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档案刚解密,细节比电视剧还扎心:吴石当年在台北其实铺了两条线,一条“东海”明着跑,另一条连代号都没留,海峡布防图就是这条暗线送出去的。
“为了救一个人,把整条船凿沉,值吗?
”——刷到吴石将军那段往事,脑子里先蹦出这句话。
老档案刚解密,细节比电视剧还扎心:吴石当年在台北其实铺了两条线,一条“东海”明着跑,另一条连代号都没留,海峡布防图就是这条暗线送出去的。
可林义良一被捕,他急眼了,把两条线的人全动员去救人,电报、交通员、甚至自己亲笔条子全甩出去,结果暗线也被连锅端。
后来国民党卷宗里写:本来只掌握三成名单,营救动作一响,七成自己浮出来。
一句话,救人反变催命。
《悬崖》里周乙也面临同款选择题——老顾暴露,他咬碎牙关没动组织一根指头,眼睁睁看人牺牲。
弹幕骂“冷血”,可情报口的冷血就是防火墙:你多流一次泪,敌人多一条线索。
吴石败就败在把“同志”当“兄弟”,把纪律当“建议”。
感情一上头,单线变毛线,蜂窝被戳成马蜂窝。
更唏嘘的是,新史料显示林义良被捕前,保密局已经通过“美援电台”嗅到味,营救只是加速塌房。
换句话说,船底本来在漏水,吴石不是凿洞,是拿脸去堵,结果水漫金山。
历史没如果,只有后果:两条线、几十号人、攒了五年的布防图,一夜清零。
现在国安教材把这段当反面案例:现代“蜂窝式”接头,每人最多认识俩上下级,被捕后供出的只有空气。
规则听着不近人情,可正是这份不近人情,才让今天的暗线不再重演“为了救一个人,搭进去整条船”的疼。
来源:剧集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