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北方渔村,黄轩演的徐庆利被烧成焦炭,三天后却用“倪向东”的名字在南方小城给前女友汇款——弹幕直接炸锅:这哪是换身份,是直接把命格式化。你怎么看?我先骂:烧尸体的火还没灭,他已经在银行排队,良心真就一点没烤着?
“老实人玩诈尸,这剧把身份证都吓掉线!”
2007年北方渔村,黄轩演的徐庆利被烧成焦炭,三天后却用“倪向东”的名字在南方小城给前女友汇款——弹幕直接炸锅:这哪是换身份,是直接把命格式化。你怎么看?我先骂:烧尸体的火还没灭,他已经在银行排队,良心真就一点没烤着?
那天夜里我追完更新,下楼倒垃圾,楼道灯滋啦一闪,脑子里全是那件少一勾的“血背心”。回家立马翻原著,陆春吾写得更狠:徐庆利不是临时起意,他提前半年去镇卫生院做义工,专门学怎么填死亡证明。尸体哪来的?书里一句“海漂无名尸,村主任签字就能领”,听得我后背发凉——原来在系统漏洞面前,人命只是可替换的零件。
剧里把这段改成黄轩对着镜子剃头,一缕一缕头发落进洗手池,他顺手把身份证也扔进去。镜头没给一句台词,却比原著更吓人:身份没了,头发还能再长,可人生直接秃了。我瞬间想起小时候村里那个“黑户”哥哥,没身份证连小巴都坐不了,一辈子困在镇口。徐庆利倒好,主动把自己变黑户,反向操作,狠得离谱。
警方怎么破局?真实案例里,2006年山东曾有个“死者”复活,警察就是靠邮局汇款单锁定地址——剧里照搬这招。孟朝在彩虹书店外蹲守,镜头扫过柜台,一本旧《新华字典》里夹着十几张汇款回执,收款人全是“吴细妹”。观众以为这是爱情,我看到的却是算计:每一笔汇款都是徐庆利在给自己买“复活点”,钱到账,他就能多活一次。现实里,那些潜逃二十年的杀人犯,也常用给老家打钱的方式“赎罪”,结果一张回执成了呈堂证供。编剧没瞎编,只是把真事拍成了戏。
最扎心的是孩子。天保管“倪向东”叫叔,却不知道自己亲爹可能就是这人亲手埋的。剧里有一幕,黄轩蹲在路边给天保擦鼻涕,擦着擦着自己眼泪滴进孩子衣领。弹幕刷“心疼”,我直接关屏——这不是心疼,是恐惧:当加害者把愧疚煮成一碗热粥喂给遗孤,这粥是甜是毒,谁说得清?我想起去年大连那起车祸,肇事司机天天去照顾瘫痪的受害者女儿,最后女孩在法庭上替他求情。现实永远比剧本更疯。
黄轩采访里说,为了区分“徐庆利”和“倪向东”,他让化妆师给后者多画一道抬头纹。“徐庆利抬头是畏缩,倪向东抬头是算计,同一道皱纹,方向相反。”我盯着屏幕对比,果然,一样的脸,一个像晒蔫的白菜,一个像风干的刀。演技玄学被他说成了皮肤物理,服。
追完大结局那天,我把身份证从钱包里抽出来看了半天。芯片、水印、全息线,看似万无一失,可只要有人敢把命扔进火里,这些防护就成了纸。剧里最后一句台词不是警察说的,是徐庆利旁白:“原来毁掉自己,就能逃出世界。”屏幕黑掉,我手机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刚发工资——数字跳动那一秒,我突然明白:真正锁死我们的从来不是证件,是舍不得那串数字。敢像徐庆利那样把人生清零的人,极少;但只要有这一个,就够我们后背发凉十年。
身份证还在,命别轻易悬。
来源:淡泊的扑克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