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风滤镜刚把90年代霓虹灯刷上热搜,隔壁美剧式强节奏就甩来一记耳光——两周前,《一见钟情》和《炙烈》前后脚上线,同一本小说被拆成两种味道,观众先嗑谁成了难题。
港风滤镜刚把90年代霓虹灯刷上热搜,隔壁美剧式强节奏就甩来一记耳光——两周前,《一见钟情》和《炙烈》前后脚上线,同一本小说被拆成两种味道,观众先嗑谁成了难题。
我熬夜追完更新,满脑子只剩一句:克制和狼性,到底哪个才是成年人的爱情刚需?
先放数据。
《一见钟情》两周攒下3亿播放,豆瓣8.2,弹幕里刷得最多的是“茶餐厅还原度”和“想给导演寄胶片”。
《炙烈》单集飙到5000万,分数却停在7.6,吵得最凶的是“节奏像按了快进”和“魔改得亲妈不认”。
两边都在抖音热榜蹲了三周,谁也没把谁挤下去。
幕后更离谱。
何健麒为了那句粤语点单,把《花样年华》的方言指导请到横店,一句“冻柠茶走冰”练了三百遍,嗓子哑到收工只能喝粥。
赵振栋直接从自家衣柜拎出二十年前产的皮衣,说“王家卫镜头下的梁朝伟就是这么旧”,结果直播连麦,两人现场双语告白,普通话刚落粤语就接,微博话题直接爆成#双语霸总修罗场#,我隔着屏幕都听见粉丝尖叫卡痰。
年龄层也劈叉。
《一见钟情》把25到35岁姐姐锁死,怀旧金曲一响,弹幕集体回忆杀,《分分钟需要你》翻唱评论区里,有人留言“我妈跟着哼,我爸问能不能跳交谊舞”。
《炙烈》把18到24岁小妹拿捏,进度条拉到第二集就是床咚,评论区全是“姐缺的不是爱情,是胰岛素”。
一个要细品,一个要爽嗑,平台后台数据曲线像两条平行铁轨,谁也不碰谁,却一起把短剧市场烘到滚烫。
Netflix先下手,把《一见钟情》打包成12种语言,准备让老外也尝尝港式鸳鸯。
《炙烈》跑去首尔冲奖,入围最佳短剧,红毯还没走,制作方就官宣联合番外《双城记》,让两对男女主在平行宇宙里撞车,定档春节。
我听到这儿只想翻白眼:观众钱包刚被圣诞掏空,春节又要被薅一轮。
最绝的是线下。
上海和广州同时排沉浸式话剧,一个走怀旧茶餐厅路线,一个走民宿狼狗修罗场,票还没开,黄牛已经把低价炒到四位数。
同事问我抢不抢,我说再等等,万一导演现场加吻戏,值回票价,没有就当省钱买年货。
说到底,哪边更好?
想回味慢火煲汤的,去霓虹灯下点冻柠茶;
要速效救心的,直接开二倍速看皮衣撕衬衫。
成年人不做选择,只认自己缺的那口糖。
影视圈年年喊创新,最后赢的永远是——把同一颗糖剥出两层包装,让你心甘情愿买两次。
来源:高级原野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