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为甄嬛而死十年后,定情长笛碎甄嬛才悟,深情是伪装藏图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3 16:40 1

摘要:紫禁城的更漏声,一下,一下,敲在每一个失眠人的心上。寿康宫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却驱不散那份深入骨髓的孤寂。

01

夜,深了。

紫禁城的更漏声,一下,一下,敲在每一个失眠人的心上。寿康宫内,烛火通明,亮如白昼,却驱不散那份深入骨髓的孤寂。

甄嬛遣退了所有宫人,独自一人端坐在那张宽大的紫檀木罗汉床上。她身上穿着一袭石青色的常服,卸去了所有繁复的珠翠,只在发髻上斜插着一根素银簪子。即便如此,那份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属于圣母皇太后的威仪,依旧让她整个人看起来高不可攀。

今天是允礼的十周年祭。

十年了。那个在桐花台下,迎着漫天飞舞的合欢花,为她吹奏一曲《凤求凰》的白衣王爷,已经化作了尘土。那杯她亲手递上的毒酒,终结了他的一生,也终结了她心中所有关于情爱的幻想。

她缓缓起身,走到寝殿深处,打开了一扇小小的暗格。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梨花木制成的长条盒子。盒身已经被摩挲得温润光滑,可见主人对它的珍视。

甄嬛伸出保养得宜的手,指尖微颤地打开了盒盖。一支通体碧绿的长笛,静静地躺在明黄色的锦缎之上。

笛身光洁,泛着幽幽的冷光,仿佛还带着那个人身上的清冽气息。

这是允礼送给她的定情之物。也是他死后,她唯一的念想。

这十年,她从一个备受先帝宠爱、却也时刻如履薄冰的熹贵妃,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说一不二、权倾朝野的圣母皇太后。她的儿子弘曕,被过继给了果亲王一脉,承袭了允礼的爵位;她的养子弘历,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看似,她拥有了一切。

可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当夜深人静,那份蚀骨的孤独和对允礼的追思,便会如潮水般将她淹没。这支长笛,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她靠着回忆里那个人的音容笑貌,支撑着自己在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里,再多熬过一天,又一天。

她将长笛取出,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瞬间传遍四肢百骸。她将长笛贴在脸颊上,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那悠扬的笛声,看到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含笑望着她,轻声唤她“嬛嬛”。

“允礼……”她无声地呢喃,一滴清泪,终是没忍住,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了碧绿的笛身上,溅开一朵小小的、冰冷的水花。

02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透,总管太监小允子便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忧色。

“太后,该准备上朝了。”他低声提醒,将一件绣着金凤的朝服捧到甄嬛面前。

甄嬛睁开眼,一夜未眠让她眼中布满了红丝,却也让她的神情更添了几分冷厉。她看了一眼小允子,声音沙哑地问:“皇帝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小允子躬身答道:“回太后,万岁爷昨夜在养心殿批了一夜的折子,召见了吏部尚书和兵部侍郎,似乎……是在商议京畿防卫的调动事宜。”

甄嬛的动作一顿,接过茶盏的手停在半空。京畿防卫,向来由九门提督掌管,而现任的九门提督,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皇帝绕过九门提督,直接与兵部商议,其意图不言而喻。

她冷笑一声,将茶盏重重地放在桌上:“好啊,哀家的这位好儿子,翅膀是真的硬了。他这是嫌哀家活得太久,碍着他施展拳脚了。”

小允子不敢接话,只是将头埋得更低。

朝堂之上,气氛果然不同寻常。新帝弘历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过阶下百官。当他的视线与垂帘后的甄嬛相遇时,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多了一丝挑衅的意味。

议题很快就转到了甄嬛最担心的地方。一位由皇帝新提拔的御史出列,声色俱厉地弹劾果郡王弘曕,说他“年少狂悖,结交外臣,意图不轨,有负圣恩”。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谁都知道,弘曕是太后的亲子,弹劾他,就等于是在向太后宣战。

甄嬛端坐在帘后,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的软肉里。她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弘历登基十年,羽翼渐丰,他再也无法容忍一个权力过大的母后,和一个手握着先帝旧部人脉的亲王弟弟。

接下来几日,弹劾弘曕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入养心殿。朝堂之上,以皇帝为首的新贵势力,与以甄嬛为首的太后党羽,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表面上,双方引经据典,言辞恳切,皆是为国为民;暗地里,却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

甄嬛动用了自己所有的政治手腕,试图将这件事压下去。可她很快发现,这一次,弘历是铁了心要拿弘曕开刀。她的人脉和权力,第一次在皇帝的铁腕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风暴,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她和她的儿子席卷而来。

