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7分钟!卢浮宫大劫案的盗贼看过这部电视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10:40 1

摘要:一伙伪装成施工人员的蒙面劫匪,分工配合,操作升降装置,从外墙潜入卢浮宫阿波罗画廊,盗走拿破仑时期多件“无法估量历史价值”的皇室珠宝。

10月19日上午,巴黎的卢浮宫上演了一出让人目瞪口呆的“惊天魔盗团”事件:

一伙伪装成施工人员的蒙面劫匪,分工配合,操作升降装置,从外墙潜入卢浮宫阿波罗画廊,盗走拿破仑时期多件“无法估量历史价值”的皇室珠宝。

10月19日,卢浮宫 图据视觉中国

被盗珍宝: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资料图)

据外媒爆出的作案画面显示,嫌疑人戴黑色头套,身穿建筑工服装,手持角磨机(一说切割机),“堂而皇之”地破坏展柜,抢走藏品,前后用时仅7分钟。

当时,有卢浮宫员工发现并报警,还遭受贼匪威胁。

媒体报道的盗宝嫌疑人身影画面

犯罪分子逃离后,其中一件珠宝在馆外找到,据悉为欧仁妮皇后王冠,镶嵌着上千颗钻石和宝石,找到时已受损。

欧仁妮皇后皇冠(资料图)

很多网友感慨,电影里看盗贼进博物馆窃宝,要破解各种机关,一步都不能出错,怎么真实世界的盗贼如此简单粗暴?

而且,世界顶级博物馆的安防水平就这?

其实,卢浮宫从来就不是固若金汤。法国人自己就曾“自黑”过那里的安保系统。

2021年,法国导演卢德维克·伯尔纳和路易斯·莱特里尔,执导了一部悬疑犯罪剧集《亚森·罗宾》,该剧第一季讲述的就是卢浮宫王后珍宝项链被盗。

夜幕下的卢浮宫,《亚森·罗宾》剧照

主角阿桑是怎么完成这项任务的呢?

首先,他凭借花言巧语和撒谎技术,骗得主管信任,成为卢浮宫清洁工。工作流程就是过安检,入更衣室换衣,推清洁车及工具,打扫卫生专区。

工作时,他与德拉克罗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擦肩而过,背对意大利名画《加纳的婚礼》,抬眼便与《蒙娜丽莎》相视一笑。直到他被一条镶嵌有太多钻石的项链吸引。

这条项链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送给王后的。后来辗转流入拿破仑之手,被他转赠皇后约瑟芬。之后又环游欧洲,从沙皇到君士坦丁堡,最后流入某豪门望族。阿桑决定在这条价值连城的项链拍卖之际,盗走它。

“进去是清洁工,出来就是百万富翁。”

阿桑的口号如此响亮,计划更是周密。

他故意向三个混混借高利贷,到期不还,并提出盗宝,诱惑他们加入,结成团伙,并给出一个极有可能成功的逻辑:像他们这种不起眼的清洁工,总会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视若无物。

越是不被看见的人,越有可能躲过所有高管、负责人的注意。

四人团伙中,阿桑,博物馆内部人,情报提供者;三个混混分别是审时度势的领导者大哥,浑身肌肉的勇猛壮汉二哥,以及爱鼓捣电子设备、驾驶汽车的三弟。

拍卖当天,他们兵分两路,阿桑假装富商,去竞拍项链,吸引全场目光。同时,三个混混假扮清洁工混入内部,展开行动。

他们进入全馆唯一无监控的地方——清洁工更衣室后,故意制造声响,吸引两名保安过来查看情况,趁机打倒他们。大哥二哥换上保安衣服,三弟则去监控室,击昏成天懈怠、偷懒的工作人员,关闭全场监控。

盗宝之前,阿桑就说,关闭监控后2分钟触发警报,警察接到消息后2分钟开始行动,3分钟赶到卢浮宫,算下来,“你们有7分钟时间逃走”。

昨天(19日)卢浮宫大盗窃宝及逃走的时间,正是7分钟!

