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短剧《折腰》于上午10点在红果平台上线后,当晚便从平台神秘消失,创下了令人咋舌的“一日游”记录。这部由岳雨婷、吴希泽主演的短剧版《折腰》开播即引爆舆论,但争议的焦点并非剧情本身,而是其过于直白的情欲戏码。
10月15日短剧《折腰》于上午10点在红果平台上线后,当晚便从平台神秘消失,创下了令人咋舌的“一日游”记录。这部由岳雨婷、吴希泽主演的短剧版《折腰》开播即引爆舆论,但争议的焦点并非剧情本身,而是其过于直白的情欲戏码。
“短剧《折腰》尺度好大”词条迅速冲上热搜,阅读量迅速突破1.4亿。
剧中第七集就上演圆房情节,高度还原包含“浴池疗伤”、“香药强吻”、“纱帐缠绵”等强张力亲密戏份,露骨的台词、喘息声效及半裸肩背镜头不断挑战尺度边界。
短剧《折腰》并非个例,当前短剧行业正掀起一股经典IP改编热潮,而短剧行业利用短剧观众的观看习惯——碎片化、低消耗、追求即时满足,已形成独特的生存法则:加快节奏、删繁就简、紧跟潮流。
长剧版《折腰》以家国权谋为主线,直到第29集才呈现含蓄的圆房情节;而短剧版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创作路径,将情欲作为主要卖点。当尺度成为主要卖点,创作的本质被迫让位于流量争夺。这种“捷径”虽能短期获利,却难以为继。
目前官方暂未对该剧下架做出回应,当内容创作过度依赖感官刺激吸引观众,其艺术价值与长远发展便面临挑战。
有业内人士指出,短剧行业需要在追求流量和尊重艺术规律之间找到平衡。《折腰》的迅速上架与下架,是流量与监管底线碰撞的结果。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当创作放弃对内容本质的尊重,过度依赖尺度等手段来获取关注,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