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昨晚蹲在电视机前等《沉默的荣耀》更新的时候,手机差点被弹幕淹死。 你们猜怎么着?曾黎演的王碧奎刚一出场,镜头直接怼脸拍,满屏飘过的全是“玻尿酸挡住了微表情”“这脸僵得能当门神”。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我昨晚蹲在电视机前等《沉默的荣耀》更新的时候,手机差点被弹幕淹死。 你们猜怎么着?曾黎演的王碧奎刚一出场,镜头直接怼脸拍,满屏飘过的全是“玻尿酸挡住了微表情”“这脸僵得能当门神”。
刑场送别那场戏,于和伟脖子上的青筋爆得跟地图似的,曾黎呢? 全程板着脸瞪着眼,我急得把进度条来回拖了三遍,还以为我家网卡了。
就这,收视率居然飙到了3.2%,豆瓣评分却从7.8哗哗掉到6.9,一星和五星评价各占四成。 这剧到底怎么了? 是观众太难搞,还是剧组真的玩砸了?
其实吧,曾黎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她。 导演张永新在发布会上说过,王碧奎的“面瘫”是故意设计的,要的就是那种“随时会炸但死活不炸”的闷劲儿。 历史上那个女特工原型确实因为长期注射抑制情绪的药物,脸部肌肉僵硬。
曾黎为了贴近角色,还特意增肥十斤把下颌线吃圆了。 可观众压根不买账啊! 现在谁还受得了这种“静态管理”式的表演? 大家都被《狂飙》里高叶那种“被生活抽过”的狠劲惯坏了,突然来个“勿扰模式”演技,直接信号断联。
不过你说其他演员吧,又偏偏强到离谱。 于和伟演吴石,3分钟无台词纯靠微表情撑场,眉头一锁眼神一闪,直接把潜伏者的窒息感拉满。
吴越更绝,一个抬眼就能让人后背发凉。 连爱豆出身的魏晨都成了意外惊喜,演小特务台词语速带钩子,走路肩膀里藏着慌。 这么一对比,曾黎的表演就像一锅白灼青菜扔进麻辣火锅里,彻底串味了。
更离谱的是剧情和时间线的矛盾。 吴石在台湾满打满算就待了10个月,编剧硬是把金门战役这些大事全塞进去。 关键历史细节压根没记载,只能靠瞎编。
有观众吐槽说“吴石怎么可能提前知道解放军要打金门? ”结果制作方还嘴硬,说这是“艺术加工”。 可你看人家《潜伏》,余则成是虚构的随便编没事,《沉默的荣耀》偏要用真名真姓,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吗?
其实这剧本来能封神的。 题材是首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的剧,连国家档案馆都掏出了密电原件。 于和伟兼监制,说就想让观众看看“骨肉不该分离”的主题。
结果呢? 现在全网吵翻天,阿姨辈守着电视追剧情,年轻人边吐槽边贡献热度。 平台倒是乐开花,可口碑像漏水的船一路下沉。
我二刷时关掉弹幕仔细看,才发现曾黎每次呼吸节奏都卡在对手台词的尾音上。等到15集她擦枪露出袖口针眼,我才后背一凉,前面所有的“呆”突然全连上了。
可有多少人能有这耐心等到15集? 现在连制片方都怂了,说要给曾黎补拍情绪镜头。 但蛋糕胚都发干了,再抹奶油也遮不住裂缝啊。
对了,你们发现没? 这剧每个人物登场时都配字幕写真实身份。 吴石是“国防部参谋次长”,朱枫是“地下交通员”。 可看到后来,观众连谁是谁都记不住,光顾着吵曾黎的脸了。
有条短评挺戳心:“曾黎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害怕不是看到表情,而是看不到表情”。两万多人点赞,结果被骂“装深刻”。所以到底是我们看不懂高级表演,还是剧组高估了观众的耐心?
现在更新到16集,预告里曾黎终于笑了,嘴角只扯了一下镜头立刻切走。 我盯着黑屏发呆,突然想起弹幕里那句神吐槽:“这哪是演戏,分明是在和玻尿酸较劲! ”所以你们说,下次剧组选角到底该不该把演员的脸部自然度写进合同里?
来源:榆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