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段子,是真事。2024刚开年,横店两个剧组就被当场摁停:一部明朝戏,女演员头上的“日式花簪”被AI识别系统报警;另一部抗日剧,男主住别墅、抽雪茄,审片专家直接摔笔。
“抗战剧里抹发胶,古装剧穿和服,观众血压直接拉满。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2024刚开年,横店两个剧组就被当场摁停:一部明朝戏,女演员头上的“日式花簪”被AI识别系统报警;另一部抗日剧,男主住别墅、抽雪茄,审片专家直接摔笔。
别笑,摔笔那位是央视请的60人历史顾问团里的老教授,专门给剧组“挑刺”。
现在流程严到啥程度?
剧本立项前先送史学专家“开盲盒”,服化道必须跟博物馆藏品对图,差一道绣花边都给你打回重写。
有人喊冤:观众不就图个爽?
数据甩脸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刚公布的调研,一万份问卷,78%的人把“尊重史实”排在第一,比“演员颜值”高两倍还多。
抗日神剧里加偶像谈恋爱?92%的人直接点叉。
最惨的是平台。2024年1月,某头部视频App连夜下架17部老剧,2018年的《独孤皇后》因为“倭风”衣领都被扒出来鞭尸。
运营小哥加班到秃头:剪,一集一集地剪,连背景里一只日式灯笼都得P成宫灯,不然就等着被清朗专项行动请喝茶。
有人真被请过。2020年《雷霆战将》把战场拍成T台,2023年制作公司就上了广电总局“重点监管名单”,新剧《烽火青春》立项直接被毙,理由只有五个字:价值观跑偏。
现在聪明的公司学乖了。
正午阳光干脆自己成立历史研究院,招了一群北大历史系博士蹲组里,天天跟导演吵:这句台词宋朝没有,删!
那枚铜镜是唐朝的,换!
吵到最后,导演摔剧本:你们这是拍剧还是考古?
博士推眼镜:不考清楚,播不了。
最魔幻的是横店新上的AI系统,扫一眼就能认出“和风味”——领口太宽、腰带打结方式不对、樱花纹样超标,3秒红灯闪成KTV。
群演都笑称:现在穿帮比脱单还难。
可观众买账。
去年《大江大河》系列播完,弹幕清一色“终于不用看架空瞎编”,央视收视直接破2。制作方透露,下一部准备啃抗美援朝题材,顾问团里请了军事博物馆退休馆长,连志愿军棉衣的扣子是不是塑料的都查了三遍档案。
所以别再吐槽“历史剧太死板”,这年头,爽点早就换了赛道——真实感才是顶级滤镜。
当年轻人开始二刷《觉醒年代》做笔记,当弹幕为“《出师表》原文一字没改”集体高潮,就知道:胡编乱造的红利期,彻底结束了。
想追剧不心梗?
记住三句话:发胶离开抗战,和服滚出古装,宫斗别占黄金档。
做到这三点,再谈艺术加工。
毕竟,历史不是任意门,它是照妖镜——谁把观众当傻子,镜子就先照出谁的底线。
来源:阳光解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