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1月,台北,吴石官邸外特务比路灯还密,朱枫却得把情报送出去。
她最怕的不是死,是任务烂在自己手里。
1950年1月,台北,吴石官邸外特务比路灯还密,朱枫却得把情报送出去。
新档案说,那37页监视记录里,她名字一次没出现,可每一页都在找她。
我看完只想问:她到底怎么把东西带出来的?
答案简单到离谱:辣椒。
她哄女婿去基隆倒腾辣椒,货车后厢塞满麻袋,最底下是胶卷。
女婿一路打喷嚏,特务嫌呛,远远跟着,没靠近。
到了码头,她让女婿请工人喝姜茶,自己钻进仓库,把胶卷塞进空心竹竿,再捆回辣椒堆里。
船离港前一分钟,她递了块手帕,女婿擦汗,顺手把竹竿递给了甲板上的“收货人”。
全程没回头,她后来写信给养女说:辣椒呛得眼泪流,正好别人看不出。
第二次更险。
吴石老婆突然要她陪去厅长叶翔之家打麻将。
她兜里还揣着刚拍的海防图,烫手。
叶家客厅烟雾浓,她故意把烟灰缸往厅长夫人那边推,夫人皱眉,她立刻说:我去开窗。
厨房后窗连着巷口,她把胶卷塞进空牛奶瓶,顺手放在窗外垃圾篮。
十分钟后,收垃圾的踩点路过,拎走篮子。
厅长回头问她怎么这么久,她答:夫人怕烟,我煮了杯桂花糖水。
甜味儿盖住了火药味,牌桌继续,情报已经出城。
最后一次,她决定不告而别。
特务开始查“陌生女子”,她剪掉长头发,换上粗布衫,把剩余文件折成小小方块,塞进贴身的月事带。
从台北走到淡水,九小时,脚底水泡叠水泡。
渡船码头查得严,她蹲在最末一排,假装晕船,吐得一脸惨白。
检查员挥手让她滚,她扶着栏杆慢走,一上岸就把月事带埋进沙里,只留一根红绳做记号。
第二天,渔民按绳挖沙,取走情报。
她自己跳进海里,没回头,也没想活。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是1949年11月3日,德英跳海的日子,她提前替战友把路走了一遍。
新展出的家书里,她写:辣椒生意利薄,胜在安全。
字句平常,像老妈唠叨买菜。
可档案馆里那37页空白,就是被她用辣椒味、桂花糖、月事带一点点填上的。
她没留下豪言,只留给我们一个问题:
换作你我,能把最后一丝机会藏进月经带,还走得那么稳吗?
答案若是否定,就别把英雄俩字挂嘴边。
她赢的不是命,是让我们今天敢坐下来刷手机。
来源:剧集追踪师