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深宫之中,红墙绿瓦,困住了多少痴情儿女。甄嬛,一个曾渴望与心爱之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女子,却身不由己地卷入皇权漩涡。她与果郡王允礼的爱,如同冬日初雪,纯洁而短暂。然而,在这步步惊心的宫闱里,即便是最纯粹的感情,也必须以最隐秘的方式守护。
谁能想到,那一次家宴上看似寻常的意外,竟是她用尽心机,为他争取的一线生机,而他,却直到生命尽头才恍然大悟。
01
“姐姐,这宫里头,可真是一点儿也不比府里清净啊。”浣碧一边为甄嬛梳着发,一边小声抱怨道。铜镜里,甄嬛的眉心微蹙,她今日特意穿了件素雅的浅蓝色宫装,衬得她本就清丽的容颜更加出尘。
“清净?这宫里头,最不缺的就是风浪。”甄嬛轻叹一声,接过浣碧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茶水微涩,正如她此刻的心情。自入宫以来,她便深知,这里并非是她能安然度日的地方。皇帝玄凌对她的宠爱,既是恩赐,也是无形的枷锁。
“娘娘,您这话可别让旁人听了去。”槿汐姑姑从外头进来,手里捧着一件新制的披风,眼神里带着几分担忧,“如今娘娘圣宠正隆,更要谨言慎行。”
甄嬛放下茶盏,看向窗外那一片被高墙围住的天空,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她何尝不知?然而,有些话,有些念头,就像野草一样,怎么也除不尽。尤其是最近,她总会想起那个洒脱不羁的身影——果郡王允礼。
允礼,玄凌的胞弟,却与玄凌截然不同。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他身上没有丝毫皇家的骄奢与阴鸷。甄嬛犹记得多年前,她还未入宫时,曾在一处皇家园林偶然与他相遇。那时,她正为一首诗词苦思冥想,他却恰好路过,随口点拨了几句,竟让她茅塞顿开。那时的他,一身月白长袍,手执折扇,笑容温润,宛如谪仙。
“娘娘,今日皇上特地吩咐,要您陪他去御花园赏菊。”槿汐提醒道,打断了甄嬛的思绪。
“知道了。”甄嬛应了一声,起身披上披风。她知道,这赏菊不过是个借口,玄凌真正想要的,是她陪伴左右的那份温顺与体贴。
御花园里,金色的菊花开得正盛,香气袭人。玄凌坐在亭中,欣赏着眼前的景致,脸上带着难得的闲适。甄嬛坐在他身旁,为他斟茶。
“嬛嬛,你看看,这株‘金陵秋韵’,开得可真好。”玄凌指着一株开得格外繁茂的菊花说道。
甄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微笑道:“确实,花瓣层叠,色泽金黄,犹如夕阳晚霞,美不胜收。”
“你总是能说出朕的心思。”玄凌满意地笑了笑,突然又道:“对了,允礼今日也入宫了,朕让他陪朕一道赏菊。”
甄嬛的手微微一顿,茶水险些溢出。她迅速稳住心神,脸上不露声色:“允礼亲王文采斐然,有他相伴,想必皇上的兴致会更高。”
不一会儿,允礼便迈着从容的步子走了过来。他今日穿了一身墨绿色常服,更衬得他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见到玄凌和甄嬛,他躬身行礼:“臣弟见过皇兄,见过熹妃娘娘。”
“起来吧,不必多礼。”玄凌抬手示意,目光在允礼身上停留了一瞬,又转向甄嬛,脸上带着意味不明的笑容,“朕与熹妃正赏菊呢,你来得正好。”
允礼笑了笑,目光不经意地扫过甄嬛,两人眼神在空中短暂交汇,又迅速错开。那一眼,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甄嬛的心跳快了几分,她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生怕被玄凌察觉。
三人一同赏菊,玄凌不时与允礼谈论诗词歌赋,甄嬛则安静地陪伴左右,偶尔插上一两句,气氛看似和谐融洽。然而,甄嬛却能感觉到,玄凌看向允礼的目光中,除了兄弟情谊,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深沉。这让她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02
日子在宫墙内悄无声息地流逝,甄嬛的圣宠不减反增。她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才情,在后宫中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玄凌更多的信任。然而,这份信任,对她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越是得宠,她便越是清楚地感受到,皇权之下,一切皆是虚妄。
她与允礼的私下会面,变得越发谨慎和稀少。每一次相见,都像是偷来的时光,短暂而珍贵。他们会在御花园的僻静角落,或是在某个无人问津的宫殿,交换彼此的心声。那些时刻,是甄嬛在深宫中唯一的慰藉。
“嬛儿,你瘦了。”允礼心疼地看着她,伸出手想去触碰她的脸颊,却又在半空中停住。
甄嬛苦涩一笑:“宫中生活,自是比不得王府清闲。倒是王爷,近来可好?”
