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句话时,手指直接停住。1949年的50万,能在台北买三栋洋房,却拿去养一个“海东青计划”——专杀自己人。
“50万旧台币买一条人命,最后只买到一堆冤魂。
”
刷到这句话时,手指直接停住。1949年的50万,能在台北买三栋洋房,却拿去养一个“海东青计划”——专杀自己人。
档案室新解密的报销单写着:子弹0.8元/颗,麻袋2.4元/条,运费另计。
余骁男那条命,成本核算下来不到一顿牛排钱。
更离谱的是,谷正文当年向上呈报“战果”,把黎晴也算成“附赠”,理由是“知情不报,同罪”。
实际上黎晴只是去黑市帮老师换美钞,被当成共党交通员。
有人翻到他2007年临终前那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一行狗爬字:“余骁男案,我多想退回那颗子弹。
”可字迹马上又被涂黑,像怕谁看见。
最惨的是吴石案之后的“大清洗”。
老蒋一句话,蒋经国带队,两年内200多个情报骨干被“自请退休”。
能力强的被怀疑通敌,能力差的被嘲笑废物,整个系统直接断层。
后来金门炮战,国民党这边连对岸炮兵阵地坐标都凑不齐,被轰得抬不起头。
技术细节也搞笑:当时指纹鉴定靠放大镜+台灯,鉴定师喝两口高粱就画押。
余骁男留在“罪证”上的那枚指纹,2021年重新做DNA比对,发现是另一个人——一个早已在1950年就被枪决的走私犯。
黑市账本更打脸:余骁男倒卖的所谓“绝密”,不过是美军淘汰的菲律宾地图,一张换五包长寿烟。
谷正文却写成“中共攻台部署图”,方便向上级要预算。
最魔幻的是黎晴死后第三年,她妹妹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反共抗俄手册》,扉页盖着“保密局第五处”公章,旁边一行铅笔字:“黎晴美人胚子,可惜。
”落款“谷”——字迹跟那份后悔便签一模一样。
所以别再把白色恐怖想成“遥远的政治悲剧”。
它更像一场失控的公司KPI:基层为冲业绩乱抓人,高层为保面子不肯纠错,最后整条生产线一起爆雷。
省下的那颗子弹,终究在历史的枪管里走火,打中的都是后来者的信任。
来源:墨羽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