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身戎装的少年将军站在沙丘上,身后是万马奔腾,而他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这一幕,宛如一场跨越漫长时光的梦境。观众们翘首以盼,在岁月的长河中苦苦守候,整整九年的时光悄然流逝,终于等来了这一幕的降临。
一身戎装的少年将军站在沙丘上,身后是万马奔腾,而他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这一幕,宛如一场跨越漫长时光的梦境。观众们翘首以盼,在岁月的长河中苦苦守候,整整九年的时光悄然流逝,终于等来了这一幕的降临。
2016年,当张若昀、毛晓彤、白宇等主演的《霍去病传奇》开机时,谁也没想到这部号称 “史诗巨制” 的历史剧会走上如此坎坷的道路。投资高达4亿,剧组辗转鄂尔多斯、贵州都匀多地实景拍摄,甚至专门建造了一座16万多平米的“长安城”。
然而,2025年4月,当它终于获得发行许可证时,不仅剧名改为《风起大漠》,集数也从92集大幅删减至75集。
01 争议漩涡,历史改编触碰红线
《风起大漠》从立项开始就注定不平凡。历史爱好者们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人联合发表公开信,指责剧集存在大量史实错误。
最让人诟病的是,历史上出身显贵、年少成名的霍去病,在剧中差点被改编成了“草根逆袭”的套路。
有网友愤慨地表示:“霍去病17岁率800铁骑深入大漠,封狼居胥,是中华历史上独一份的‘少年天才’,怎么就被改成了网文流水线生产的‘莫欺少年穷’人设?”
而剧中加入的霍去病与蓁娥(毛晓彤饰)的感情线,以及他与匈奴王子伯力(白宇饰)英雄相惜的设定,更被批为“狗血”,被指将民族英雄拍成了风流浪子。
面对如此大的争议,片方甚至被观众投诉到了广电部门。在舆论的压力下,这部本被寄予厚望的历史剧最终被积压了近九年。
02 创作博弈,艺术与历史的平衡
面对争议,《风起大漠》的制作团队并非没有自己的坚持。
导演张健(同时也是张若昀的父亲)曾发表题为“陈情表”的文章,称制作方前后花费七年时间,在还原历史基础上 “合理化构架事件与人物”,为的是将“霍去病精神”还原给观众。
张若昀本人也在微博发声,表示全剧组都怀着谨慎的态度来完成这部作品,“我们绝不会做什么架空于历史的阴谋论”。
为呈现历史质感,剧组确实付出了巨大努力。此次拍摄,外景占比高达八成。剧组用心至极,所涉及的战马、铠甲、兵器等,皆严格依照汉朝规制精心复原,力求呈现出最纯正的汉代风貌。
张若昀于采访中透露拍摄细节。彼时,他每日身披30斤铠甲骑马,于沙尘暴里,风沙肆虐,眼睛都难以睁开。他认为,唯有真实,方能赢得观众信服。”
然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之间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纵观国产历史剧的发展,其实不乏虚构情节被观众接纳的先例。尽管《大明王朝 1566》中“改稻为桑”与“毁堤淹田”情节为虚构创作,但其凭借深刻内涵、精彩演绎等诸多亮点,依旧荣膺“神剧”之美誉。
关键或在于创作团队能否精准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之原则。此原则若能恰当把握,创作或许更易成功;反之,则可能差强人意。
03 行业困境,历史剧的生存挑战
《风起大漠》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诸多历史剧皆遭遇了相似困境。在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这些剧集于创作、传播等方面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亟待突破与革新。
《大秦赋》播出后,豆瓣评分从8.9滑落到7.5分,被批评宫斗戏、言情戏喧宾夺主。剧本被指存在主次不分的问题,当观众满心期待看到秦国东出、统一六国时,呈现的却是冗长拖沓的秦国宫斗。
同样,《大明风华》也被批评将一代皇后改编成了“历经六代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玛丽苏大女主”。
这些争议折射出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根本困境:完全按史实拍,可能失去戏剧性;过多虚构,又容易被批“魔改”。
而《风起大漠》积压9年的事实,更凸显了历史题材剧集在当今影视市场的生存难题。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观众对历史剧的审视,对影视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要求,较“戏说时代”已判若云泥,不可相提并论。
在短视频盛行,观众注意力分散的今天,投资巨大的历史剧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为了制作方必须面对的课题。
04 破局之路,历史剧的未来在何方
面对重重挑战,《风起大漠》最终通过更名和删减实现了“自救”。
从《霍去病传奇》更名为《风起大漠》,不仅是从个人英雄到广阔历史场景的视角转换,更可视为创作方向的调整——从聚焦霍去病个体传奇,转向展现汉武帝时期边疆战争的全景图景。
而从92集删减至75集,大幅删减17集,也预示着剧情将更加紧凑,可能减少了支线人物对主线剧情的干扰。
这些调整背后,既是应对审查的无奈,也是制作方对市场变化的适应。
历史学者指出,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证,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关键是把握好度——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而非借历史外壳讲述完全虚构的故事。
对于《风起大漠》来说,删减或许不是最坏的选择。有观众认为:“如果92集的篇幅真的如早期宣传那样,充满了霍去病与女性的感情纠葛和编造的宫斗阴谋,那么‘瘦身’后的版本可能反而更精炼。”
历史剧《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曾谈到创作困境:“我们既不能违背历史基本事实,又不能失去艺术创作的魅力。”这正是《风起大漠》面临的难题。
据业内人士透露,过审版本中许多具体战役名称、官职称谓都被模糊处理,以突出“维护边疆稳定”的主旋律。
读者互动:对于历史改编,你的接受底线是什么?是否能够接纳,在历史人物霍去病的故事里,被虚构出一段感情线?如此安排,会否打破你心中对他的固有印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蓝天影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