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剧叫《独身女人》,一听就知道是个讲女性独立成长的大女主故事,结果突然官方宣布,把名字改成了《爱情没有神话》。
最近唐嫣的新剧改名这事儿,真是把不少网友的情绪一下子点了起来。
原本剧叫《独身女人》,一听就知道是个讲女性独立成长的大女主故事,结果突然官方宣布,把名字改成了《爱情没有神话》。
这么一改,网上炸锅了,各种说法都有。
有人嫌新名字太土气,有人觉得定位变了,也有人担心这剧是不是要变成那种老掉牙的偶像剧套路了。
其实这个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背后还真有点意味,值得多说两句。
首先,剧名这东西,确实挺关键的,说到底就是第一层包装。
你说一个剧,观众还啥都没看到,先看到剧名,这名字就决定了大家的第一印象。
原先那个《独身女人》,很直接,女主是谁、故事核心是什么,一下子就明明白白。
独身这两个字,在如今的语境下,已经不只是说“没人要”之类的意思了,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是不愿将就,是现代女性的觉醒和自我成长。
现在一改成《爱情没有神话》,感觉一下子变成了“谈恋爱故事”了,定位一下子就模糊了。
你要是没看介绍,光看名字,很容易以为这就是那种十几年前电视台大批量播的偶像剧,什么“女主遇见霸总”,两人你追我赶,最后发现爱情不是童话,啥的。
其实现在观众的口味已经变了。
以前偶像剧盛行的时候,大家爱看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女主遇见男主之后,什么都不顾、什么都舍得,现在其实已经看腻了。
大家更愿意看真实的人生,尤其是女性观众,喜欢那种女主有自己事业、有自己想法,不是为了男人活着的故事。
女主不再是那种“为爱而生”的角色,而是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顺带谈个恋爱。
像之前的《三十而已》《繁花》这些,就是靠这种现实气息火起来的。
唐嫣在《繁花》里演的汪小姐,正是这种类型,漂亮是漂亮,但更吸引人的是她的性格和清醒。
观众就是吃这一套,你要是回头再走过去那种套路,肯定会有人不买账。
剧组为什么要改名呢?
这背后其实还是市场的事儿。
一部剧投资那么多,肯定希望观众群越大越好。
大女主这种题材,虽然最近几年很火,但说白了还是主要年轻女性群体喜欢,收视率有天花板。
你要是写成“爱情剧”,一下子覆盖了更多年龄层,特别是那些喜欢“看恋爱故事”的大叔大妈也可能会点开。
改成《爱情没有神话》,可能就是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童话里那种梦幻爱情,而是更接地气、现实一点的恋爱。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定位模糊了剧本原来的味道,把“女主的成长”变成了“男女谈恋爱”,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哪年都能看到”的套路。
更可怕的是,这种改名有时候还会影响到剧集的实际内容。
本来拍的时候就是奔着“女主成长”为核心去的,结果后期剪辑和宣传一看市场,觉得“爱情”更容易卖钱,干脆把主线都往爱情方向推了。
最后变成“女主本来挺独立,遇见男主突然就啥都不顾了”,那还不如不拍。
大家不就是想看新时代女性怎么活得通透、活得漂亮么?
真的看“为了爱啥都能不要”的故事,现在谁还吃那套?
不管男女,谁都有自己的人生,谈恋爱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能一谈恋爱就变成“爱情至上”。
还有一点,关键是这个新名字太没新意了。
什么“没有神话”,说实话,十几年前偶像剧就爱用这种表达,什么“没有童话”、“没有奇迹”,实在是太过时了。
现在观众审美提高了,喜欢那种简单又有深意的名字,比如《繁花》《大江大河》,要么很诗意,要么很写实。
你突然来个《爱情没有神话》,一听就觉得是流水线偶像剧,缺了点质感。
名字太土,观众一开始就没兴趣点进来看,质量再好也容易被忽略。
其实这个问题,不止唐嫣这剧,很多剧组都会碰到。
剧名到底该往哪走,是突出内容,还是迎合市场?