“我没什么不好,只是……总为你担忧。”允礼的眼神充满了忧郁,“玄凌对你的宠爱,太过炽烈,炽烈到让人不安。”
甄嬛明白他的意思。玄凌对她的宠爱,已经超出了寻常的妃嫔。这种独一无二的恩宠,在带来无上荣耀的同时,也招来了无数的嫉妒和算计。更重要的是,玄凌骨子里,是一个极度多疑且掌控欲极强的人。他喜欢将所有的一切,包括人心,都牢牢掌控在手中。
“我自会小心。”甄嬛轻声回答,心中却是一片茫然。在这深宫之中,她又能如何小心?她的命运,早已与玄凌紧密相连。
允礼叹了口气,目光深远:“玄凌对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皇权的人或事,都绝不会手软。你我之间……若被他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甄嬛的心猛地一颤。她知道允礼所指何事。玄凌对允礼的猜忌,并非一日两日。允礼的才华、声望,以及他在朝野中的影响力,都让玄凌感到不安。他曾亲口对甄嬛说过:“朕的兄弟之中,允礼最是肖似先帝,才华横溢,深得人心。”这话看似赞赏,实则充满了警惕。
“王爷,您也当多加小心。”甄嬛反过来劝慰他,“皇上对您,虽然表面上兄友弟恭,但内心深处,恐怕并非如此。”
允礼苦笑:“我何尝不知?只是我生性如此,不喜拘束,更不愿为了讨好皇兄而改变自己。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也会坦然面对。”
甄嬛听了这话,心中更是担忧。允礼的坦荡,在玄凌看来,恐怕就是一种不驯。她知道,宫廷的残酷,往往从最亲近的人开始。
不久后,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颇有声望的老臣,因言语上对玄凌有所冒犯,竟被玄凌以“结党营私”的罪名,满门抄斩。这件事情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人自危。玄凌借此机会,清洗了一批他认为有异心的大臣,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甄嬛看在眼里,心惊不已。她知道,玄凌的手段越发狠辣,而他的疑心,也越发深重。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关注朝堂上的动向,尤其是有关于允礼的一切。她发现,玄凌开始有意无意地削弱允礼的权力,限制他的行动。
有一次,玄凌在与甄嬛闲聊时,突然提起了允礼。
“嬛嬛,你觉得允礼这人如何?”玄凌漫不经心地问道,眼神却紧紧盯着甄嬛的反应。
甄嬛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玄凌在试探她。她斟酌片刻,轻声答道:“回皇上,果郡王才华横溢,性情洒脱,不慕权势,是难得的贤王。”
她刻意强调了“不慕权势”这一点,希望能打消玄凌的疑虑。
玄凌笑了笑,笑容有些意味深长:“是啊,不慕权势,这才是最难得的。只是……有时候,太有才华,太得人心,也未必是好事。”
甄嬛闻言,心中一沉。她知道,玄凌的话里,藏着更深的含义。对一个帝王而言,一个才华横溢又深得人心的亲王,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中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玄凌的身体状况似乎大不如前,这使得他对皇位的继承问题,以及任何可能出现的威胁,都变得异常敏感。他开始频繁地召见太医,私下里也会与亲信大臣商议一些隐秘之事。
甄嬛逐渐察觉到,玄凌对允礼的猜忌,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不再仅仅是限制允礼的权力,而是开始暗中部署,试图彻底解除这个“隐患”。
她从一些细微的迹象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比如,一些平日里与允礼交好的官员,突然被调离京城,或是被贬谪外放;又比如,玄凌身边的亲信太监,开始频繁地出入允礼的王府,美其名曰“传达圣意”,实则是在监视。
最让甄嬛感到不安的是,她无意中听到玄凌与皇后讨论家宴的细节。那日,玄凌提到,要在即将到来的春日家宴上,设宴款待皇室宗亲,其中特别点名了允礼。
“皇上,臣妾听闻王爷近来身体不适,不知能否……”皇后欲言又止。
玄凌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无妨,家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允礼是朕的亲弟弟,怎能缺席?朕还要亲自敬他一杯酒呢。”
玄凌的语气虽然温和,但甄嬛却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冷意。她心中警铃大作。玄凌亲自敬酒?这在过去是常有的事,但结合最近的种种异象,甄嬛总觉得这其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玄机。
