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前期的甄嬛明明低调隐忍,为何第一次在御花园见到余莺儿,就敢硬刚盛宠的她?
甄嬛传:前期的甄嬛明明低调隐忍,为何第一次在御花园见到余莺儿,就敢硬刚盛宠的她?
文/宁静致远
甄嬛刚入宫的时候,一直是遵照父亲的教导行事,向来低调隐忍,不想招惹是非。
然而当余莺儿在御花园招呼她过来说话,她却坐在秋千上不动;
更以自己位分比余答应更高为由,要求余莺儿学流朱向自己行大礼。
要知道,此时的余莺儿正是皇上最宠爱的人,连身为贵人的眉庄都要忍气吞声给她让道。
那么仅为常在的甄嬛,为何偏要选择和她硬刚呢?
01知晓对方底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余莺儿只因对出诗句“逆风如解意”的下一句,便获得了皇上的宠幸;
又因会唱几句昆曲,得了“妙音娘子”的称号,一时盛宠无双。
但甄嬛从眉庄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便立刻知道余莺儿犯下了滔天大罪。
因为除夕夜倚梅园内,说出“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句诗的正主,本就是她自己。
余莺儿不过是偷听到了这句诗,却敢冒名顶替,伪装成那夜与皇上邂逅之人,这无疑是欺君罔上的大罪。
何况余莺儿此前只是倚梅园内负责整枝的宫女,家世出身本就低微;
更遑论大年三十夜,主子仍在派遣她干活,可见她在宫女之中,地位也属低人一等。
正因为甄嬛既摸清了余莺儿的家世底细,又知晓她是靠假冒才女才换来的恩宠。
她清楚这盛宠不过是用谎言堆积起来的。
正因为甄嬛知晓余莺儿的底牌,拿捏住了她的命脉,她才敢硬刚这位看似得势的“妙音娘子”。
02懂得礼法护友
甄嬛敢硬刚余莺儿,不仅因摸清了她靠谎言上位的底牌,更因余莺儿此前的种种行径,早已触碰到了她的底线。
其实甄嬛出手之前,已经听过太多这位余答应的胆大妄为之事了。
而且这些事情一一指向的都是甄嬛团队的姐妹,特别是她最要好的姐姐眉庄。
欣常在与淳儿碰上余答应,一个被关进了慎行司,一个吓得哭哭啼啼跑来找甄嬛。
安陵容更是被余答应当众取笑“完璧归赵”。
更可气的是,余答应仗着皇上的恩宠和华妃撑腰,遇上眉姐姐不但不下轿行礼,反而要身为贵人的眉庄让道。
这一次余答应让甄嬛过去说话,分明就是要找甄嬛的茬,想要故技重演,羞辱甄嬛。
甄嬛向来都是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甄嬛深知如若这一次让她欺负了,将来还会有第2次,第3次,……第10次。
何况自己的位分确实比余答应更高,而在礼法森严的后宫,下位者不可以下犯上,要她行礼是正当行为,无论闹到皇后还是皇上那里,甄嬛都是有理的那一方。
正因为甄嬛知道自己占理,礼法上占优势,她才敢直面余莺儿的挑衅而不退缩。
03硬刚破局承宠
之前甄嬛想要避宠获得安宁,然而事实证明在这后宫当中,越是隐忍退让,越被人欺负。
余莺儿的嚣张与得宠,恰好成了甄嬛调整战略的契机。
甄嬛传已经认定余莺儿一个冒牌货都能够上位成功,她这个正主去争宠应该胜算更大。
甄嬛传已经把秋千架搭在了御花园,而且此时一首《长相思》,已经与皇上有过交流。
虽然皇上是以果郡王的身份与她交谈,但凭甄嬛的敏锐来看,应该是已经识破了皇上的身份。
一个四十几岁的人和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的区别,甄嬛应该看得出。
只是她还在玩欲擒故纵的把戏而已。
既然甄嬛已预备争宠,她便决意从对付余莺儿开始,迈出自己在后宫主动破局的关键一步。
如若与余莺儿硬刚对峙,甄嬛绝对不会落下风。她的伶牙俐齿从没在别人面前输过。
如果余莺儿争不过,打小报告到皇上面前,那甄嬛便正好据理力争,让皇上看到她的才华,揭穿余莺儿的真面目。
正因为甄嬛已决定承宠,才敢于迎头赶上,借与余莺儿的对峙撕开后宫破局的口子。
写在最后:
甄嬛知晓对手底牌,又有礼法做保障,她算准了余莺儿外强中干,也摸清了皇上对“倚梅园邂逅”的在意。
若闹到御前,既能凭才学让皇上注意到自己,又能顺势揭穿余莺儿的假冒之实。
这一刚,既是对隐忍过往的告别,更是她主动争宠、为自己与姐妹在后宫谋立足之地的第一步。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