不知道是现实参考了影视剧,还是影视剧过于逼真而指导了现实。

进入7分钟倒计时,三弟撤到卢浮宫外,进入提前准备的车里,等候大哥二哥。与此同时,阿桑强势开出6000万欧元天价,秒杀一切富商,拍下女王项链。后台准备付款时,他要求看一眼项链,拍卖员输入密码,打开保险柜,取出项链,而一旁佯装成保安的大哥二哥当即反水,扑上来暴力夺走项链,从阿桑提前探好的员工通道,跑到馆外,与三弟会合,乘车离开。

此时,刚好7分钟。

当然,后续其实是阿桑骗了所有人。他早就制造出赝品。在大哥二哥抢项链之际,偷偷换走真项链,并丢到垃圾桶。当三个混混被警察抓捕,阿桑继续以清洁工身份处理垃圾。而这堆恶臭的垃圾,是唯一不会被安保员详细搜查的东西。

“进入是清洁工,出来是百万富翁。”阿桑盗宝计划成功。

除了《亚森·罗宾》,还有一些电影、电视虚构过卢浮宫盗宝或失窃案。

法国导演让-保尔·萨罗米执导、苏菲·玛索主演的2001年电影《卢浮魅影》,是一部盗宝奇幻片。女主住在卢浮宫对面的老楼,无意中打通地下通道,夜入卢浮宫后,被木乃伊鬼魂附身,要她盗窃古埃及文物。

据悉,这是首部获准在卢浮宫实拍的影片。

《巴黎谜案》系列剧集中的《卢浮宫谜案》也曾拍过神秘大盗,利用欧仁妮皇后(也是本次卢浮宫盗宝案,被盗又拾回其王冠的那个欧仁妮,拿破仑三世之妻)珠宝展的机会潜入卢浮宫盗窃。

其实不止于卢浮宫,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盗宝案件,每隔几年便会涌出一桩。

2008年,一个盗窃团伙,闯入瑞士苏黎世的“比勒基金会”博物馆,盗走了四幅分别出自梵高、塞尚、德加和莫奈的天价油画。

2010年,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五幅名画被盗,包括毕加索的《鸽子与豌豆》、马蒂斯的《田园曲》等。2017年,三名窃贼被捕,却声称画作已毁(谁会信?)……

毕加索画作《鸽子与豌豆》

2012年,荷兰鹿特丹的“康索现代艺术中心”有7幅画,含毕加索、马蒂斯、莫奈等,被一个团伙窃走。

还有希腊国家美术馆、德国绿穹珍宝馆、荷兰辛格·拉伦博物馆,以及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法国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国家陶瓷博物馆等都曾遭遇入室行窃,且被盗藏品均价值不菲。

绿穹珍宝馆 图据视觉中国

诸多博物馆因其稀世珍藏而名扬世界,而名利正是一面照妖镜,让那些不惜冒险犯罪的贪婪丑相逐一显形。

回顾博物馆被盗史,最有名的,甚至称得上“盗窃鼻祖”的,还是出自卢浮宫与它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

1911年8月,曾在卢浮宫工作,切割裱画玻璃的意大利工匠文森佐·佩鲁贾,利用自己对卢浮宫的了解,趁人不备,解除《蒙娜丽莎》的玻璃罩,将画作取下,藏入工作服内,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出去,消失于巴黎的晨雾中。

卢浮宫镇馆之宝《蒙娜丽莎》 图据视觉中国

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和诗人阿波利奈尔都曾被怀疑是窃贼或幕后主使。警方调查之后,方才澄清二人的无辜。至于真正的窃贼,逃过警察询问后,将画作藏于自己的公寓,两年之久,想要脱手,联系佛罗伦萨的画廊老板。老板当即通知警方。于是佩鲁贾被捕,失窃的《蒙娜丽莎》被寻回。

