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兰的婚姻,真要细说,像极了老城区口那条巷子——弯里弯去,明明是喜事,却让她更难安稳。你看,才出嫁没多久,一回门,竟险些把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身边那些“亲戚”,一个个比茶叶还能藏事儿,尤其是康姨妈,开了挂般的恶意,见招拆招,嘴上笑着,心里暗搓搓地算计着:这回一
明兰的婚姻,真要细说,像极了老城区口那条巷子——弯里弯去,明明是喜事,却让她更难安稳。你看,才出嫁没多久,一回门,竟险些把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身边那些“亲戚”,一个个比茶叶还能藏事儿,尤其是康姨妈,开了挂般的恶意,见招拆招,嘴上笑着,心里暗搓搓地算计着:这回一定得让你明兰吃苦头!
说起来,康姨妈这人,和明兰还真没啥积怨。往常碰面不多,说是亲缘,其实隔了几层纱。她却能从明兰给长辈请安这点小事儿上鸡蛋里挑骨头,摆出副“谁都得听我话”的架势,说明兰架子大、不敬长辈,还放话要让她好看。席间更明晃晃地点着名让明兰“别忘本”,顺手塞了两句,意有所指地让她照顾下别的姐夫。明兰还没反应过来,如兰倒先呛了句实话——康姨妈哪是提点,分明是怕自家那点利益在人家新贵面前掉队罢了。
话说到这,很多人会迷糊:康姨妈怎么突然发难?又不像和明兰有啥深刻的旧仇,未见得牵扯出头回门的利益冲突。可其实,很多事儿都是看表面云淡风轻,底下水却漫过了堤。得亏如兰嘴快,把明兰的“好运气”用一句玩笑挑明了:她这一回门,仆从成排,骑马带刀,排场比郡主、远端公主还夸张。墨兰呢?那是一向爱使坏的本事,瞧着明兰得势,酸气都快薰出眼泪来。
偏偏盛家那当爹的盛纮,一脸不爽,进门就先训了明兰一顿,说她兴师动众,自家女儿嫁出去还不懂该劝劝丈夫;意思再明显不过,你莫要太招摇,这年头,福气大了,惹人记仇的也多。
其实,盛纮说得一点毛病都没有。古时候,没啥比低调更安全——尤其是女人,尤其是庶出的女人。明兰从被人随便支使的小庶女,一下子站到了侯府女主人的位置上,前后落差大得足以晃花人眼。顾廷烨不光宠她,新婚夜就带她“夜宵走一遭”,平时娇宠着,连住处都另择新府,生怕让婆婆磋磨了夫人。说句公道话,这哪家遇上这样亲事不是羡慕嫉妒?
外人看来,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老天偏心得厉害了。这么一来,非议和酸话怎会少?明兰也许太开心,顾廷烨也控不住高兴,气派闹得大,便成了众矢之的。
康姨妈就是那种见不得人好的人,听着热闹,赶场似的要来露个脸。小辈儿们散场,她又开始对自家大娘子念叨,“明兰嫁得再高,终归还是你养的闺女,总得镇一镇她。”旁人听来胡搅蛮缠,实则这是习惯性地“戳痛处”——把自己的酸和不甘都塞进明兰的光里,拼了命也不让她舒坦。
有趣的是,康姨妈对墨兰倒半点不上心,明明也算“高嫁”的庶女,她却只盯着明兰,仿佛墨兰这样苦涩命,就不值得操心。其实道理不复杂——康姨妈打小在王家混得如鱼得水,自小得爹娘偏爱,嫁去康家,闹得风风光光,还真把自家庶女当过工具人,那些姑娘的婚姻,十有八九都是她算计出来的门当户对。
