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中吴石、朱枫在‘白色恐怖’中坚守信仰的模样,让我想起了村里的余熙烈士,剧中的故事就是余熙烈士的真实写照。”
“剧中吴石、朱枫在‘白色恐怖’中坚守信仰的模样,让我想起了村里的余熙烈士,剧中的故事就是余熙烈士的真实写照。”
连日来
随着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
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谍战剧
《沉默的荣耀》热播
闽侯县洋里乡梧溪村村民余依伯的感慨
在乡邻间引发共鸣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图源网络
这部聚焦隐蔽战线英雄的剧集,不仅引发观众热议,更让与梧溪村血脉相连的余熙烈士走进大众视野。他历经风雨的一生,无疑是这部热剧最鲜活、最具分量的本土注脚。
热剧上映
梧溪村村民追忆烈士
“每次看到剧中角色秘密传递情报的紧张情节,我就会想到余熙烈士。”在梧溪村620年历史的余氏宗祠里,村支书余小荣指着“余门英烈”牌匾介绍道,这块由民政部授予的牌匾,正是对余熙等余氏英烈的最高致敬。
▲由民政部授予的“余门英烈”牌匾•吴心钰/摄
余熙,1918年3月出生于洋里乡梧溪村,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在天津从事地下工作,曾为京津解放作出巨大贡献。1948年,余熙回梧溪村拜别父母,从祖祠祭拜后前往台湾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余熙•洋里乡供图
《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朱枫等烈士在台湾潜伏的生死考验,是余熙等无数革命者真实的经历。当观众为剧里的无名英雄泪目时,殊不知在洋里乡的山水间,就有这样一位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他曾化名余祥熙,以台湾农林厅副厅长的身份深入虎穴,与吴石、朱枫共同编织着隐蔽战线的情报网络 。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供出包括吴石、朱枫在内的大量地下党员,余熙也因此落入敌手。蔡孝乾叛变在剧中被艺术化为“海东青机密泄露事件”,剧中,特务通过跟踪、设局等手段逐步瓦解地下组织,真实再现了当年的惊心动魄。
不忘家国
孤苦少年投身革命
梧溪村的晨光,曾无数次洒在余熙少年时求学的路上。1918年出生的他,自幼命运坎坷——父母早逝,作为家中独子,他在余氏宗祠“忠勇传家”的家风浸润中独自成长。这座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宗祠,其16组旗杆石承载着耕读传家的传统,更孕育了世代相传的担当精神。怀揣“农学报国”理想的余熙考入福建农业大学,却在时代洪流中认清“家国不安,实业难兴”的现实。1940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于天津从事地下工作,为京津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
▲余氏宗祠•吴心钰/摄
“他离家时带走了宗祠‘忠勇传家’匾额的拓片,说这是他的‘精神护身符’。”据村中老人回忆,余熙临行前的话,早已埋下他坚守信仰的伏笔,也藏着这位孤苦少年对“家与国”最深刻的执念。
▲旗杆石•吴心钰/摄
1948年,台湾已笼罩在“白色恐怖”的阴霾下,余熙临危受命化名余祥熙赴台开展秘密工作。彼时,特务密布、监控森严,每一次联络都让余熙如履薄冰。“追剧时,我看到朱枫传递情报时的步步惊心,也看到吴石掩饰身份时向死而生的勇气,我不禁想到,余熙烈士当年也面对着这样凶险的环境,也是这样勇敢无畏!”追剧的梧溪村村民表示。
▲余熙烈士生平•洋里乡供图
1950年,因叛徒蔡孝乾出卖,中共在台地下组织遭受灭顶之灾,余熙与吴石、朱枫等1000余名地下党员被捕。面对酷刑折磨,他始终严守机密,用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1950年6月10日,32岁的余熙倒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与剧中牺牲的英烈们一样,把最后一口气留在了祖国的宝岛。
▲追认余熙为烈士的相关文件•洋里乡供图
漫漫归乡路
英雄事迹永传承
剧中,朱枫烈士的外孙女徐云初说,“外婆的归家路走了60年”,而余熙的“归乡路”跨越海峡,走了整整67年。
▲余氏宗祠内的革命纪念馆•洋里乡供图
2017年,余熙的骨灰从台湾运回,最终安葬于闽侯县皇天陵园,由闽侯县人民政府、闽侯县民政局主持召开余熙烈士追悼大会。故乡梧溪村为烈士余熙修建了革命纪念园,园内塑立的烈士雕像成为乡邻们寄托哀思的地方。如今,余氏宗祠内的展柜里,“忠勇传家”拓片、史料与烈士证静静陈列,诉说着这段跨越世纪的记忆。
▲革命纪念园•洋里乡供图
“追剧的感动,终究要化作铭记的行动。”随着《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洋里乡已组织多场“看剧忆英烈”主题活动,党员干部与村民们在余氏宗祠前、革命纪念园里重温余熙的事迹。如今的梧溪村,孩子们听着“孤苦少年成长为革命先锋”的故事长大,年轻人也主动参与烈士事迹宣讲,“忠勇传家”的家风在新时代有了新的传承。
“沉默的荣耀,不在镌刻的丰碑上,而在无名的坚守里”,剧中的台词,恰是余熙等烈士的真实写照。洋里乡党委书记吴星镜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余氏宗祠、村革命纪念园进一步打造“英烈记忆空间”,让更多人知道,《沉默的荣耀》里的信仰与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曾真实发生。
▲梧溪革命老区村•吴心钰/摄
这个秋天,追热剧的同时
不妨走进梧溪村
在620年的宗祠前
在革命纪念园的雕像旁
悼念这位“沉默”英雄
阅读他用短暂一生书写的荣耀
记者:陈舒凡
编辑:林丹(小) 洪婷婷
校对:黄子玲 洪婷婷
审核:王立强 陈燕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您点亮❤️,我们会更好”
来源:遇见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