她开始暗中调查。她利用自己在宫中的眼线,以及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小心翼翼地探听消息。她知道,一旦触及玄凌的逆鳞,自己和整个甄氏家族都将万劫不复。
几天后,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在为甄嬛送茶时,不小心打翻了茶盏。甄嬛见他吓得瑟瑟发抖,便温言安抚了几句。小太监感激涕零,临走前,却悄悄地递给她一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寥寥数语,字迹潦草,显然是仓促写就:“家宴,酒,慎。”
甄嬛的心猛地一沉。她立刻明白了这张纸条的含义。有人要在家宴上对允礼的酒动手脚!这无疑证实了她之前的猜测。
她将纸条迅速烧毁,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是谁?是玄凌本人?还是某个想要讨好玄凌的宫中势力?无论如何,允礼都危在旦夕。
她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一切。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阻止允礼饮下那杯毒酒,而不引起玄凌的怀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不能直接告诉允礼,否则只会暴露自己,并将允礼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她也不能直接揭发毒酒,那样只会让玄凌恼羞成怒,甚至会迁怒于她。
甄嬛彻夜难眠。她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推演着各种可能性,试图找到一个万全之策。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允礼的性命,也是为了她自己。如果允礼出事,玄凌的疑心只会更重,她这个与允礼有过多接触的妃嫔,也难逃干系。
最终,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这个计划,需要她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让她在玄凌面前失宠,但为了允礼,她别无选择。
04
家宴的日子终于到了。整个太和殿灯火辉煌,觥筹交错。皇室宗亲、文武百官齐聚一堂,脸上都挂着逢场作戏的笑容。殿内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然而,在这表面的繁华之下,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
甄嬛今日特意打扮得明艳动人,一身大红色的宫装,衬得她气色极好。她坐在玄凌身侧,笑容端庄,举止得体,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内心波澜的影响。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此刻的心跳有多快,掌心又渗出了多少冷汗。
她的目光不时地扫过允礼的方向。允礼今日穿了一身华贵的亲王服饰,坐在宗亲席的首位,与几位王爷谈笑风生,看起来一派轻松。他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正身处险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玄凌心情似乎很好,他举起手中的酒杯,高声道:“今日朕与众爱卿、皇室宗亲欢聚一堂,实乃国家之幸,朕心甚慰!来,朕敬大家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齐声高呼“皇上万岁!”
甄嬛也举起酒杯,目光却一直落在允礼身上。她看到,允礼也举起了酒杯,正要一饮而尽。那一刻,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按照她事先打听到的消息,毒药应该是在玄凌敬酒之后,由一个不起眼的宫人,在给允礼添酒时悄悄放入的。她必须在那之前,或者在那一刻,制造一个“意外”。
果然,玄凌敬酒后,一位身着普通宫装的侍女,手持酒壶,缓缓走向允礼的席位。她的动作看似寻常,但甄嬛却注意到,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甄嬛深吸一口气,开始实施她的计划。她先是假装不经意地碰倒了自己面前的茶盏,发出“叮”的一声脆响。这声音虽然不大,却足以吸引旁边几人的注意。
她立刻起身,假装去擦拭洒出的茶水,口中连声道歉:“臣妾失礼了,皇上恕罪。”
玄凌微微皱眉,但见她一脸歉意,便摆了摆手:“无妨,小心些便是。”
就在此时,那名侍女已经走到了允礼的身旁,正要为他添酒。甄嬛知道,时机到了。
她猛地向前一步,仿佛是脚下不稳,身体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她顺势伸出手,想要扶住身旁的桌角,却在无意中,手臂猛地挥向了那名侍女手中的酒壶。
“哗啦!”
