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99%的人不知道,他才是最了解吴石将军的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10-21 08:18 1

摘要:答案既不是他的夫人王碧奎,也不是副官聂曦,而是紧盯着他不放的保密局特务谷正文。

《沉默的荣耀》剧中,谁是最了解吴石将军的人?

答案既不是他的夫人王碧奎,也不是副官聂曦,而是紧盯着他不放的保密局特务谷正文。

吴石被捕后镇定自若,回答滴水不漏,特务们翻遍他的办公室和家里,却一无所获。

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定不了吴石的罪,这让毛人凤很是头疼,担心不好收场。

他冷不丁问起:吴石可有软肋?

谷正文回答,吴石最大的弱点就是重感情,讲情义。

据他观察,吴石有两次亲自开车外出,一次是交通员张灏死后,吴石以防务视察为名经过译电员谢仲豪楼下;

第二次是吴石深夜去见被台工委营救出来的林义良。

还有,吴石的司机小钱死于特务之手,吴石在医院怒不可遏,动手打了特务叶翔之。

这桩桩件件在谷正文看来,皆是他容易暴露自己的破绽之处。

毕竟,感情用事,这可是情报人员的大忌啊!

没错,吴石将军虽为国府高级军事将领,有“十二能人”之称,却并未受过专业情报训练。

他冒着危险为我党秘密传递重大军事情报,其实是赌上了身家性命和一家老小的安危。

既在刀尖上行走,冷静、果敢与坚毅缺一不可。

甚至在非常时刻,还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意愿。

剧里有个名场面:在庆祝“金门大捷”的庆功宴上,老蒋让周至柔和陈诚去游说吴石给白团当日语翻译。

吴石明明内心波涛翻涌,脸上却波澜不惊,他并未明确拒绝,只是默默地喝下一口口红酒。

吴石的儿子竟成死于日本人的轰炸,国民党内人人皆知吴石对日本人有刻骨仇恨,蒋介石却非要点他的将,皆是因为无论从战略战术等军事思想上,还是日语水平,军中皆无人能及;

况且,老蒋还指望他拿出作战概要来呢!

吴石在内心作着激烈斗争。

他之所以不拒绝,是深知这是个获取西南前线军事情报的绝佳机会,能够助力解放军尽快解放成都和重庆等城市;

但给日本人当翻译,如何去跟夫人解释?她情感上很难接受。

还有,即便接受这个差事,也不能太快答应。

毕竟在此之前他刚刚力挺陈将军,认为国府当日本战犯当顾问简直荒谬之极,让口出狂言的尹师长在众目睽睽之下给陈将军道了歉。

这么快改变态度,难道不会引起陈诚他们的怀疑?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

但吴石却在午夜惊醒。

他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竟成在海边向他走来,衣衫褴褛,满身硝烟,喊着“爸爸,我疼”!

醒来的吴石没有沉溺于丧子之痛中,而是驱车到“国防部”加班,提前熟悉西南的情况,才能弄清楚老蒋和日本人的战略意图。

既然蒋介石亲自把刀递到他手里,他就要助刘邓大军拿下西南,让顾祝同溃不成军,让老蒋知道用日本战犯做顾问是多么地无耻可笑!

在当白团翻译这件事上,吴石感情用事了吗?

没有,他的理智从始至终都战胜了情感。

即便老战友陈将军误解他,他也并不解释,只是在陈将军临走的时候,让聂曦送上一包驴肉火烧,那是陈将军日思夜想的家乡风味,他一定懂是什么意思。

谷正文判断吴石容易动感情,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在大局上,他能够做到冷静从容,不顾个人荣辱,但对同志却是充满善意与关怀。

他为小钱兄妹之死洒过热泪,为林义伟(张灏本名)的牺牲而动容,他不忍让林家后继无人,所以才甘愿冒险去营救他的弟弟林义良。

这不仅仅是出于情义,而是对战友与身边人的爱护、责任与担当。

他岂能不知道自己有暴露的风险,但在他看来,每一个战友同志的生命都弥足珍贵,不能无谓牺牲。

谷正文自以为看透他,但他又怎会不清楚谷正文的企图?

当谷正文故意给他念聂曦的遗书,透露陈宝仓已经招供,承认自己收集情报在吴石家和朱枫接头,只要吴石能提供陈宝仓通共的证据,案子就即将了结的时候,吴石再也经受不住内心的汹涌与愧疚。

聂曦把罪名都揽到自己身上,陈宝仓情愿为他赴死,他们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可他又岂能苟且偷生?

所以,吴石很淡定地承认自己就是“东海”。

他笑着对谷正文说:你成功了,你找到了我的软肋,但这软肋恰恰也是我们的盔甲!

吴石提出见陈宝仓一面,谷正文同意了。

陈宝仓千方百计为他打掩护,希望能为他脱罪。

但吴石直截了当地问:情报送出去了吗?

陈宝仓愣住了,还想再替他掩饰,吴石却告诉他,已经向谷正文承认自己就是东海。

陈宝仓叹道你这是何苦呢,但吴石却为舟山防御图安全送达华东局而倍感欣慰。

在审讯室里,两位国军高官谈笑风生,回忆起并肩打鬼子的峥嵘岁月,以及在桂枊战役时立下的同生共死的誓言。

“我吴某何德何能,这辈子能拥有你这样生死与共的朋友?”

“虞熏兄,值吗?”“值!”

既如此,便如此!

两人开怀大笑,双手紧握在一起,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视死如归。

审讯室外。

蒋经国与毛人凤面色晦暗,尴尬之极。

毛人凤深感困惑,为何吴石享受着高官厚禄,深得“总裁”器重,却要投靠共党?

吴石坦然道:我从来没有加入过共产党,也没有背叛过党国。

我忠诚的是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党国,而不是现在这个人人蝇营狗苟,个个贪污腐败的党国!

此时,站在外面的老蒋脸上黑一阵红一阵,灰溜溜离去。

蒋经国奉父亲之命去劝降吴石,只要他能发表反共通电,党国仍有他一席之地。

吴石断然拒绝。

他说,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党国,唯独无人心中有人民。

“党国”心中没有人民,自然也就失去民心,所以老蒋才会丢掉江山,败逃到小岛上。

老蒋与毛人凤不理解吴石的选择,而谷正文误以为抓住吴石的“软肋”,却恰恰是吴石为之奋斗的精神源泉。

他在审讯时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想让国人再饱受战争之苦。

而这正是他平生的座右铭: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

临刑前,吴石与“东海小组”的战友们分享了舟山群岛解放的好消息,怀着坦荡的心情奔赴黄泉。

他说:战友们,能够和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

他写下那首著名的诗句: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吴石将军的志业虽未竟,但其丹心却无愧于天地,也激励着后来人去完成他的理想与事业!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