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台大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引发岛内广泛关注,多家台湾媒体密集报道。在“看台海”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及相关影视剧账号上,台湾网友热情分享着他们的追剧心得,“真实的历史格外令人感动”“致敬英雄,铭记历史”等成为评论的关键词。
总台大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引发岛内广泛关注,多家台湾媒体密集报道。在“看台海”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及相关影视剧账号上,台湾网友热情分享着他们的追剧心得,“真实的历史格外令人感动”“致敬英雄,铭记历史”等成为评论的关键词。
真实历史
铸就剧集厚重底色
《沉默的荣耀》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两岸观众,首要原因就在于“真实”二字。对历史真实的忠实记录、对情感真实的高度还原,引发两岸观众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沉默的荣耀》热播时,在标题中突出强调该剧由“真人真事改编”。台湾“中央社”也在报道中指出,《沉默的荣耀》绝大多数人物为真名真姓,情节主线符合历史记录,这在谍战剧中是首次。
台湾中时新闻网也评论称,《沉默的荣耀》跟以往不同的是,它是以实名人物播出,而首次将吴石等人以电视剧形式呈现,影响更为深远。吴石将军在明知赴台充满危险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多关键情报毅然深入虎穴;朱枫、陈宝仓、聂曦等角色也均在历史中真有其人。他们携手行动,传递绝密军事情报,为解放军研判敌情、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表示,吴石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人才”,而《沉默的荣耀》完全用真名、用真人、用真实的过程把这一段拍了出来。“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吴石等人来冒这个险,去做抛头颅、洒热血,在刀尖行走的工作?”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感慨,正是为了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毅然行走在刀尖之上。
匠心制作
复刻时代风貌与两岸亲情
《沉默的荣耀》蕴含的真实力量,也离不开对时代风貌的精准复刻、对视觉质感的精心打磨和对两岸亲情的细腻刻画,这也正是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创作态度的具象化展现。
岛内网友注意到,电视剧中闽南布袋戏偶、老式打字机等道具,让人沉浸式回到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正如台青陈文成所说,就像“穿越到那个年代”。他还向“看台海”记者表示,演员演技精湛,塑造出了先烈的使命感,感人至深,引发观众强烈共情,不禁让他“进到那个角色”。
还有岛内网友纷纷表示“拍得太有质感了”“节奏紧凑,超级期待后续剧集”,认为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能够了解历史的优质剧作,“这部谍战剧拍出了电影大片的质感”。
生活在福建的台胞陈奕雍,是该剧的联合出品人。他表示,观众能在观剧过程中,发现剧中大量的闽台文化元素,感受两岸深厚的文化联结。
“把整个闽台文化的特点融入剧中,为故事服务。”美术总监霍廷霄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创作的初心。”
余韵悠长
引发岛内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
《沉默的荣耀》除了在剧中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震撼体验,也在剧外引发岛内舆论关于历史记忆与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
台湾TVBS报道该剧时重点提到“吴石牺牲前,在牢中以鲜血写下‘台湾必归’四个字”。台湾世界新闻网也在报道中提到,《沉默的荣耀》借由纪念牺牲在台的中共地下党战士,彰显出“台湾必归”的主题。
台青周晶说,《沉默的荣耀》有助于打破民进党在台湾岛内制造的“信息茧房”。台青林彦辰则直言,这部总台大剧对于台湾同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历史观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主演于和伟在诠释吴石一角时也称:“我们就是要让所有的观众看到,两岸间骨肉相连,同根同源,我们不应该分离,这是我们整部剧的主题。”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都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以生命为火种,照亮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他们所铸就的忠诚与信仰,也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矗立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雕像。如今,通过《沉默的荣耀》,他们的故事将被更多期待统一的两岸同胞铭记。
来源:海峡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