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难怪甄嬛会对雍正痛下杀手,和她回宫前见得这个人有关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22:39 1

摘要:甄嬛困守凌云峰的那些日子,虽远离紫禁城的尔虞我诈,却也尝尽了避世生活的清苦。腹中悄然孕育的,是她与果郡王允礼爱情的结晶,这份隐秘的喜悦,曾是支撑她熬过漫漫长夜的微光。可天不遂人愿,一纸“果郡王葬身大海”的噩耗,如惊雷般击碎了她所有的安稳——爱人已逝,腹中孩儿没

甄嬛困守凌云峰的那些日子,虽远离紫禁城的尔虞我诈,却也尝尽了避世生活的清苦。腹中悄然孕育的,是她与果郡王允礼爱情的结晶,这份隐秘的喜悦,曾是支撑她熬过漫漫长夜的微光。可天不遂人愿,一纸“果郡王葬身大海”的噩耗,如惊雷般击碎了她所有的安稳——爱人已逝,腹中孩儿没了父亲庇护,远在京城的甄氏一族更可能因她失势而陷入危局。那一刻,甄嬛心中所有的柔弱被彻底碾碎,唯有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必须回宫。

回宫之路注定布满荆棘,她需步步为营,从先帝废妃的身份中破局,重新获得皇上的青睐。筹谋间,她想起了隐居在此的舒太妃——那个曾在深宫宠冠一时,却最终被迫离宫修行的女子,也是允礼的生母。彼时的舒太妃,正因儿子的死讯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茶饭不进,甚至生出了求死的念头。甄嬛见状,急忙上前劝慰,言语间几经犹豫,终是将腹中怀有允礼遗腹子的秘密和盘托出。

这席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舒太妃瞬间从绝望中惊醒,可当她听闻甄嬛竟打算带着允礼的孩子回宫,让孩子认皇上为父时,积压的情绪骤然爆发,抬手便将桌上的茶碗扫落在地,瓷片四溅间,满是痛心与不解。甄嬛深知太妃的顾虑,耐着性子将自己的苦衷一一讲明:唯有回宫,借皇上的庇护,才能查清允礼真正的死因,才能护住腹中无辜的孩儿,更能保全甄氏一族不被牵连。舒太妃沉默良久,看着眼前女子眼中的决绝与无奈,终是缓缓点头,默认了这个近乎“屈辱”的计划。

而就在甄嬛准备启程回宫的前夜,舒太妃将她唤至身前,眼神凝重地给出了两条改变她一生的建议。第一条,便是让她务必摒弃对“帝王宠爱”的幻想——后宫之中,恩宠皆是镜花水月,今日可予你,明日便可收回,唯有将天下至高的权力握在手中,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护住想护之人,拥有想拥之物。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甄嬛心上,让她瞬间清醒:从前的情爱与天真,早已在凌云峰的寒风中消散,回宫后的每一步,都需以“权力”为盾。

第二条建议,则是提醒她务必对当今太后(昔日的德妃)多加提防。说到此处,舒太妃罕见地流露出几分悲凉与不甘,她向甄嬛坦露了自己当年的过往:曾经,她与德妃情同姐妹,在她因“摆夷人”身份遭众嫔妃孤立排挤时,唯有德妃始终对她笑脸相迎,主动亲近。可直到后来她才看清,德妃的“友善”不过是口蜜腹剑的伪装——她借亲近自己来取悦先帝,暗中却不断积蓄力量,待先帝驾崩后,便联合朝臣将她排挤出宫,让她落得个青灯古佛伴余生的结局。

“我当年便是错信了恩宠,轻视了权术,才落得这般境地。”舒太妃握着甄嬛的手,语气恳切,“你出身名门,聪慧过人,切不可重蹈我的覆辙。太后心思深沉,手段狠辣,你回宫后,务必对她小心应对,万不可露出半分破绽。”

舒太妃的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般点醒了甄嬛。她终于明白,回宫并非“避难”,而是一场更为凶险的“战场”,而太后,便是她回宫后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强敌。此后,甄嬛每一步都走得愈发谨慎:当苏培盛传来“皇上暂缓其回宫”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让眉姐姐(沈眉庄)暗中前往太后宫中斡旋,借眉姐姐与太后的微妙关系探听风声;待真正踏入紫禁城宫门,拜见完皇上后,她不顾舟车劳顿,立刻前往寿康宫拜见太后,言行举止间恭谨有礼,既不显得过分亲近,也无半分疏离,完美避开了太后的初次试探。

正是舒太妃的这两句提点,为甄嬛铺就了“搞事业”的开端。此后的她,彻底褪去了从前的温婉柔弱,一步步变得“狠而无心”:她借势扳倒华妃余党,瓦解皇后势力,甚至在得知允礼的死与皇上有关后,毅然联手叶澜依,最终终结了皇上的性命,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世人皆说“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可甄嬛的“狠”,始于舒太妃那句“唯有权力才可靠”的警示,始于凌云峰那场关乎生存与复仇的抉择。若没有当初舒太妃的一语点醒,或许便不会有后来权倾后宫的圣母皇太后,只会多一个在深宫浮沉中悄然湮灭的薄命红颜。

来源:新手剧小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