一声清脆的响声瞬间盖过了殿内的丝竹之声。酒壶脱手而出,重重地摔在地上,酒液与碎片四溅。那名侍女吓得花容失色,跪倒在地。
整个大殿的喧闹声为之一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甄嬛和那名侍女身上。
甄嬛也顺势跌坐在地上,脸上露出惊慌失措的表情。她顾不得身上的酒渍和狼狈,连忙跪地请罪:“皇上恕罪!臣妾不慎,冲撞了侍女,打翻了酒壶,罪该万死!”
05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甄嬛身上。玄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将甄嬛看穿。
“熹妃,你今日为何如此失态?”玄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悦,甚至还有几分压抑的怒气。
甄嬛心中一紧,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得凶险万分。她必须表现得足够无辜,足够惊慌,才能打消玄凌的疑虑。
她颤抖着身体,声音带着哭腔:“回皇上,臣妾……臣妾今日不知为何,身子有些不适,方才起身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脚下一滑,才……才不慎冲撞了侍女。臣妾并非有意,求皇上恕罪!”
她说着,还故意捂住额头,表现出头晕的样子。槿汐姑姑和浣碧见状,立刻上前搀扶,口中也焦急地替她解释:“皇上,娘娘今日确实有些不适,午后便说头疼,却强撑着不肯缺席家宴。”
玄凌的目光在甄嬛苍白的脸上停留了片刻,又扫了一眼地上的酒壶碎片和跪在地上的侍女。他虽然疑心重重,但甄嬛的解释合情合理,加上有槿汐姑姑作证,他一时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罢了,起来吧。”玄凌的语气虽然依旧带着不悦,但怒气却消散了几分,“下次小心些。来人,将这里收拾干净,重新呈上酒水。”
侍卫和宫人立刻上前,手脚麻利地清理着地上的狼藉。那名打翻酒壶的侍女被悄悄地带了下去,没有人注意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怨毒和不甘。
允礼也在这时走上前来,关切地问道:“熹妃娘娘可无恙?这酒液泼洒,可别着凉了。”
甄嬛抬眼看向允礼,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允礼的眼中充满了担忧,却没有丝毫的怀疑。他只当她是不适而导致的意外。甄嬛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多谢王爷关心,臣妾无碍。”
玄凌在一旁看着,眼神在允礼和甄嬛之间来回扫视。他没有错过允礼眼中的关切,也没有错过甄嬛那有些勉强的笑容。他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打消,只是被暂时压制了下去。
很快,新的酒水被呈了上来。玄凌再次举杯,示意继续家宴。这一次,他没有再强调要亲自敬酒,而是让身边的太监为允礼添酒。
甄嬛的心稍稍放松了一些。她知道,经过刚才那一出,那些想要在酒中做手脚的人,此刻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再发生一次“意外”,就太容易引人怀疑了。
家宴继续进行,气氛虽然有些许尴尬,但很快又恢复了热闹。甄嬛强撑着精神,直到家宴结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宫殿。
一回到寝宫,她便瘫软在榻上,浑身虚脱。槿汐姑姑连忙为她端来热茶,浣碧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为她揉着太阳穴。
“娘娘,您今日可真是把奴婢们吓坏了。”槿汐姑姑心有余悸地说道,“皇上的脸色,可真是吓人。”
甄嬛闭上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何尝不是?但若不如此,允礼今日恐怕……”
她没有说下去,但槿汐姑姑和浣碧都明白她的意思。她们都是甄嬛的心腹,对甄嬛与允礼之间的情谊,以及宫中的险恶,都心知肚明。
“娘娘,您做得对。”槿汐姑姑轻声说道,“只是以后,娘娘可要更加小心了。皇上今日虽然没有发作,但奴婢看他的眼神,怕是心里已经有了芥蒂。”
甄嬛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和无奈。她当然知道玄凌的疑心。她今日的举动,虽然成功地救了允礼一命,但也无疑在玄凌心中种下了更深的猜忌。她付出的代价,是玄凌对她的信任,以及她未来在宫中的处境。但她不后悔。只要允礼安然无恙,她做什么都值得。
她只希望,允礼能平安度过此劫,远离这吃人的深宫。至于她自己,她已习惯了在刀尖上行走。
允礼只觉酒意上头,正欲端起新呈的酒杯一饮而尽,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清丽的身影猛地撞向桌角,只听‘哗啦’一声,酒盏应声落地,碎片四溅,酒液泼洒一地。那一刻,他与甄嬛四目相对,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慌乱与疲惫,却又迅速恢复如常。允礼眉头微蹙,心中暗道,她今日怎如此失态?
来源:利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