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石将军墓前,于和伟轻声低语:“您的名字有人知晓”,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成了连接两岸观众的情感纽带。
吴石将军墓前,于和伟轻声低语:“您的名字有人知晓”,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成了连接两岸观众的情感纽带。
2025 年的内地娱乐圈,本该是热搜词条、粉丝控评主导流量的时代,一部连剧名都改了三次、没有任何热门宣传的历史剧《沉默的荣耀》,却悄悄火遍了两岸三地。
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热播,这部讲述吴石将军作为我党地下情报人员孤身赴台、舍生取义故事的剧集,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原本颇为低调,却意外地引发了广泛关注,更让主演于和伟成为了两岸观众共同认可的“新男神”。
文|小橙子
看图文更过瘾! 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剧中吴石将军本可以在大陆安心等待解放,过上安稳的生活,但当接到国民党前往台湾的召令时,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为国民党高官的身份,能接触到核心军事和政治情报,这些情报对我党解放事业至关重要。
就这样,他毅然告别熟悉的环境,孤身踏入了敌人的心脏地带,开始了危险重重的潜伏生涯。
在那段潜伏的日子里,吴石始终游走在刀尖之上,他既要在国民党内部伪装自己,与各方势力周旋,又要秘密收集情报,寻找安全的传递渠道。
更难熬的是,他还要面对不明真相的民众的谩骂和误解,承受着污名,却始终不能为自己辩解一句。
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隐忍和牺牲,都是为了国家统一的大业,这份信仰支撑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夜。
潜伏期间,吴石将军为我党传递了大量关键情报,其中最具分量的便是舟山群岛的军事部署图。
这份情报让我党提前掌握了敌人的防御计划,避免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为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这仅仅是他众多奉献中的一部分,在无数个深夜,他借着微弱的灯光整理情报,仔细规划传递路线,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却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当潜伏身份最终暴露,吴石将军被敌人逮捕时,他没有丝毫慌乱和畏惧。
面对敌人的审讯和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守信仰,神色坦然,那份从容不迫的态度里,藏着对国家最深沉的爱,也展现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气节。
剧中,与吴石将军一同坚守的还有朱枫、林义良等革命志士,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生命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而为了演好吴石将军这个角色,54 岁的于和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开拍前,他把吴石将军生前的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仔细研究每一个历史细节,甚至能精准复述出吴石将军的原话,只为从骨子里贴近这个人物。
他知道,吴石将军既是军人,又是地下工作者,身上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隐蔽战线的沉稳,这种复杂的气质必须通过细节展现出来。
为了还原吴石将军作为军人的挺拔仪态,于和伟每天都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片场,穿上军装站军姿。
不管天气好坏,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从站姿、走姿到敬礼的手势,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力求精准复刻军人的风范。
而这些人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沉默的荣耀》在台湾地区引发的反响,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起初台湾观众只是出于好奇点开这部剧,想了解那段被忽略的历史。
但随着剧情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被吴石将军等英雄的故事打动,从好奇逐渐变成了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台湾观众看完剧后留言说,不知不觉就哭了,忽然好想回大陆看看,感受一下祖国的山河。
《沉默的荣耀》正是用英雄故事唤醒了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让潜藏在血脉中的文化认同被悄然激活,成为连接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
台湾总台不仅在新闻中提及这部剧,台湾的时事评论员也直言,这部剧拍得非常成功,精准传递了两岸共同的民族情感。
《沉默的荣耀》热播期间,各级官方媒体和机构的密集关注,让这部冷门剧获得了最高级别的认可。
开播后不到 24 小时,央视就两次点名表扬于和伟的表演,称赞他将吴石将军的信仰与隐忍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到 72 小时,《人民日报》更是四次提及于和伟,从公益报道到文艺评论,再到座谈会摘录和人物专访,全方位肯定了他的演技和职业精神。
官方评论员直接表态 “演员就该干点有意义的”,清晰传递出主流媒体对实力派演员的推崇。
10 月 30 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张晓刚大校也回应了《沉默的荣耀》的热播现象。
国务院发言人也公开评价,《沉默的荣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这些官方认可的背后,就是对剧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畏,在这里向他们致敬!
来源:古人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