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看到原著海藻对宋思明“高潮”成瘾的描写,才懂小贝输得彻底的真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9 23:34 1

摘要:“海藻和小贝瞎折腾了一年多,每次小贝都在最后关头问一句:‘海藻,你到了没?’海藻闹不清楚哪一段算是到了,是小贝激动中的狂轰乱炸,还是小贝爆发前的抽动。今夜,海藻终于明白了,‘到了’,就是那个你不需要猜测就明确知道的东西,并且,在那一瞬间,你有从悬崖坠落的害怕。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我真正读懂《蜗居》原著中的这段描写,才后知后觉,小贝究竟输在了哪里。

和宋思明偷情贪欢的日子里,海藻也并没有断掉对小贝的关系。

最开始这样的畸形关系,就是因为海萍要买房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才真正擦出了火花。

对于这样的生活,她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著里,海藻在与小贝发生关系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到顶点的快活。

但在宋思明这里,海藻却感受到了。

“海藻和小贝瞎折腾了一年多,每次小贝都在最后关头问一句:‘海藻,你到了没?’海藻闹不清楚哪一段算是到了,是小贝激动中的狂轰乱炸,还是小贝爆发前的抽动。今夜,海藻终于明白了,‘到了’,就是那个你不需要猜测就明确知道的东西,并且,在那一瞬间,你有从悬崖坠落的害怕。”

原始的反应和身体欲望实实在在的告诉她,这就是好的,这就是自己所享受的,让海藻确认了,自己所享受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和生活。

大脑可能会欺骗你,但身体上的原始反应却无法让海藻自欺欺人。

最开始,海藻只是依恋宋思明的物质,但越往后,海藻甚至开始对宋思明和自己发生关系的时间越来越期待,甚至生理性对他“上/瘾。”

海藻对待这段关系的态度是:

既忐忑期间的坠落,却又期待在这其中下坠的快感。

因为,海藻心中清楚的是,无论怎么做,自己都是那个得利者。

自从宋思明搅合进自己的生活中后,海藻开始有了新的体验。

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让海藻越发沉迷在这段畸形的关系中,逐渐不能自拔。

原著中对海藻的行程有着近乎讽刺的描述:

也许前一天海藻如贵妇般穿梭于某个酒吧会馆,而第二天又一身粗布在厨房里做饭。她觉得自己有着格里高利派克双重的人格,而人向下的堕落总比向上的攀爬简单。前一阵还觉得荡妇的生涯很难捱,这一段已经适应角色的变换。

事实上:

即便没有宋思明,海藻和小贝这一对也很难长久。

究其根本:

六万块不过是个引子,真正引爆矛盾的内核,其实还在于海藻并没有长大,并没有一个成年人步入社会后应有的社会属性,在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恰恰承担了不应该她承担的人情和社会压力。

而宋思明也正是看中了对方这一点,才一直对这个猎物紧追不舍,真正吸引她的,正是那份尚存的天真。

在没有承担海萍的生活压力之前,海藻的幸福一直都很简单。

幸福就是筷头上的肉丝,幸福就是和小贝一起去水族馆,幸福就是和小贝一起在晚饭后竞走,幸福就是和他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但和宋思明在一起之后,海藻的幸福变得复杂了。

幸福是昂贵的大衣,幸福是从前没有见过的山珍海味,幸福是名牌内衣,幸福是一笔笔金钱,幸福是对方用金钱和权力为自己兜底的生活。

没有自我的人

但说到底:

海藻这个小女人,其实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内核,海藻这个名字,其实很符合她这个人物的底色,“海藻”是水中植物,漂浮无依,从来都是流动到哪里算哪里,就像是无根的浮萍一样,到处飘荡。

从根本上来说:

海藻的价值观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样,是流动的,从来都没有一个坚定的自我。

被定义的和小贝在一起时,她似乎认同简单朴素的幸福,但接触到宋思明带来的特权和生活后,她又迅速被那种轻松和体面所吸引。她没有一个坚定的,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很容易被更强大的价值观“带走”。

说白了,海藻还没有长大。

小孩子追蝴蝶的时候,也容易因为好奇心,被蜻蜓的身影所诱惑很快被吸引走。

作为一个成年人,海藻身体上完成了她的发育度和成熟度,但在内在上,却并没有一个坚定的自我。

所以她会觉得向小贝借钱帮助姐姐家买房,给她还债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一丁点问题,所以她才会在面对宋太太的时候没有一点儿插足别人家庭的羞愧,所以会在面对海萍工作上的问题理直气壮地让宋思明去找人;所以她才会在学驾照的时候,跟宋思明在一起后甚至要求对方给她走后门,无论是在道德测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没有一点心理障碍,认定只要对自己是有利的,就会去做。

从前在解析这个人物的时候,我总以为是海藻被海萍的亲情给迷了眼,所以才会越陷越深,但后来随着对人物的深入阅读,才发现一个关键问题:

海藻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在生理层面上,她长大了,但在心理层面上,她的心态却依旧稚嫩,依旧处在一个全能自恋的状态。

那些原本应该是父母给她的关注,她没有得到,反倒是姐姐海萍代承母职,海萍对海藻的那些娇惯,父母对她教育上的那些缺失,还有她自身也一直处在一个被动承接的状态,都在一定程度上,让海藻一步步走向了深渊,无论是在宋思明和男友小贝的身上,都是一样的依恋。

原著中,海藻甚至享受这样多线发展的状况,享受这两人的物质和爱。

被人爱的感觉比苦苦追寻要好得多。当然,海藻并没有经历过求而不得的情感。有的女人就是很幸运,不必付出就有收获。小贝也好,宋思明也罢,给自己带来的永远是多情的爱。

因为在她看来:

无论道德上有什么错误,只要是对她有利的,她都会沉溺,都会点头答应。

事实上:

小贝没有错,错的是当时当下的环境,是当下暂时能解决的燃眉之急能稳住,但却解决不了海萍根本的问题。

心态上的扭曲

所以:

到最后,海藻的心态彻底扭曲,其实是必然的。

原著,海萍问她和宋思明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其实也在某方面反映了海藻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

她既想要在宋思明的这段关系获得良好的结果,却也清楚地知晓,以宋思明的精明程度,根本不会与自己结婚,爱情在她的心中已经不可靠了,能够沉沦的,唯有越来越依赖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萎靡。

海藻的心空荡荡的。夜晚,这房子显得尤其空旷,她也不知道这种漫漫长夜她一个人可以坚持过多久。爱情这东西,看样子是很空泛的。具体到实际,你要有固定的性生活,你要每天在一起吃饭,每天在一起讨论家里的事情,睡在一张床上,周末出去逛街。否则,爱情就只剩一张空壳。

爱情最终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结婚了,一条是死掉了。海藻想想,觉得结婚对她来说估计是不可能的。也许,她的爱在不久以后会死掉。海藻安慰自己说:“结婚又如何?有一天,彼此厌倦了,会有另一个女人来跟你分享,婚姻虽然苟延残喘,却不也跟死掉差不多?”海藻叹气,躺在床上不想动。

海萍给她渲染了步入婚姻后现实的残酷性,但海藻却是在此之后,彻底将自己推入了深渊。

人往往所恐惧的,是自己所不能面临的深渊。

可越是害怕,越是逃避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发生。

海藻的这份沉沦,最终害了自己,也毁掉了自己的半生。

来源:温纾言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