03

半月之后,一个惊雷在深夜炸响。

皇帝以“查抄逆党”为名,派遣禁军包围了果郡王府,将弘曕软禁在了府中。领头的,正是那位新任的兵部侍郎。九门提督竟然后知后觉,被完全蒙在了鼓里。

消息传到寿康宫时,甄嬛正拿着一块软布,心不在焉地擦拭着那支长笛。听到小允子带着哭腔的禀报,她手中的布帕“啪”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你说什么?”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听不出一丝波澜。

小允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太后!皇上……皇上他派人围了王府,把王爷给……给软禁了!还说……还说在王府里搜出了王爷与允礼旧部联络的信件,要……要以谋逆罪论处!”

谋逆。

这两个字,像两把淬毒的尖刀,狠狠地扎进了甄嬛的心里。她踉跄了一步,扶住了身旁的桌子,才勉强站稳。她知道,那些所谓的“信件”,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借口。弘历这是要彻底剪除她的羽翼,将她变成一个只能在后宫颐养天年的孤家寡人。

不,她绝不能让允礼唯一的血脉,毁在自己手里!

巨大的悲痛和愤怒,让她几近崩溃。她挥退了所有人,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寝殿里。窗外,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如同她此刻的心境。她像是困在笼中的猛兽,烦躁地在殿内来回踱步,脑中疯狂地思考着对策。

她的人脉,她的权力,她的智慧……在皇帝绝对的君权面前,似乎都失去了作用。

绝望之中,她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支长笛上。这是允礼留给她唯一的念想,是她十年来的精神寄托。她走过去,拿起长笛,想从这冰冷的玉器中,汲取一丝力量和温暖。

她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笛身,泪水无声地滑落。就在这时,她的指尖划过笛身中段的一个竹节时,忽然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这个地方,似乎比其他竹节要厚重一些。

她停下动作,将长笛拿到烛火下仔细端详。借着跳动的光芒,她惊恐地发现,在这个厚重的竹节接口处,竟然有一圈极其细微的、几乎与竹子纹理融为一体的刻痕。若非看得这般仔细,根本无从察索。

这支笛子,她珍藏了十几年,日日擦拭,夜夜陪伴,从未发现过这个秘密。

一个荒唐的念头,瞬间从心底升起。

难道……这里面藏着什么东西?是允礼当年未来得及说出口的情话?还是……别的什么?

甄嬛的心,狂跳不止。她看着手中的长笛,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她珍视了半生的信物,竟是如此的陌生。

04

疑云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驱散。

接下来的两天,甄嬛寝食难安。她将自己关在寝殿里,反复摩挲着那支长笛,试图找到打开那个竹节的方法。她不敢用蛮力,生怕毁了这件允礼唯一的遗物。

她试着用簪子去撬,用指甲去抠,可那道细微的缝隙严丝合缝,根本找不到任何突破口。这支长笛仿佛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时刻撩拨着她的心弦。

她不愿意相信,这份象征着他们之间纯粹爱情的信物,会藏着什么她不知道的秘密。她甚至有些害怕,害怕一旦打开它,那份她用整个后半生去守护和追忆的美好,会轰然倒塌。

可弘曕的处境,却让她没有时间去犹豫。从宫外传来的消息一日比一日糟糕。皇帝已经召集了宗人府和三法司,准备会审果郡王。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也开始纷纷上书,请求皇帝“严惩逆党,以正国法”。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她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一片冰冷。她这一生,斗倒了华妃,扳倒了皇后,甚至连先帝的江山,最后都落在了她的掌控之中。她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不会再有任何事能难倒她。

可她错了。当她最心爱的儿子命悬一线时,她才发现自己依旧是那样的无力。

小允子再次从外面带回了最新的消息,他的脸色比死人还要难看。

“太后……”他跪在地上,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宗人府……已经给王爷……定罪了。只等皇上朱笔一批,就要……就要……”

后面的话,他不敢再说出口。

甄嬛的身体晃了晃,眼前一阵发黑。她扶着窗棂,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定罪了。

这三个字,像三座大山,彻底压垮了她心中最后一丝情感的防线。她知道,现在已经不是沉湎于过去,顾及什么信物和回忆的时候了。为了救弘曕,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要亲手毁掉自己心中最珍贵的东西。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支静静躺在桌案上的长笛上。眼神中,所有的追思、爱恋和不舍,在这一刻,尽数褪去,只剩下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05

