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康熙擒鳌拜:藏在“摔跤”里的杀招,比电视剧狠10倍!

西瓜影视 日剧 2025-10-30 17:20 1

摘要:本该是“天子守国门”的开局,却成了“傀儡看权臣表演”——顺治留的四位托孤大臣里,索尼年老装病,苏克萨哈脾气硬,遏必隆胆小怕事,最狠的是鳌拜。

一、8岁小皇帝的噩梦:鳌拜把朝政当成“自家菜园子”

1661年,顺治帝驾崩,8岁的玄烨(康熙)坐上龙椅。

本该是“天子守国门”的开局,却成了“傀儡看权臣表演”——顺治留的四位托孤大臣里,索尼年老装病,苏克萨哈脾气硬,遏必隆胆小怕事,最狠的是鳌拜。

这鳌拜是什么人?那是跟着皇太极打天下、入关灭大顺的“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战功多到能写本书。可权力这东西,能让人忘了自己是“臣”——索尼死后,鳌拜立刻翻脸:

苏克萨哈反对他“圈地”(把汉人土地抢给满人),鳌拜直接罗织罪名,把他绞死;皇帝要亲政,鳌拜说“皇上还小,再等等”,继续把六部官员换成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康熙的亲娘舅、孝庄太后的弟弟,都被他随便安个罪名关起来。

《清史稿·鳌拜传》里写:“鳌拜益骄肆,出入禁廷,无人臣礼。”翻译过来就是:这老小子越来越过分,上朝不磕头,说话带命令,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康熙在御花园玩,看见鳌拜走路都横着走,随口问身边太监:“这老头怎么这么嚣张?”太监战战兢兢回:“他手里有兵,谁敢管?”

二、康熙的“装孙子”局:用三年时间,把鳌拜骗进陷阱

面对鳌拜,13岁的康熙没哭没闹,反而开始“演戏”——

1. 先稳住鳌拜:“您老继续忙,我好好读书”

康熙每天按时上朝,鳌拜说什么他都点头,甚至主动给鳌拜送人参、鹿茸,说“劳您费心辅佐”。鳌拜更得意了:“这小屁孩懂个屁,我握着兵权,想干嘛干嘛。”

2. 暗地攒“刀”:用“摔跤”练死士

同时,康熙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爱玩“布库”(满族摔跤),让索额图(索尼的孙子,后来的大学士)从八旗子弟里挑了12个身强力壮的少年,每天陪他摔跤。

这些少年都是索额图的心腹,对康熙忠心耿耿。他们假装陪皇帝玩,实则是康熙的“秘密武器”。

《啸亭杂录》里记了个细节:鳌拜进宫见康熙,看见这群少年围着皇帝摔得满头大汗,还笑着说:“皇上倒有雅兴,不如让臣也试试?”康熙赶紧摆手:“您是长辈,别跟小孩一般见识。”鳌拜更放心了——这小皇帝就是个“贪玩的娃”。

三、动手那天:12个少年,把“满洲第一勇士”绑了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时机到了。

那天早朝,康熙特意让鳌拜坐在最前面,然后拍了拍手:“朕最近练了套新摔跤招,想请鳌大人指点指点。”

鳌拜刚站起来,埋伏在两边的12个少年“唰”地扑上来——不是玩摔跤,是直接用绳子套住鳌拜的胳膊!

鳌拜是谁?那是能单挑十个人的勇士,挣扎得把御座都撞歪了,可少年们早有准备,三四个人压着他,五花大绑捆得严严实实。

《清史稿》里写得直白:“上令侍卫等掊而絷之,鳌拜不能动。”——皇帝让侍卫把鳌拜按倒绑起来,这老小子根本反抗不了。

旁边的满朝文武全傻了:昨天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鳌拜,今天就成了阶下囚?

四、康熙的“狠”:不杀他,但让他生不如死

擒了鳌拜,康熙没急着杀他,反而做了三件事,比杀他还狠:

1. 列30条大罪,晒遍全国

康熙让大臣查鳌拜的罪状,查出来30条:欺君罔上、杀害苏克萨哈、私藏兵器、干预皇位继承……每一条都够砍十次头。

康熙把这些罪状贴在午门的城墙上,全北京的老百姓都来看——原来那个嚣张的鳌拜,背地里干了这么多坏事!

2. 囚禁到死,不准见任何人

鳌拜被关在皇宫的“慎刑司”,门口有侍卫轮流看守,连家人都不能见。没过几年,他就死在里面了——《清史稿》说“寻卒于幽所”,其实就是郁郁而终。

3. 清算党羽,彻底拔钉子

鳌拜的亲信全被革职查办,连他的儿子都没放过。康熙借此机会,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里,还重用了索额图、明珠这些能臣。

五、康熙为什么这么“狠”?不是少年气,是皇权的底线

有人说康熙“太毒”,其实他狠得清醒——

他要立威:鳌拜欺负他8年,不是因为鳌拜强,是满朝文武都觉得“皇帝是小孩,好控制”。擒鳌拜不是为了报仇,是要告诉所有人:“这天下,我说了算!”他要稳定:杀鳌拜会引发满洲贵族反弹,囚禁+清算既能除掉威胁,又不会乱了朝局。他要成长:这场“摔跤游戏”,其实是康熙的“成人礼”——他终于从“傀儡”变成了“真龙天子”。

结语:16岁的康熙,用一场游戏,赢了整个天下

康熙擒鳌拜,不是电视剧里的“单挑英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谋略。

他用三年时间装孙子,用摔跤练死士,最后一招制敌——不是因为他狠,是因为他懂:皇权从来不是靠仁慈得来的,是靠清醒和果断守住的

后来康熙亲政,平三藩、收台湾、打沙俄,成为“千古一帝”。可谁能想到,这一切的起点,是16岁那年,他用一群摔跤少年,绑住了那个不可一世的鳌拜。

来源:老林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