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梅花新闻网10月15日刊登题为《登台热播掀讨论 真实历史打动两岸观众》的文章,文章说,由大陆制作的历史剧《沉默的荣耀》近日热播,意外在台湾地区掀起讨论。这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聚焦两岸隐蔽战线的谍报剧剧情紧凑、制作精良,也因其真实人物与历史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 台湾梅花新闻网10月15日刊登题为《登台热播掀讨论 真实历史打动两岸观众》的文章,文章说,由大陆制作的历史剧《沉默的荣耀》近日热播,意外在台湾地区掀起讨论。这部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聚焦两岸隐蔽战线的谍报剧剧情紧凑、制作精良,也因其真实人物与历史细节,引发台媒关注。
据报道,此剧热播后,在多个影音平台及社交媒体账号上,有台湾观众热烈留言。剧集播出后不仅成为讨论焦点,也引发关于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延伸对话。
报道称,《沉默的荣耀》打动两岸观众的最大原因在于其真实性。该剧根据真实历史人物与事件改编,故事主线紧扣20世纪中叶的台海情报战,人物多以真名呈现,这在谍战题材中相当罕见。
台湾地区多家媒体指出,《沉默的荣耀》与过往谍报剧不同,首次以实名方式呈现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人,让观众得以透过戏剧,重新认识这段隐蔽战线的历史。剧中描写,被称“密使一号”的吴石,在明知赴台充满危险的情况下,仍毅然前往,只为取得更多关键情报;朱枫等人也在风险中传递重要军事情报。
台湾地区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指出,吴石是“最优秀的人才”,剧中用真名与真实事件拍摄,格外震撼。另一评论员邱毅感叹,吴石等人之所以愿在刀尖上行走,是出于对国家统一的信念与忠诚,“那是超越个人安危的精神力量”。
据报道,除了剧情真实,《沉默的荣耀》在场景与道具上的细节同样获得好评。剧中呈现的闽南木偶戏偶、老式打字机、上世纪50年代的街景,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段动荡的年代。
居住在福建的台胞、也是该剧联合出品人的陈奕雍指出,《沉默的荣耀》在创作上融合大量闽台文化元素,无论语言、风俗还是生活场景,都让两岸观众备感亲切。“我们希望让观众在故事里看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感受到血脉相连的情感。”
剧组美术总监霍廷霄说,团队从实景出发,尽力还原历史细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创作的初心。”
不少台湾网友留言赞叹剧集质感,“节奏紧凑、拍得太细腻”“像电影大片一样”“这是能让人认识历史又感动落泪的作品”。有观众形容《沉默的荣耀》不只是谍战剧,更是一段以戏剧形式重现的历史纪念。
除戏剧效果,《沉默的荣耀》在台湾社会也激起对历史与民族命运的思考。多家台媒在报道中提到,吴石牺牲前,在牢中以鲜血写下“台湾必归”四字,象征信念不灭,也让观众动容。
有评论指出,该剧透过重现牺牲在台的中共地下党员事迹,呈现两岸在历史上“同根同源”的情感连结。台湾青年周晶认为,这部剧有助于打破岛内长期被建构的“信息茧房”,让更多人重新审视历史的真实样貌。另一台青林彦辰说,《沉默的荣耀》能促进台湾年轻人对历史与民族的理解,“这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非常重要”。
剧评人指出,《沉默的荣耀》不仅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再突破,也是一场“记忆的修复”。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氛围中,剧中传达的血脉情感与家国信念,成为观众心中难得的共鸣。
不少影视评论认为,这部剧的成功,不仅是影视工业的成就,也反映出两岸民众对共同历史的情感需求。它用戏剧方式,重新连接被撕裂的记忆,也让更多人思考两岸如何从历史走向未来。
有观众写道,“我们或许站在不同的地方,但流着同样的血”。这样的回响,正说明《沉默的荣耀》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场跨越时代的情感对话。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台北马场町刑场改建的马场町纪念公园。(新华社)
来源:小鱼视频娱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