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年后,县纪委一纸通报把锅掀翻:真正挪用20万设备采购款的是副书记乔正君,时间、账号、流水全对上。
五金厂爆炸那天,肖树德被摁在“罪魁祸首”的位置,全网骂声一片。
半年后,县纪委一纸通报把锅掀翻:真正挪用20万设备采购款的是副书记乔正君,时间、账号、流水全对上。
观众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开场那声巨响,炸的不是机器,是“甩锅”这门老手艺。
乔书记被暂停审查那天,俞乐山正站在县礼堂领奖,“返乡创业标兵”的红绶带往身上一挂,镜头扫过,他下意识把袖口往下拉——那里还留着监狱编号烫出的疤。
没人再提他坐过牢,大家只记住他创造的词:“家电诊疗”。
旧冰箱、罢工洗衣机,拉到店里先“号脉”,再开“处方”,修不好不收费。
十二名刑满释放人员跟着他干,工资当月结,中午管饭,菜里见肉。
司法局把这套流程印成册子,发给全省司法所:照着抄,就能让“刑释”变“刑启”。
盛雪竹的辞职报告只有七个字:“世界那么大,我去修空调。
”她盖章那天,工商系统同步更新:暖阳家电服务,注册资本300万,股东名单里她排第二。
有人替她惋惜,“铁饭碗不要,跑去跟个有前科的合伙?
”她回一句:“铁饭碗会锈,技术不会。
”一句话把体制内外的温差拉到零度以下。
更凉的还在后头。
刘达生——曾经一句话能让乔书记小跑开门的人,公示调去市工信局,电话那头只剩“嘟——嘟——”。
权力像电梯,门一关,楼层数字自己跳。
刘天瑶的抑郁症诊断书跟着寄到乔家,婚事从“板上钉钉”变成“暂缓再议”。
乔家父母一句“等孩子生完再说”,轻飘飘把联姻撕成旧日历。
观众这才看懂:所谓政治婚姻,风一吹,就改嫁。
真正让风向掉头的是肖树德放出的录音。3月的一个凌晨,他把U盘寄给纪委,里面乔正君的声音清晰得像现场直播:“设备老化我知道,先开工再说,出事我兜着。
”一句话,把“意外”定性成“意料之中”。
纪委副书记程卫东——新登场人物,王凯那张正义脸一出现,弹幕齐刷“反派慌了”。
更妙的是,程卫东与刘达生十年前竞争同一岗位落败,旧怨未消,新案又撞手里。
剧情到这里,观众终于尝到“官斗”味:不是吵吵嚷嚷,是文件对文件、证据对证据,刀刀见骨。
现实比剧更带劲。
原型人物周某坐在研讨会C位,一句话让全场安静:“我出狱时身上剩28块5,五年后工厂产值三千万,秘诀只有一条——把‘刑满释放’当成‘学期结束’,继续学。
”他掏出一张发黄的火车票,1998年合肥到广州,站票,23小时47分,“那趟车把我从过去拉到现在,现在我想帮别人抢票。
”
屏幕外,司法部把《暖阳》评为2023年度法治文艺作品一等奖,颁奖词写得直白:“第一次让刑释人员不是作为‘反面教材’,而是作为‘解决方案’。
”热搜词条跟着变:#看剧学创业#、#刑释也能做标兵#。
有人留言:“原来‘重新做人’不是口号,是营业执照。
”
故事还没完。
省司法厅已邀俞乐山参与起草刑释人员就业帮扶条例,草稿里写着“暖阳模式”——政府出订单、企业出岗位、个人出技能,三方签字,责任到人。
如果通过,明年起全省复制。
一个虚构人物,眼看就要写进现实制度,观众忽然意识到:追剧追到最后,追的是自己的权利清单。
五金厂的废墟上,新厂房正在起地基,牌子写着“暖阳再制造中心”。
镜头拉远,肖树德戴着安全帽站在一旁,手里拿的不再是“替罪羊”剧本,而是监理日志。
片尾曲响起,字幕打出一句——“世界不会变好,但我们可以把它修好一点。
”画面黑屏,观众却听见电钻声,嗡嗡嗡,像谁在耳边说:下一声巨响,不一定是爆炸,也可能是钉子敲进木板,把明天钉牢。
来源:老街中慢慢探寻的脚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