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瓣3.8分,六成观众一星打下去,不是剧迷太苛刻,是导演真把观众当傻子了。
豆瓣3.8分,六成观众一星打下去,不是剧迷太苛刻,是导演真把观众当傻子了。
39岁演17岁知青,脸上还抹着高光,嘴唇涂得跟刚摘的草莓似的。
演高中生的女演员,穿着一模一样的蓝布衫,走路姿势像在拍时尚杂志。
这哪是下乡插队,分明是穿越来拍偶像剧。
观众不是不记得当年的苦,是记得太清楚了——那时候的姑娘,指甲缝里都有泥,笑起来眼角带皱,哪有人天天妆容在线还眼神清澈?
制作组怕是连老相册都没翻过。
知青衣服崭新得像超市刚上货,锅碗瓢盆锃亮能照人,屋里连个蜘蛛网都没有。
真当70年代是装修样板间?
数字背景糊得连风的痕迹都看不见,一转场就是P图课代表上台表演。
观众不是不懂技术,是受不了敷衍。
你连灰尘都不肯认真拍,凭什么要人家信你讲的故事?
剧情更是离谱。
知青题材本该是理想撞上现实、青春困在黄土地上,结果呢?
男主半夜翻墙去见女主,女主跟闺蜜为一件衣服翻脸,男主老婆难产,全剧一半在哭天喊地。
历史的重量没扛住,狗血的包袱全背上了。
观众想看的是那个年代的人怎么活,你给的是怎么爱恨情仇。
最让人火大的,是张可盈这事。
母亲张凯丽一句“给年轻人空间”,听着像慈母,实则把资源当私人物品。
别人家孩子为一个试镜熬夜背词,她家门口的门童都比你演得像农村姑娘。
可人家新戏又定她了,热搜立马换人,评论区炸了:是不是只要妈是老戏骨,演得再烂都能上星?
这剧不是败在演技,是败在态度。
观众能原谅演技青涩,但受不了装腔作势。
你用央视的牌子压人,以为我们不敢骂?
你拿老一辈的辛苦当背景板,以为我们记不住过去?
错了。
真正的好年代剧,不是衣服旧、布景破,是眼神里有光,是手指头有茧,是人对着黄土说“我信”时,那股子倔劲儿。
你连这点东西都懒得挖,就别怪我们把评分删成一片渣。
这年头,观众不怕你穷,怕你假装有钱。
你拍的是历史,不是偶像剧的替代品。
来源:哆哆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