是夜,狂风卷着暴雨,狠狠地抽打着寿康宫的琉璃瓦,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道道惨白的闪电,不时划破夜空,将殿内照得忽明忽暗。

甄嬛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站在大殿中央。

她缓缓地走到桌案前,拿起那支碧绿的长笛。她最后一次用指腹轻轻滑过笛身,那冰凉滑润的触感,曾是她十年来的慰藉。

她将长笛举到眼前,透过昏黄的烛光,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漫天花雨中,为她吹笛的男子。他的眉眼,他的微笑,他的一切,都曾是她生命中最温暖的光。

“允礼,”她轻声开口,声音被外面的风雨声衬得有些缥缈,“原谅我。”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眼中最后一点温情也消失不见。

她高高地举起了那支长笛,手臂在空中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脚下坚硬无比的金砖地面,狠狠地摔了下去!

“啪——”

一声清脆到极致的碎裂声,在大殿中骤然响起,甚至盖过了外面的雷鸣。那声音,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划开了这十年的沉寂,也像她那颗在瞬间同样被摔得支离破碎的心。

那支承载了她所有爱与追思的长笛,应声而碎,裂成了数片碧绿的玉块,散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一切,都结束了。

甄嬛缓缓地闭上眼,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她为自己亲手打碎了最后一点念想而心痛,也为自己终于能从过去解脱而感到一丝轻松。

就在她准备转身,不再去看那片狼藉之时,一个极轻微的、滚动的声音,传入了她的耳朵。

她猛地睁开眼,低头看去。

只见在那些破碎的笛子残片中,从那截最厚重的、断裂的竹管里,滚出了一个用油纸紧紧包裹着的小小的卷轴。

那个卷轴,只有小指粗细,静静地躺在一片碎玉旁边,显得那样的不起眼,却又那样的触目惊心。

甄嬛,甄嬛的呼吸,在这一刻,彻底停滞了。

她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她死死地盯着那个小卷轴,一步一步,如同踩在刀尖上一般,缓缓地走了过去。

她弯下腰,颤抖着手,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将那个小小的卷轴捡了起来。油纸的触感,又冷又硬。

她深吸一口气,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挑开油纸的封口,将里面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展开。

那是一张极薄的绢帛。上面,用细如蚊蝇的小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那字迹,龙飞凤舞,潇洒不羁,她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允礼的笔迹。

当她看清绢帛上那些令人胆寒的内容时,她脸上的所有悲伤、追忆、不舍和心痛,都在一瞬间褪得干干净净。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冰冷刺骨的清醒,和一丝浓浓的、几乎要溢出眼眶的自嘲。

她看着地上那堆破碎的长笛,仿佛在看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她信了十年,念了十年的笑话。

她缓缓地直起身,将那张绢帛紧紧地攥在手心,指节因为用力而发出“咯咯”的声响。

她仰起头,看着寿康宫那高高的、描金画凤的穹顶,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初时还很轻,带着一丝压抑的颤抖,到后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厉,在这雷电交加的雨夜里,听起来竟比鬼魅的哭号还要骇人。

“允礼……好……好一个允礼!好一个痴情不悔的果郡王!”她几乎是从牙缝里,一字一句地挤出这句话。

“你骗得我好苦啊!”

一旁的敬妃恰巧端着安神汤进来,看到眼前这一幕,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尖叫:“太后!您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甄嬛猛地转过头,一双凤目里,燃烧着滔天的怒火和冰冷的恨意,“哀家怎么了?哀家是终于看清了!看清了这个男人的真面目!”

“这个男人?哪个男人?”敬妃大惊失色,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甄嬛没有回答她,只是将手中的绢帛狠狠地摔在地上,厉声嘶吼:“来人!给哀家备火盆!哀家要亲手烧了这肮脏的东西!!”

所有人都被太后这前所未见的癫狂模样吓傻了。小允子连滚爬地跑进来,看到地上的碎玉和甄嬛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太后息怒!太后息怒啊!这……这到底是……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啊?!”

“出了什么事?”甄嬛指着地上的绢帛,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你们都来看看!都来看看你们的好王爷,留给哀家的‘情书’!看看他那深情不悔的面具下,藏着的是怎样一副蛇蝎心肠!”

敬妃颤抖着捡起那张绢帛,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这怎么可能……王爷他……他怎么会……”

绢帛上,赫然写着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皇权更迭计划书!

