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上映的《亮剑》,一直到现在仍是国产抗日题材中的“经典之作”,拍摄的效果既真实又自然。
“当年只顾看剧情了,没想到《亮剑》中竟然有这么多爆笑的穿帮镜头!”
2005年上映的《亮剑》,一直到现在仍是国产抗日题材中的“经典之作”,拍摄的效果既真实又自然。
而剧中无论是李幼斌扮演的李云龙,张北光扮演的楚云飞,还是其他配角的演绎,所塑造的形象都十分深入人心。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亮剑》除了这些优秀剧情外,还有着大量的穿帮镜头,并且一个比一个搞笑。
在剧中这个片段里,李云龙因五师抢物资一事为王有胜出气后,不料此时五师师长也赶了过来,通过镜头可以看到他的名字是“李栗”。
因为看到李云龙命令手下打自己的人,于是李栗后便开始当面质问,气场也是相当霸气。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明明人家五师师长叫“李栗”,结果李云龙却喊他叫“老张”。
很显然这是演员拍戏时台词出错了,或许是因为这段拍的太好,所以导演没有喊重拍吧。
还有李云龙跟楚云飞交手的这个片段,当楚云飞下令全军进入戒备时,仔细看他身旁士兵的枪口,竟然处于密封的状态。
虽然这只是拍戏,不可能用到真枪实弹,但起码也要处理的真实一点吧,这枪口都是堵着的还怎么打,有些糊弄观众了哈。
而在魏和尚送信这一片段中,他在跟段鹏告别后,便一个人骑上马前往师部,镜头中可以看到他出发时背了一把大砍刀。
起初这一幕并没有什么穿帮的地方,但随着镜头一转,却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上一秒背后还是一把刀,下一秒竟成了一把散弹枪,这个细节不知道大家观看时有没有注意到呢?
咱就是说,这种穿帮实在是不应该出现,莫非是导演拍摄时分心了?
还有就是剧中的“名场面”之一,骑兵连跟日军决一死战那段戏,当其他战士都准备殊死一搏时,有一名战士竟漫不经心嗑起了瓜子。
好家伙,这种穿帮出现在这个时候实在太反差了,不知道群演小哥有没有被扣工资。
不仅如此,在歼灭日军观摩团戏份中,张大彪跟日军一位长官决斗时,仔细看他的大刀竟然成了弯曲状态。
对于这个道具上的穿帮,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当年剧组拍摄时太穷了,什么道具都是能省则省。
而接下来这个演员穿帮,也是源于当年《亮剑》剧组的经费不足。
在魏和尚大闹战俘营那一集中,日军战俘营俘虏了一批国军27师士兵,其中就包括这位小哥。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后面日军的山崎大队登场时,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山崎的情报员。
好家伙,若是照这样看的话,难不成这位国军士兵叛变成为了鬼子的一员?
为了消灭山崎大队,于是李云龙就想着采用手榴弹轰炸的方式,当即就来到了后勤部部长这拿借一点。
可就当李云龙套近乎时,不远处的墙上竟然有一个变压箱,属实是一秒出戏啊。
要知道在剧中这个时间线中,变压箱这种东西好像还没有出现呢,不过周围的环境却特别真实,比现在一些抗日剧强太多了。
而在这个片段中,日军派出坦克经过一处村落时,注意看角落里有一群剧组人员正扎堆观看。
虽然这个镜头一闪而过,但不可否认的确是一个穿帮,只不过不是太明显罢了。
剧中魏和尚在送信途中时,不幸被黑云寨二当家给拦了下来,而其中一位土匪的脸庞却格外像“李云龙”。
咱也不知是不是李幼斌演完李云龙,结果人手不够又客串了土匪,毕竟《亮剑》剧组演员分饰多角很正常,没有多余的资金再去请群演。
还有就是李云龙去田雨家商讨婚姻大事这一片段,车子刚停下墙上的“广告电话”就成了显眼包。
可能剧组拍摄时也没看到,墙上竟然有现代的电话号码,不过这个穿帮并不影响观感。
这还不算完,李云龙进入田雨家中后,可以看到房子建筑和装修很是优雅,充斥着复古风。
然而大家怎么都不会想到,其实剧中还有一个人的家跟田雨家很相似,正是全国解放后的赵刚家。
当李云龙和赵刚久别重逢时,仔细看赵刚家中的装修风格跟田雨家简直一模一样。
如今看来,这大几率是使用的一个房间,只不过把院内的灯笼给去处了。
而剧中观众比较讨厌的片段里,也存在一个显著的穿帮,正是李云龙去张白露家喝酒聊天的时候,桌上的红酒居然有二维码。
好家伙,如果没记错的话,二维码在剧中那个时期下还没有出现的吧,只能说太超前了。
而看到《亮剑》的观众都知道,魏大勇以前是国军战士,并且还是班长职务,这一点他出场时就荧幕中也介绍了出来,国军第27师中士班长。
但随着剧情的推移,魏大勇费劲好大一番力气从战俘营逃出,并被前来上任政委的赵刚遇见后,剧中的说辞却变了。
赵刚向李云龙介绍时,说魏大勇是中央军72师的,很显然与先前的简介有所不同。
这个穿帮很有可能是赵刚的饰演者何政军,在拍摄时记错了台词,毕竟27师和72师并不属于一个师。
不仅如此,在伏击观摩团那一戏份中,其实还出现了一个道具穿帮,日军被炸毁的一辆卡车,仔细一看车型竟是87年才投产的卡车。
而比这个更离谱的是,则是《亮剑》中抗日战争胜利村民们载歌载舞时冒出的汽车。
通过镜头来看,这辆汽车一眼就是现代的产物,那个时代还没有这种类型的汽车。
总体而言,虽然《亮剑》中存在着许多穿帮镜头,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抗日剧的“巅峰之作”。
这部剧无论从剧情,质感,演技都堪称一绝,最大限度还原了历史上抗战时期的真实感。
来源:芸汐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