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耀眼》《入青云》《宴遇永安》连播,轻喜偶像剧还讨巧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08:12 1

摘要:不难发现,近些年随着大量项目的密集上线,轻喜偶像剧的审美疲劳困境也日益凸显。失去新鲜感的加持后,这类剧集的创作之路正越来越难走。

搜狐娱乐专稿(木子/文)

轻喜风快成偶像剧的标配了,以近期为例,无论是《许我耀眼》还是《入青云》《宴遇永安》,剧情都是以此为一大卖点。

不难发现,近些年随着大量项目的密集上线,轻喜偶像剧的审美疲劳困境也日益凸显。失去新鲜感的加持后,这类剧集的创作之路正越来越难走。

轻喜风席卷偶像剧

轻喜偶像剧频繁的出现在国产剧市场上,近期就有三部分量不小的作品接连播出。

首先是出其不意的现偶《许我耀眼》,前期剧情一度对标韩剧《安娜》,从假面女主播设计豪门继承人的婚姻谎言开始,后期却画风突变,直接让豪门继承人开启全家出动的搞笑追妻路,因而被观众调侃为“高开癫走”。

古偶这边有《入青云》《宴遇永安》同期播出,前者是武力值爆表、心眼子贼多的戏精夫妇相爱相杀的设定,后者是一家人穿越到古代开饭馆,女主顺带跟误以为是老祖宗的男主相恋的故事。

行业对于轻喜偶像剧的看好,源自近些年不少项目的大获成功。

《入青云》《宴遇永安》幕后主创其实有所重叠,它们的编剧同为纪桑柔和丁璐,二人曾经的代表作正是《卿卿日常》—这部近些年极为出挑的轻喜古偶。

在此之前,轻喜元素更多与甜宠题材结合出现在中小体量的剧集之中。诸如《传闻中的陈芊芊》《双世宠妃》《我,喜欢你》《月光变奏曲》等,都是以“小而美”姿态成为黑马之作的轻喜偶像剧。

而彼时的头部偶像剧里,《楚乔传》《扶摇》《锦绣未央》这类强调权谋斗争与虐恋纠葛的大女主剧才是主流。

但随着市场审美偏好的变换,不少观众开始渴望更解压愉快的观剧体验,创作者当然也捕捉到了这种情绪,于是轻喜偶像剧的赛道迅速获得重视。

《卿卿日常》只是成功项目之一,同年播出的《星汉灿烂》《苍兰诀》《我可能遇到了救星》以及后续播出的《与凤行》《永夜星河》《折腰》等剧,市场表现都有目共睹。

此外,《护心》《神隐》《田耕纪》《四海重明》《四方馆》等古偶,《你也有今天》《我的反派男友》《滤镜》等现偶,也在持续充盈着轻喜偶像剧的内容。

再来看待播偶像剧,轻喜风势头不减。比如《逍遥》《逐玉》《成何体统》《天才女友》《耀眼》《你好1983》《有戏》等剧的释出物料里也有轻喜元素。

红利期过了?

不可否认,轻喜偶像剧起初确实以其新颖讨巧的风格令人眼前一亮,但随着同类作品的大量涌现,观众已逐渐从惊喜转向疲倦,市场的过度依赖正不断消耗这一题材的吸引力。

事实上,轻喜风的泛滥不止于偶像剧领域。在更早的男频大男主剧赛道上,它就证明过自身价值,因此《庆余年》《赘婿》取得佳绩后,几乎每一部新推出的类型剧都不可避免地叠加了轻喜元素,仿佛非如此不足以吸引观众。

以近期作品为例,《赴山海》改编自温瑞安的传统武侠小说《神州奇侠》,剧版不仅加入了奇幻穿书的设定,还强行植入大量轻喜桥段,可惜融合效果不佳,最终播出成绩也远不及预期。

当轻喜元素不再具备题材红利,就到了真正考验创作者功力的时候。而当前许多作品最让观众诟病的,正是对基本逻辑的轻视。

例如《四方馆》中,女主混入长乐城的方式竟是随手偷取路人“路引”,这种不合理的情节设计不仅毫无喜感,更是对观众智商的看低。

《你也有今天》中,长期失眠的男主只要听到女主的歌声就能安然入睡,如此设定固然是了突显男女主天生一对,但也实在经不起推敲,只有“不细究”才能看下去。

此外,要知道,部分剧集的基础设定可能并不适合走轻喜路线。

比如《田耕纪》拥有大篇幅的宅斗情节,主角面对极品亲戚纠缠不休,赚钱进度缓慢拖沓,这样的剧情与其以年轻化的“撒欢搞钱剧”为定位,还不如直接做成古代版家庭伦理剧,或许更能吸引来对口的观众群体。

《许我耀眼》同样如此,剧集后半程或是为追求圆满结局而强行转向喜剧处理,导致主角人设前后不一,令不少观众感到违和。从剧作完整度来看,这种牺牲角色逻辑的处理方式也并不高明。

可见,轻喜风并非万能配方。在观众审美日益提升的当下,唯有在逻辑自洽、题材适配等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真正赢得更多认可。否则,再讨巧的风格,也难掩内容不足和创作惰性。

向成功作品取取经

尽管当下创作优质的轻喜偶像剧确实面临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型失去了价值。恰恰相反,这正是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从已有的成功案例中汲取宝贵经验的时候。那些备受认可的作品,其成功绝非仅仅依赖于一时的题材红利。

目前市面上的偶像剧大多改编自网文IP,若决定保留原作的基本设定,就需要审慎考量其是否适合走轻喜剧路线。

九鹭非香是当下轻喜古偶剧中备受欢迎的IP作者之一,她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巧妙利用人设反差来自然铺陈笑点。

例如《苍兰诀》中小仙女与大魔王互换身体被迫结成同盟,《与凤行》里逃婚的女战神被看似病弱的“凡人”当宠物收养,这类反差设定所制造的轻喜效果不太会出现逻辑硬伤。

当然,原著与剧集要分开来看,改编时也可以不保留原设定,这更需要主创有明确定位和扎实功底。

比如《卿卿日常》原作《清穿日常》是现实向穿越言情文,但剧版把其中展现封建制度对女性压迫的一面进行了弱化处理,同时增加大量女性互助的情节,这种颠覆性改编在得当处理的前提下,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尽管部分观众认为剧版失去了原作的反思性和悲剧感,但不能否认的是,更多观众也接受了这样的呈现方式。

更重要的是,这些剧集能够取得成功,并不只靠轻喜元素的运用得当。

对于偶像剧来说,“好嗑的CP”仍是核心。《卿卿日常》的男女主在剧外没有形成大势CP,但在剧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而《苍兰诀》让“棣欣引力”大爆、《与凤行》是赵丽颖和林更新二搭,这两对CP在剧内剧外的粉丝量都非常可观。

此外,轻喜剧中笑点的设置尤为重要。

如上所述,依托于剧情的反差设定或巧妙编排制造笑点,往往比生搬网络热梗更为有效。这样的笑点普适性更强,也更有利于保证剧集质感。而过度依赖流行梗容易导致观众评价两极分化,且不利于作品的长尾效应。

《神隐》的“搞里头”梗、《四方馆》化用“海底捞生日歌”的桥段等,都引发过出戏和俗套的差评。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演员的表演始终是决定全剧品貌的关键。

喜剧表演格外讲究节奏的控制、分寸的拿捏与细节的打磨,稍有不慎就会滑向过火与尴尬。外形出众的演员在诠释喜剧戏份时,本身不具备天然的亲和力优势,若再因顾及形象而束手束脚,效果更是会大打折扣。

来源:搜狐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