有趣的是佩鲁贾的辩护词,他称,《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名作,所以他的行径不是偷,而是拿回属于他们意大利人自己的东西。一度有意大利人称他为“国家英雄”。后来,他服刑数月出狱。

当时的报纸,刊登《蒙娜丽莎》被盗消息

关于他是否受人指使,坊间有多处流言。毕加索卷入其中,一度与挚友决裂,也甚是好笑又可悲。幕后种种,稍加想象,便是一部精彩的小说;2013年,西班牙导演将这段往事拍成《毕加索的背叛》,只不过影片聚焦的是毕加索的友情而不专注于盗宝。

有趣的是,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还致敬了《蒙娜丽莎》被盗事件,它让《神偷奶爸》里的小黄人偷走《蒙娜丽莎》,最后又使之漂浮于塞纳河上。法国人是懂得自我开涮的。

图据CCTV5转播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画面

博物馆,尤其是卢浮宫这种世界级的,随便一幅画作、一个雕塑、一件珠宝就价值连城的博物馆,在里面遑论偷盗,哪怕吐个痰、泼个油漆,都是特大新闻。

起一次歹心,犯一次罪,即使抢来拿破仑时期的华贵珍宝,即使它们的价值高达千万欧元,你怎么逃过缉捕,躲过监控,进行销赃?

一个风险、代价、惩罚措施无限大的犯罪行径,为什么总有所谓的大盗前仆后继?

最直接的原因,大概还是钱。

譬如法剧《亚森·罗宾》里的三个混混,当得知女王项链起拍价是两千万欧元,他们心动了。

宁浩喜剧《疯狂的石头》逻辑与之相似,那块翡翠引来国际大盗和本地窃贼的明争暗夺,为的就是最朴素最易理解的原因——钱。

张国荣、周润发主演的《纵横四海》远赴法国某富豪城堡,窃取名画,本能的动机还是钱。

哪怕是偷《蒙娜丽莎》的佩鲁贾,两年后想要销赃,直接喊出了高价。

当财富带来的巨大诱惑,远胜于对冒险和惩罚的恐惧时,这帮贼人可能就上路了。

但人的动机往往是复杂多维的,并不呈现数学的清晰。也许去博物馆盗宝的犯罪行为中,还包含了一种挑战或是破坏的极致心理。

他们想挑战什么?

或许是看守人类文明文化结晶的安保系统,或许是世人对一个美好的智慧的集合体的维护,或是一个在所有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此彰显自己的智商与能力。哪怕输了,也可能会像佩鲁贾一样,成为《蒙娜丽莎》传奇故事中的一个配角而永载史册。

当时的报纸,漫画式还原《蒙娜丽莎》被盗场景

有时,挑战带来的诱惑,比财富更大。

西方奇幻小说构思的巨龙,总是看守着黄金。那些骑士、武士、好汉、盗贼们,哪怕是付出死的代价,也要勇闯龙穴,除了渴望财富,更是将之视为对自己勇气与名声的一次试炼。

《霍比特人》系列里的史矛革巨龙,守着金币

正如《亚森·罗宾》的主角阿桑,他入卢浮宫窃宝的真正原因,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片中的王后项链,与他父亲多年前被诬陷以致惨死的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盗宝是寻找真相,为父复仇。

又如《纵横四海》里的张国荣、周润发,他们偷画是为了钱,但也饱含了一种心绪——这幅名画可以还盗贼老大,也是他们的养父的养育之恩,从此恩怨两清,江湖再见,去过他们潇洒自在的生活。

至于19日卢浮宫大盗的动机是什么,等到法国警察抓获他们,自会真相大白。但无论什么动机,犯罪的既定事实不可更改,也必将受罚。

正如偷《蒙娜丽莎》的佩鲁贾,哪怕举起爱国的旗帜,也不能让他免罪。他仍要入狱服刑。

来源:江城高校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