大娘子本想把如兰许给娘家侄子,不料康姨妈横插一手,干脆把亲生女儿塞进王家,抢下一桩好亲事。这些事她干得多了,背后评点都积成册了。你说下雨了,她都琢磨怎么把点雨水捞回家泡茶喝,这种人,对别人家的庶女飞黄腾达,能消得了气?真不见得。
康姨妈是惯会“先下手为强”的,偏偏老人家——盛老太太,最看不惯她。能让老太太连面子都不要,宁可关上门拒客,康姨妈和林噙霜就是那一类活人精,那点心思明晃晃摆在桌面上。大娘子被她晃得团团转,还老觉得这是个好帮手。
讲难听一点,康姨妈受不得盛家庶女“嫁得比自家女儿还体面”。对墨兰呢?大家都知道她进了伯爵府,谁都不以为是好事;夫家没脸面的事儿满世界都是,还有孩子没保住,只剩下忙着帮爹纳妾搅宅斗那点伎俩。反倒没人见了要妒忌——同情还多点儿。明兰呢?偏偏宠爱加身,婚后冷灶热锅都齐全,娘家也争脸,怎不让康姨妈“忒不痛快”。
顾廷烨有一次大庭广众之下,直说“明兰知礼贤良”,夫家上下都喜欢她,像唱了高调给亲戚们洗脑似的,康姨妈听着心里头只堵得慌。自家康姨父一辈子没出息,还妾室成群,全靠她嫁妆撑门面。心头一算,怎么都不服:凭什么我操持半生,没捞到多少温情,明兰一个庶女,转身能当众捧成宝贝?
于是,从“冷嘲热讽”变成“明着掀桌子”,康姨妈和小秦氏凑一块琢磨,怎么让明兰过不去。先是怀孕期间还逼着规矩立场,幸亏常嬷嬷出面骂回去,才没让明兰吃亏,又算计着把亲戚家的姑娘塞给顾廷烨做妾,甚至敢让那姑娘假死赖上明兰,彻底想把事情闹大。最后,还撺掇大娘子去下毒害老太太,明知道老太太要是去了,明兰这“靠山”瞬间塌方。你说这算什么?人心恶了,连亲情都顾不得。
这些情节,剧里反反复复真不是给观众添堵的,生活里多少人看着都觉得,那味儿熟得像隔壁大婶子的唠叨。姜还是老的辣,有些姨妈,她一辈子都不想看你比她的女儿过得红火。明兰这局,人前风光,背后风雨,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而墨兰那段,反倒显得“没啥存在感”,大家一瞧,日子平平淡淡,没儿没女,婚姻也不争脸,就连当年那些小聪明都成了笑柄。于是越糟糕,身边越多同情;反正已经跌在谷底了,谁还要踩两脚。但是,你看墨兰心里其实也一团怨气,暗着帮着康姨妈撺掇事,谁也别想好过。
有时候啊,人的苦,到底还是比不过“看见别人春风得意的难受”。明兰回门让盛纮训斥了一顿,原本兴高采烈的心情也就泄了气。她不能不明白这理儿:你一个人处处都顺心,日子未免太“鹤立鸡群”,迟早给人盯上。你出挑,碍的就是别人的眼,哪怕你没妨碍谁,只要显得跟众人不同,就会被怨恨。
所以老一辈人说,“和光同尘”,意思再明白不过——大家全都差不多就太平了,出头了反倒要吃亏。其实,这不光是古人,咱们生活里也是,谁都不喜欢仰视谁。远着看是羡慕,近了看就是嫉妒。仰望不如平视,平视不如“踩一脚”,人性里的那些小九九,哪里分什么时代?
康姨妈、小秦氏这种人,古今都有。你防不胜防,也改变不了谁的疾恶如仇。唯一能做的,也许就是放低声势,让人觉得你不是那么夺目。明兰吃了苦,明白了许多,我们看戏的人,倒也在心里琢磨:这到底是被时代逼的,还是人心早已如此?
故事就这样晃过去了。明兰有人疼珠玉在侧,却终归要小心翼翼地活。康姨妈们则一张口“为你好”,一心思“盼你不好”。说到底,这种战斗啊,哪家庶女不是在刀尖上跳舞呢?
来源:优雅光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