感最浓的时候,也基本到这里快结束了。
后来窦漪房因病失明,刘恒对她的宠爱渐渐衰退,他开始宠爱慎夫人,甚至让慎夫人和皇后同席而坐。
这已经是僭越了,甚至不顾窦漪房的脸面。
好在大臣们都很勇,比如袁盎就看不下去,他把慎夫人的位置往后移了一点。慎夫人一看自己被怠慢,气得不肯入席。刘恒也生气,直接回宫了。
接下来,袁盎的一番话,让刘恒惊出一身冷汗,连慎夫人都送礼物感谢他。
他说:难道忘了人彘之祸了吗?昔日高祖宠爱戚夫人,让戚夫人处处僭越,最终换来了吕后的疯狂报复,难道要慎夫人重蹈覆辙?
不想悲剧重演,要么换皇后,要么每个人都恪守本分。但换皇后也解决不了问题,谁掌权都有可能对其他人赶尽杀绝。
所以还是不要制造大的矛盾,《道德经》里说,人和人之间一旦有了大怨,就很难真正和解。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人为去制造大怨。
宠爱慎夫人,可以给她赏赐,但如果让她和皇后平起平坐,就会激起皇后心里的怨。
窦漪房能够坐稳后位,有大臣的功劳,有刘恒的功劳,也有她自己的功劳。
受薄太后和刘恒影响,窦漪房也是道家的拥趸者,所以做皇后的那些年,不管遇到什么危机,她都不会乱动。
不乱动就不会犯大错,再加上身边都不是糊涂人,她的位置也就坐稳了。
面对各种困境,不管多焦虑都能稳得住,这需要超级强大的内心。在这一块上,窦漪房完全比得上薄太后。
3
从代王后早逝,到窦漪房失宠,再到慎夫人越位,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窦漪房后期有那么强的控制欲。
《东宫》里太子李承鄞说,比皇位更难的是东宫,是太子之位,因为整天提心吊胆,担心随时被换掉。
其实和东宫一样胆战心惊的,还有皇后之位。
这个位置看起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随时可能被替换,而且一旦被换就是万劫不复。
在这个位置上,对一切都太没有安全感了。
而一个人越是没有安全感,越是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越是对他人充满了控制欲,想把一切都抓在手里。
刘恒去世后,窦漪房的儿子刘启继位,她升级成为皇太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她的控制欲开始显现了。
有一次刘启说,等他不当皇帝了,就把帝位传给弟弟。窦漪房听后很开心,但侄子窦婴提醒,皇位只能传给儿子,不能乱套。窦漪房从此就记恨上了窦婴。
窦漪房的孙子刘荣侵占宗庙,汉景帝让中尉郅都审讯刘荣,刘荣恐惧,畏罪自杀。窦漪房因此恨上了郅都,将其革职回乡。
好在刘启比较明事理,秘密派人去任命郅都为雁门郡守,抗击匈奴。
刘启去世后,刘彻继位,窦漪房又成为太皇太后。
刘彻继位后实行新政,遭到了窦漪房强烈反对,以致新政失败。所以汉武帝一生非常讨厌被别人掣肘,也非常讨厌外戚,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很多悲剧,比如立刘弗陵为太子时先杀了太子生母钩弋夫人。
人生真的环环相扣,就像蝴蝶的翅膀,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哪个行为,会对他人影响深远。
窦漪房去世后,刘彻又甩掉阿娇和长公主的掣肘,才真正独揽大权,开始大展鸿图。
但无人牵制,也导致大汉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年老时,刘彻要写罪己诏。
好坏从来都是事情的一体两面。
纵观窦漪房这一生,真的很幸运,阴差阳错到了代国,被刘恒宠爱,成功生下长子,毫无悬念成为皇后,又成为太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不管丈夫还是儿子,都是仁君+明君,所以不管后宫出现什么人,她只要不犯错,地位就不受影响。哪怕后来有些事情她做得不那么完美,也没有造成很坏的后果。
这再次说明,江山社稷,从来都不是哪个女人毁掉的,只要坐在帝位上的人是合格的,任谁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反倒是男人合格了,女人的命也会相对更好。
尤其在那个女性要附属男性的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汤小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