你要是太迎合市场,最后品质也未必能保证。
观众现在是真的“挑剔”了,光靠剧名骗点流量,最后剧要是没料,口碑照样崩盘。
就像有些剧,宣传的时候夸得天花乱坠,结果一开播,剧情狗血、演技尴尬,弹幕全是“失望”“太烂”。
所以说到底,剧名只是“门面”,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说回唐嫣,这次能不能靠这个角色再上一层楼,其实大家还挺期待的。
她在《繁花》里算是真的破圈了,不再是以前大家吐槽的“傻白甜”,演得有点劲道,有点城市女性的锐利和柔软。
现在这个新剧,主创团队也不错,导演拍过《三十而已》,编剧是写《我的前半生》的,演员阵容也很扎实。
只要剧情不乱改、不往狗血方向去,唐嫣只要把林展翘这个角色演得有层次、有真实感,还是有可能让大家买账的。
观众其实很现实,剧名再差,只要内容好,还是会追。
哪怕大家现在都在吐槽“剧名土”,等预告片、正剧出来,真有料,口碑分分钟就能翻盘。
其实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已经不是靠几个明星和一个好剧名就能爆了,观众越来越聪明,剧本、表演、制作都得有水准才行。
你看现在的爆款剧,都是内容胜出,哪怕剧名一般,只要故事好、角色立得住,就能火。
比如《我的前半生》,名字也很普通,但内容扎实,演员演得好,观众自然跟着看。
现在唐嫣的新剧也是,别管名字咋样,关键还是看内容。
剧组如果能在宣传的时候多突出点“女主成长”“女性独立”的东西,而不是只拿“谈恋爱”当卖点,观众还是会愿意给机会。
说到底,这次唐嫣新剧改名事件,算是给行业敲了个警钟。
剧名不是随便定的,更不是只为了市场而改的,还是要和内容、观众口味相结合。
现在观众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其实一线的剧组都知道。
你要是硬改名字去捞流量,最后流量来了,口碑掉了,剧集的实际热度也保持不住。
再说了,现在社交网络这么发达,剧名一变大家马上就讨论,意见也不会藏着掖着,剧组要是没点底气,很难受得住舆论。
一部电视剧,名字是门面,内容是骨肉,演员是灵魂。
你要是门面不好看,骨肉又没营养,灵魂没劲头,观众直接就不买账了。
现在大家都在等着看《爱情没有神话》的预告片和正片,到底是大女主戏,还是普通偶像剧,这还真得等剧出来才能下定论。
剧组要是有魄力,不管名字咋样,把故事拍扎实了,演员演到位了,观众自然会为质量买单。
反过来,要是名字改了,内容也变了,最后啥都不沾边,观众一句“浪费时间”,这剧就彻底凉凉了。
其实影视行业,每次这种剧名争议,都能给后来人提个醒。
剧名和内容一定要匹配,不能光想着市场,得尊重观众真实需求和审美。
现在谁还被低级套路骗?
大家都明白,女主的成长比谈恋爱更重要,现实比童话更吸引人。
剧组要想拍爆款,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内容,别想着靠剧名耍小聪明。
观众不是傻子,好内容自然有市场,剧名只是锦上添花,千万别把它变成拖后腿的短板。
总之,这事最后还是要让时间和质量说话。
唐嫣能不能靠新剧再火一把,其实看她能不能在角色里有新突破,也看剧组能不能把故事拍得真诚动人。
名字咋样都是表面,真正能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有内容、有深度的作品。
等剧播了,大家一看,质量高,口碑自然就上来了,这才是正道。
希望以后剧组在改名字的时候,多听听观众的声音,别总想着迎合市场,还是要给观众和内容留点尊重。
来源:橘子味的小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