06

那张薄薄的绢帛上,没有一句情话,没有半点相思。

有的,只是冰冷的权谋和精密的算计。

开篇,是一份长长的名单。上面用朱砂标记的,是朝中所有亲近果郡王一脉、可以被他暗中掌控的文臣武将。甄嬛的目光扫过,许多名字都让她心惊肉跳。这些人,如今大多身居高位,其中甚至有一部分,是她后来亲手扶持起来,以为是自己心腹的人。原来,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允礼的人。

名单之后,是更为详尽的计划。允礼用他那笔潇洒的字迹,冷静地分析了当时几位皇子的优劣、性格和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他制定了如何在雍正驾崩之后,利用朝局的混乱,或拥立弘曕,或扶持一个更容易掌控的傀儡,最终由他自己,或是他最亲信的人,在幕后彻底掌控大清朝政的完整方案。每一步,都滴水不漏,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变故。

而在计划的最后,甄嬛看到了最让她如坠冰窟的一段话。

那段话,明确地写着,要如何利用她——当时的熹贵妃,在后宫的地位和她对他那份“至死不渝”的感情,作为他联络内外、传递消息、并在关键时刻影响后宫局势、甚至左右皇位归属的,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棋子”……

甄嬛看着这两个字,浑身的血液都凉透了。

原来,是这样。

原来,她所以为的纯粹爱情,从一开始,就与他那勃勃的政治野心,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他或许是爱她的,这一点,她不怀疑。可这份爱,从一开始就不纯粹。这份爱,是他宏大计划中最锋利、最有效的一把武器。

他为她饮下毒酒,那赴死的决绝,既是为了保护她,更是为了保全这个庞大的计划,保全名单上的那些党羽,为他日后或许能实现的“翻盘”,留下最后的火种。

他算到自己必死,所以,他将这份最机密、最重要的计划,藏在了她最不可能怀疑、也最会珍视的定情信物之中。他笃定,她会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这支笛子,直到未来的某一天,这份计划能被他指定的后手启用。

多么精妙的算计,多么深沉的心机。

甄嬛终于明白了。她这十年所追思的,所怀念的,不过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一个泡影。她爱上的,是一个披着“痴情”外衣的绝代枭雄。她的爱情,从头到尾,都是他权谋棋局上的一步棋。

巨大的悲痛和被欺骗的愤怒,如山洪海啸般,几乎要将她撕裂。可就在这极致的情感风暴过后,她却迅速地冷静了下来。

她不再是那个沉湎于爱情幻影的小女人,她是大清的圣母皇太后。

07

第二日,天光大亮。

寿康宫内,一片死寂。宫人们战战兢兢,连呼吸都放轻了。

甄嬛端坐在梳妆台前,面色平静地任由侍女为她梳妆。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昨夜的癫狂和崩溃,只有一片冰冷的、如寒潭般的沉寂。

她换上了一身最为华贵的朝服,戴上了那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凤冠。当最后一支珠钗插入发髻,她看着镜中那个雍容华贵、威严天成的妇人,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她站起身,走到那个烧得正旺的火盆前。昨夜那张让她心碎的绢帛,和那堆已经摔成碎片的碧绿玉笛,都静静地躺在火盆旁边。

她没有丝毫犹豫,捡起绢帛,将它扔进了火盆。火苗“呼”地一下窜了起来,瞬间吞噬了那薄薄的纸张,将那些冰冷的阴谋和算计,化作了飞灰。

接着,她又将那些碎玉,一片一片地捡起,扔进了火里。

她要亲手埋葬那个名叫“允礼”的梦。她也要亲手,接过他留下的这份“遗产”,完成他未竟的“布局”。

但这一次,是为了她自己,和她的儿子。

深夜,皇帝弘历正在养心殿批阅奏折,却听太监通报,圣母皇太后深夜来访。

弘历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走进偏殿,只见甄嬛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茶。

“皇额娘深夜前来,不知有何要事?”弘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戒备。

甄嬛没有看他,只是平静地开口:“皇帝,哀家这里,有一份先帝爷时留下的东西,你或许会感兴趣。”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另一张纸,轻轻地放在了桌上。

弘历疑惑地走上前,拿起那张纸。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便在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那是一份名单。一份比他费尽心机查到的,还要详尽、还要触目惊心的名单。

“这……这是……果郡王的逆党名单?!”弘历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而微微发颤。

甄嬛缓缓端起桌上那杯已经凉透的茶,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她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是啊。哀家本想将它永远尘封,毕竟,人死如灯灭。可如今,为了保住弘曕,哀家想,或许……是时候该让它见见天日了。”

这轻描淡写的话语,落在弘历耳中,却不亚于一声惊雷。他瞬间明白了甄嬛的意图。他看着眼前这个白发已生的母亲,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寒意。她不再是那个会为他担忧、会为他骄傲的皇额娘,她是一个手握着致命武器,前来与他谈判的、冰冷的政客。

弘历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指着那份名单,沉声问道:“皇额娘如何能保证,这份名单……是真的?”

