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一声枪响,国防部次长吴石倒下,口袋里的遗书被血浸透。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一声枪响,国防部次长吴石倒下,口袋里的遗书被血浸透。
那天之后,他的代号“密使一号”才被公开,原来他早已把兵力布防图塞进浙江舟山渔民的鱼肚里,送回了对岸。
剧里把这段拍成“监听反杀”,真实操作更狠。
吴石把保密局专线转接到自己办公室,每晚十点准时开灯,假装批公文,实际用摩斯密码把情报敲进唱片纹路。
谷正文带队冲进来,只搜到一张《茉莉花》,拿回去放了一宿,啥也没听出来。
黎晴拿到的遗书,真件现存北京西山无名纪念地,只有三行字:
“我无憾,事已成,后人不必为我落泪。”
没有抬头,没有署名,钢笔尖戳破纸,像怕写慢了来不及。
王济甫不是小角色。
档案记载,他是吴石在陆军大学的学生,考试交白卷,被吴石一句话保下:
“会打仗的不一定会画图。”
后来王济甫冒死把布防图缩拍成指甲大的菲林,藏在皮带扣里,带出台北。
剧里改成“王碧奎打电话”,是把两条人命合给一个人,方便观众记住。
聂曦三个女儿堵门,确有其事。
大姐聂力后来成了大陆首位女中将,她回忆:
“那天特务踹门,我娘把我们都推到门后,说死也死一块。”
剧里把年龄改小,让最小的女儿抱洋娃娃,真实情况是洋娃娃早被拆开,里头塞着聂曦最后一份密码本。
段退之这种人,今天照样遍地。
吴石案开庭前,他托人带话:
“要是翻供,全家户口本就保不住。”
结果段退之在法庭上念完起诉书,回家发现院子被泼红漆,老婆疯了半年。
墙头草最怕风停,因为得自己站。
谷正文晚年住台北县,每天自己搭公车去菜市场,没人认出。
他写日记:
“吴石不死,我就得死,这就是工作。”
字迹工整,像在给上级打报告,最后一页停在2006年,空白,没写完。
小钱被拍成热血司机,原型真名查不到,档案里只写“交通员甲”。
他挨的那顿打,换来布防图晚被搜到七小时,舟山登陆因此提前三天。
七小时,够让先头部队少死四百人,够让吴石在遗书里写下“无憾”。
今天再看,这套玩法不过时。
有人用规则斗规则,有人用背锅换平安。
区别是,吴石把命押在胜利,谷正文把命押在报表。
你我在格子间里押的,是KPI还是底线,自己知道。
遗书最后一行,笔迹突然加重:
“不必为我落泪,落泪时先想想自己站哪边。”
来源:高级蜻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