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大宅门》时你没犯过嘀咕吗?黄春可是白景琦明媒正娶的太太,风风光光嫁进白家的,杨九红呢?是七爷在济南“捡”回来的外室,说白了就是要分走自己男人疼爱的人!
看《大宅门》时你没犯过嘀咕吗?黄春可是白景琦明媒正娶的太太,风风光光嫁进白家的,杨九红呢?是七爷在济南“捡”回来的外室,说白了就是要分走自己男人疼爱的人!
可杨九红刚到北京那阵,黄春不光没给她甩脸子、使绊子,还特意让人把跨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天天叮嘱厨房做杨九红爱吃的济南菜,连新做的苏绣衣裳都送过去两件——黄春这是脑子拎不清,还是背地里有咱没看明白的心思?
咱先说说黄春待杨九红有多“实在”。杨九红刚住下那几天,因为怕生,连院门都不敢出,饭也是让丫鬟端进屋里吃。黄春知道了,直接亲自提着一食盒的点心过去,坐下跟她唠嗑:“妹妹别拘束,这白家看着大,其实没那么多规矩,想吃啥想穿啥,跟我说就成。”
当时旁边的丫鬟都看愣了,心说“太太咋对这外室这么好”,甚至有人偷偷跟黄春说“您可得防着点,别让她抢了您的位置”。
结果黄春就笑了笑,说“都是女人,不容易”——你可能觉得黄春太“软”,连自己的正室地位都不护,可你不知道,她这话里的“不容易”,藏着自己的影子?
黄春哪是不懂护着自己,她是太懂“寄人篱下”的苦了!你忘了她自己的出身?她是詹王府的私生女,从小在教堂里长大,吃了多少冷饭、受了多少白眼,只有她自己知道。
刚被白景琦接回白家那阵,她也是战战兢兢的,怕二奶奶不喜欢,怕下人看不起,连走路都不敢大声。所以看着杨九红刚到北京,眼神里那股子不安和怯生生的劲儿,黄春一下就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她不想让杨九红再受一遍自己吃过的苦,更不想让别人觉得“白家太太容不下人”。可光凭这点“共情”,就能让黄春这么大方?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跟杨九红硬刚,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你忘了白景琦那混世魔王的脾气?越不让他干啥,他越要干啥!当年黄春自己,不也是七爷顶着二奶奶的反对,硬要娶进门的吗?
黄春太懂了:要是自己现在跟杨九红闹起来,骂她、赶她,白景琦指定会护着杨九红,到时候不仅夫妻之间生嫌隙,还会让二奶奶觉得“你连个家都管不好,还善妒”,反而落个里外不是人。
有次二奶奶旁敲侧击问黄春“杨九红那边老实不”,黄春还帮着说“妹妹挺懂事的,没添麻烦”——你以为她是怕白景琦?其实她是在“以柔克刚”,既没让七爷反感,又没让二奶奶挑出错,这才是大宅门里的生存智慧!可还有个最关键的原因,藏在黄春对“名分”的清醒里,你肯定没注意!
黄春心里门儿清:杨九红再受宠,也抢不走她的“根”!杨九红出身不好,二奶奶打心眼里就不认这个“外室”,连白家的正门都没让她踏进去过;可黄春呢?是明媒正娶的太太,有二奶奶的认可,还有儿子白敬业(虽然后来不成器,但好歹是白家的嫡长子),这是杨九红怎么都比不了的。
所以黄春没必要跟杨九红撕破脸——她越是优待杨九红,越显得自己大方、识大体,不仅白景琦会念她的好,家里的下人、亲戚也会说“黄春真是个贤妻”。就像她跟贴身丫鬟说的:“名分这东西,不是吵来的,是自己立住的。”这话听着简单,其实藏着多少通透!
后来导演郭宝昌在采访里也说过,黄春这个角色,从来不是“傻白甜”,她的“软”是经历过苦难后的通透,她的“大方”是算明白利弊后的选择。在大宅门那种规矩多、是非杂的地方,硬碰硬只会头破血流,而黄春用“包容”守住了自己的位置,也守住了家的体面。
这哪是傻,这是最聪明的活法!老话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黄春早就懂了:跟杨九红斗,赢了也是输,不如退一步,既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安稳。
现在再看黄春对杨九红的优待,你还觉得她傻吗?我倒觉得她是《大宅门》里最懂“人情世故”的女人——不逞一时之气,不做无用之争,用温柔的方式守住自己的底线。
你印象里黄春最清醒的一幕是啥?是对杨九红的包容,还是跟白景琦相处时的通透?评论区咱唠唠,看看谁最懂黄春这份藏在“软”里的“刚”!
来源:芝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