甄嬛终于抬起了眼,目光冷冽如刀,直直地刺向弘历:“哀家拿到的,是允礼的亲笔。至于哀家给你的这份,是真是假,皇帝大可以派人去查。名单上的人,哪些是近来与你作对的,哪些又是你早就想除去的,你比哀家更清楚。皇帝,哀家与你,是母子,也是君臣。哀家不想走到那一步,但你若非要逼哀家,哀家为了弘曕,什么都做得出来。”

她顿了顿,将茶杯放下,发出“嗒”的一声轻响,敲在弘历的心上。

“这份名单,可以帮你清除异己,巩固你的皇权。而哀家,只要弘曕平安。用一份前朝逆党的名单,换一个安分守己的亲王弟弟,这笔交易,皇帝以为如何?”

没有母子温情,没有亲情羁绊,只有赤裸裸的、冰冷的政治交易。

弘历死死地盯着甄嬛,从她那双平静无波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决绝。他知道,她没有说谎。如果弘曕出事,这份名单,连同它背后所牵扯的一切,将会成为颠覆他皇位的巨大风暴。

良久,弘历缓缓地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他朝着甄嬛,深深地一揖。

“朕,明白了。”他躬着身子,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皇额娘放心,弘曕是朕的亲弟弟,朕自会保他一世富贵平安,绝不会再让他卷入任何朝堂纷争。”

甄嬛站起身,理了理自己那华贵的凤袍,没有再看他一眼,径直向殿外走去。

“如此,甚好。”

当她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时,弘历才缓缓直起身,将那份名单紧紧地攥在手中,纸张的边缘,几乎要嵌入他的掌心。他与他的母亲之间,那最后一丝温情,在今夜,彻底断绝。

08

三日后,案情急转直下。宗人府递上新的奏报,称经过“详查”,发现果郡王府的所谓“谋逆信件”纯属伪造,乃是府中下人挟私报复。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诬告者严惩不贷。

果郡王弘曕被无罪释放,依旧保留亲王爵位,但被皇帝以“需静心休养”为由,收回了所有差事,命其在府中闭门思过。他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富贵闲王,远离了权力的中心,也远离了一切危险。

紧接着,一场以“清除果郡王余孽”为名的政治清洗,在朝堂之上,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手持那份“真假参半”名单的皇帝,精准地打击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将那些真正忠于允礼、却也并无二心的老臣悄然保下,而将那些两面三刀、或早已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官员,连根拔起。

不过短短数月,朝堂格局焕然一新,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甄嬛保住了儿子,也保住了自己圣母皇太后的尊荣和体面。她与皇帝之间,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平衡。他们依旧是母子,会在众人面前上演母慈子孝的戏码,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之间,只剩下了君与臣的相互制衡和彼此猜忌。

她赢了这场仗,却也输掉了所有温情。

多年以后,紫禁城的风雪,染白了甄嬛的鬓角。她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

在一个合欢花开得正盛的午后,她独自一人,再次登上了那座荒废已久的桐花台。风吹过,粉色的花瓣如雨般落下,落在她的肩上,发间。

她伸出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看着那熟悉的颜色,仿佛又看到了许多年前,那个穿着一身月白长袍,在花下为她吹奏长笛的俊朗王爷。他的眉眼含笑,温柔地唤她“嬛嬛”。

那一刻,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唯一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爱情。

可她现在终于明白了。

在这座深不见底的紫禁城里,根本就没有纯粹的爱情。所有的深情,背后都可能贴着权力的价码;所有的誓言,都可能藏着精密的算计。

允礼爱她,或许是真的。但他也毫不犹豫地算计她,将她当做自己权谋大业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她爱允礼,爱得铭心刻骨。可最终,她也不得不亲手摔碎他们的定情信物,利用他留下的“遗产”,去和自己的儿子做一场冰冷的政治交易,来换取生存的空间。

她赢得了这场与命运的博弈,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却也成了这座辉煌宫殿里,最孤独、最没有爱的那个人。

她看着满院绚烂的合欢花,它们开得那样热烈,却又那样寂寞。就像她那场自以为是的爱情,也像她这被权力包裹的一生。

甄嬛缓缓地闭上眼,一行清泪,终于从苍老的眼角滑落。

她这一生,终究,还是错付了。

来源:方圆故事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